第二十章 白俄

    第二十章 白俄 (第2/3页)

到了中国的上海,他们本以为在上海有租界,所以可以享受到和其他外国人一样的特权,但是没想到苏联政府取消了所有逃亡者的国籍,所以他们拥有的唯一身份就是国联的护照,但是这种护照全世界只有51个国家承认,偏偏其中并不包括中国,所以他们无法享受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特权。

    同时因为不会英语,所以他们无法到外资企业工作;也不会汉语,所以也没法到中国的高级商行工作;而且能够坐船逃难过来的几乎都是原本在沙俄有身份和爵位的人士,所以也不屑于从事体力劳动(当然了、也不擅长),因此他们的生存环境非常的差。

    无奈之下,许多俄国难民就依靠妻子或女儿当舞女来维持全家的生计。1935年,国际联盟发现在上海,16岁到45岁之间的俄国妇女中,有22%从事色情业。其他人,包括男性和女性,则从事犯罪活动。1929年,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估计有多达85%的上海外国罪犯都是俄国人。当然了这里面也有好人,比如淞沪会战时带领白俄勇士奋力抗日的莫洛契科夫斯基。

    但还是有一点方鸿渐搞不明白,于是在第二天娜提亚来上班的时候就好奇的向她问道:“既然你们俄国人在上海有这么多人,那为什么不成立一个组织来协调和保障大家的生活呢?就像同样流落到上海的犹太人,他们就都生活的很好啊。尤其像哈同先生、沙逊先生那都是富可敌国的存在。”(当时上海大约有三万多的白俄难民。)

    “哎,这是因为我们俄国人不团结,光在上海就有二三十个小团体,比如皇家俄罗斯俱乐部、乌拉尔联队同人会、十字勋章联合会、沙皇人民联盟等等等等,像我差点去的复兴餐厅就是保皇派的大本营,这些团体之间彼此都较量的你死我活,怎么可能团结的起来么。”娜提亚郁闷的解释道。

    “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