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19 郭嘉再为世间添一风流

    00419 郭嘉再为世间添一风流 (第3/3页)

雒阳以后征召六郡良家子入伍即可。”

    “六郡将种子弟打从三岁开始就要背诵孙子兵法,明不明白是一回事,但是基本上每户将种门庭都要求家中晚辈要在五岁以前,要把孙子兵法背的滚瓜烂熟。”

    “等到身子骨稍微强壮一些,便会有长辈传授军中刀法枪术,早点的在五岁就要开始站桩了,体弱多病的最迟也要在八岁开始练习弓马骑射,不然别说每个月的月钱,就是老爹出去喝酒都抬不起头来。”

    “当然了,要是出了一个读书种子自然是不需要练武的,但六郡的将种门庭祖祖辈辈都是与风沙打交道的大老粗,族中历来是以马革裹尸为荣,没有文风浓郁的环境熏陶,哪里会像颍川那些遍地开花的书香门第,读书种子一抓一大把,估计颍川一个县的读书种子都比整个六郡多得多。”

    张绣既表现了自己为主公排忧解难,又不声不响的拍了徐庶郭图一个马屁,毕竟徐庶郭图二人都是出身于不知出了多少位执掌天下文脉海内硕儒的颍川。

    这一代执掌儒林的荀爽,颍川颍阴人士,上一代也是大汉王朝硕果仅存的两位儒林老宗主,荀昱郭泰,一个是颍川颍阴,一个颍川阳翟人士,下一代的熹平之春,戏志才、荀彧、郭嘉、荀攸......全是颍川人士,一处颍川可谓是支撑了稷下学宫的半边天。

    万幸颍川籍的学子自幼秉承古训,人人向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功利心相比将江东儒生低的多,从不结党营私,要不然庙堂上哪有什么士大夫党外戚党,统统都得靠边站,颍川党当之无愧是中枢第一魁党。

    大汉以忠孝治天下,出身世家望族的郭图不屑一顾情理之中,寒门庶族出身的徐庶,同样是看不起这个武帝童渊亲传弟子、六郡良家子、叔父是西凉五大帅将、枪法大成等等拥有无数光环的张绣。

    将种门庭子弟又如何,汝南袁氏子弟做出不忠不孝的行为,徐庶照样是看都懒的看一眼,还不如寻常百姓人家养的一条狗,起码狗不会反咬主人一口,还能看家护院。

    徐庶无视拍马屁的张绣,自顾自的敲打算盘,郭图则是拉住了面带愠色隐隐要拍案而起怒斥张绣的董昭。

    刚正不阿的董昭,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四年前他敢捡起一块石头毫无畏惧的与黄巾贼拼命,今日就敢怒斥这个不忠不义之徒。

    张绣脸上温润如仁义君子的表情不变,谁也没看出他的眼底有一抹不易察觉的冰冷,冷血无情,比起太史慈温和脸容后面隐藏的暴戾,更为骇人。

    刘辩平静的扫了他一眼。

    张绣骤然打了一个激灵,噤若寒蝉的把玩手中的铜钱,不敢抬头。

    ——————

    洛阳城内剑拔弩张,就连底层市井百姓也觉察到了这股风雨欲来的不同寻常,花甲年龄的皇城根年迈老人们,冷不丁的回忆起来一段情愿埋进棺材都不愿意回忆的往事,永康大乱。

    在这气氛凝重的雒阳城内,有一处僻静小院独得世间一方安宁。

    茶道喝的是意境,喝的是清欢,青衣儒生郭嘉却嫌弃茶味过于寡淡了些,编撰了一本这几年逐渐风靡儒林的《余味鸿迹》。

    荷花酥、桂花糕、酒酿饼、佛手酥.......记述了林林种种十几样茶食,经过这几年的琢磨又增减至二十种,此时郭嘉正在制作第二十一种茶食,士子云片糕。

    酥皮揉捏至表面光滑出膜,郭嘉滴上几滴特制的牡丹花汁,不经意的问道:“志才兄长,袁隗杨赐几个老匹夫的谋划,兄长暗中推波助澜了吧。”

    戏志才轻咳着,沉默不语。

    “兄长这是何苦,你这可是把自己望绝路上逼啊,如果太子殿下要是知晓了这件事,就算兄长再是为太子的鸿图霸业着想,太子也...哎...算了不啰嗦了。”

    戏志才拿起竹制案几上的荷花酥,咬上一口,面带微笑:“文臣名垂青史,武将头悬国门。”

    占尽世间风流的郭嘉,手指颓然一抖,士子云片糕反倒是成型了。

    他却莫名的有些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