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节 路在脚下(1)

    第5章 节 路在脚下(1) (第2/3页)

用说也知道,此时中国基层百姓的生活都是很贫困的,这些衣物粮食必然是他们从自身家庭里节约出来的。实际上,真正大力支持川军的,并不是国民政府,而是川军在作战沿途的本国同胞。当川军开入第五战区时,已经是冰天雪地的隆冬季节,当地的山东百姓、江苏百姓眼看着川军官兵们都还穿着单薄的秋衣和残破的草鞋,纷纷于心不忍,继而踊跃地捐献出了大量的棉衣棉鞋。孟翔忍不住想起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国难当头,这些基层的老百姓慷慨热情地毁家纾难,而那些自诩为民族精英的军政高层却出现了大批发国难财的败类。

    在临城北部的一条小河边,完成半天工作的谢大墉、孟翔等人席地而坐,用随身携带的锅碗准备午饭。由于路上好几拨老百姓都硬塞给孟翔等人不少煎饼包子、咸鱼腊肉,因此这顿午饭异常丰盛。卫兵用刺刀切碎鱼肉,混合清水大白菜一起烹煮,顿时肉香四溢。喝着热乎乎、香喷喷的肉汤,啃着大煎饼和肉包子,孟翔感到这真是这辈子吃过的最香的一顿饭了。

    “小孟啊,当兵觉得怎么样?感觉累不累?”谢大墉笑着问道。自从孟翔正式成了他的副手后,他称呼孟翔自然不是以前的“小孟先生”了。

    “不累!七尺男子汉,又是堂堂军人,岂能轻易叫苦说累?”孟翔谦虚地道。

    “有志气,看来我当初没有看走眼。”谢大墉欣慰地笑了笑,然后取出地图,“我们上午刚刚测绘了官桥和周楼,下午还要去测绘一下南沙河和中顶山。这苏鲁之地和我们四川就是不一样啊,四川那里到处都是峰峦叠嶂、崇山峻岭,而苏鲁大地基本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

    “滕县呢?”孟翔小心翼翼地问道。

    “滕县?”谢大墉愣了一下,“小孟,你为什么关心这个地方?”

    孟翔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斟词酌句地回答道:“我认为,如果华北日军择日大举南下,徐州必然成为大战焦点,而徐州的三个门户自然首当其冲。这三个门户分别是临沂、台儿庄、以及滕县。滕县距离我师驻地最近,因此我认为我们该去认真查看一下滕县。”

    谢大墉的神色恢复凝重,他凝视着地图,一边看一边回味着孟翔的话:“你说的有道理。不过,华北日军已经被阻于黄河天险,战区副司令韩长官手握第三集团军,整整十多万部队,如果严防死守,日军是很难飞渡黄河天堑的。我看,华北的日军一时半会是不会威胁徐州的。”

    孟翔在心里笑了笑,谢大墉虽然做事勤恳尽责,但毕竟只是一个基层军官,而且也不是什么著名军校毕业的,因此目光并不长远,只算是拥有一些实战中的经验。孟翔道:“长官,我认为黄河天堑很快就会被日军突破,徐州马上就会迎来日军的全面进攻。”

    “哦?为什么?”谢大墉露出有点不相信的神情。毕竟孟翔此话在此时听起来确实有点危言耸听的味道。

    “长官,韩长官虽然是战区副司令,但他和委员长之间存在很深的矛盾,据说日军在进攻山东之前,委员长把韩长官手中唯一的重炮部队和几架飞机都给调走了,再加上韩长官曾在西安事变中公然声称支持张杨二人,这使得他和委员长的关系早已经空前恶化。日军进攻山东,韩长官的境地会左右为难,硬拼的话,他手上的老底子会拼得干干净净,没有了兵权,他转过身就会被委员长给轻而易举地收拾掉,而且委员长也有可能故意不派遣援军,从而坐山观虎斗,借日本人的手来吃掉韩长官的家底,实现借刀杀人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韩长官面对华北日军的大举进攻,很有可能不战而逃,以此保存手里的实力。接下来,无论是黄河天堑还是山东,都会被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那么,徐州在这之后自然会成为日军的目标。”

    孟翔这番话说得十分轻松,但却让谢大墉和几个卫兵们都听得瞠目结舌,特别是谢大墉,眼睛瞪得有鸡蛋大,因为孟翔说得实在是太“大胆”了,甚至太“放肆”了。蒋委员长毕竟是国家元首,韩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