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逐王戮臣(3)

    正文 第四章:逐王戮臣(3) (第2/3页)

下并无什么高瞻远瞩,否则也不会落得如此田地...”刘志听出李固似乎心中满是冤屈,若是此时想直接从李固口中得出一些治国方略,估计也不太可能实现。

    刘志转了转眼珠,便迂回问李固“李先生,您以为道家学说如何?”李固顿时觉着莫名其妙,为什么好端端的皇帝向自己问起对道家学派的看法,他有些警觉,“罪民乃一介儒生,对道家学派所知尔尔,故而不敢妄加评论。”一见李固有些戒备,刘志对身后的宦官说“你上外面去等朕,没有朕发话,任何人都不得入内。”宦官离去,刘志对李固说“先生但说无妨,朕入京之前,母后送了朕一本《道德经》,朕才疏学浅,不懂得道术之奥妙,李先生学识渊博,想必对道术亦有涉猎,所以朕想听先生对道术的看法...”

    李固见刘志一副‘推心置腹’的姿态,也放下了戒备,“陛下敏而好学,实乃我大汉之幸,那么罪民就妄言一二,如有不当之处,还望陛下不要见谅...”见李固松了口,刘志很是高兴。

    “《道德经》虽然仅仅五千余言,然而其奥义包罗万象,为君者可窥其治国之略,为将者可参悟领兵之策,为民者可通晓修身之道,实乃一部奇书。”刘志点了点头,经过长时间的研读,刘志对《道德经》已经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李固之言倒也恰如其分。

    李固继续说道“道家学派历史悠久,然春秋战国时期却难成任一诸侯国治国方略,这并非学派理论谬误所致,实乃世道所致。战国初期,列国悉数变法,除燕、赵之外,其余五国皆以法家、兵家学说加以自强, 而道家却置身大争之世于事外,唯我大汉建国初年,奉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方有文景之治...”

    “那为何孝武皇帝之时没有继续推行黄老之术?”这是困扰刘志许久的疑问,李固叹了口气“花无百日红,世间万物当顺天而行,凡事过犹不及。诸侯国尾大不掉,威胁皇权,若是继续依照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岂不天下大乱?大周颠覆始于礼崩乐坏,诸侯僭越无视周天子,方有数百年纷争,儒家成为我大汉朝宗学也是顺应天意。”李固毕竟是儒家学子,言语之间少不了高抬儒家一番,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