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龙三凤 迎风舞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龙三凤 迎风舞 (第1/3页)

    天公格外关照,晴空万里无云,太阳暖暖地照耀着龙生城。龙头山的梨花林里上万株梨花盛开,玉洁冰清像白雪挂满枝头,浓香扑鼻,美不胜收。人们驻足观看,赞叹不已。

    如此美丽的梨花林,正是放风筝的好场所。风筝起源于华夏,人们就是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最早的风筝是木制的,而不是纸做的。传说中第一个风筝为“鲁班”制作的叫“木鸢”,就是形状像大鸟,能摸仿着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遨翔。从此,风筝兴盛起来,供人娱乐。

    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后人有用风筝送信的,有背着风筝由高处往下跳而未跌死的,风筝逐渐变成了玩具。风筝的制作上加以改进,风筝上逐渐有丝条,竹笛做的响器。风吹声鸣,颇有情趣,因而有风筝的名字。

    风筝的样式虽然各种各样,但是都有美好的寓意。龙和凤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华夏是个尚龙的国家,在华夏龙是有着特别的意味,龙有鹿角、牛的头、蟒的身、鱼的鳞和鹰的爪的神奇生物,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凤更是女性完美的化身,以瑞禽仁兽的传统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彩凤双飞”。“百鸟朝凤”等。尤其是大型的龙类风筝,放飞时场面壮观,气势磅礴,深受人们喜爱。

    “放风筝啰!放巨龙风筝哟,人们快来看呀!”小丹丹高兴得又跳又叫。呼延家七巨子抬着三十六米长的巨型风筝,铺在梨花林里的草坪上。四周的观光客都争先恐后地聚拢过来,都想瞧瞧,呼延家七巨子怎么放飞这只巨型风筝。

    “这么大的玉龙风筝,老朽还是第一次瞧见。风筝这么长,真的能飞起来?今日的风有些偏小,怎么飞上天?他们能行吗?”满头银发,穿着灰色长衫的钟鸣老人有些担心。

    这只玉龙风筝是呼延家七巨子花了一晚上的功夫,精心制作而成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墨生祈福,让他有个好心情,同时让前来赴宴的朋友们高兴高兴!不过,这么长的巨型风筝,放飞起来确实有难度,如果放飞失败,就会令人很扫兴。

    呼延灼将军笑呵呵地对老人,解释说:“老人家别担心,我们做了多次试验。昨日的风,比今日的还小,玉龙风筝都飞起来的。可壮观了,好看极了!你老就等着一饱眼福吧!”

    可是放风筝,并不是呼延灼将军说得那么容易,三十六米长的大风筝,风又不是很大,果然失败了。第一次放飞,巨龙风筝只飞起来一个头,还有大半截身子在地上拖,尾巴都没有翘起来。钟鸣老人没有抱怨,反而安慰道:“壮士们别泄气,一次不成来二次!只要齐心协力,准能成功。”

    围观的游客笑得眼泪水都流出来了,脸皮厚的呼延灼将军也挂不住了。不好意思对众人说:“老人家说得对,我们要再接再厉!各位这次不算,是七兄弟没有齐心,再等下我们同时发力向空中抛,玉龙风筝就能迎风而舞,可壮观了。”

    钟鸣老人对放风筝很有经验,善意地提醒:“壮士言之有理,兄弟齐心其力断金是没错,关键将七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同时抛向空中,才能有可能放飞。不然,还是飞不起来。”

    钟鸣老人是根据自己放风筝的经验来判断的,这么长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