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节 进军北美

    第4章 节 进军北美 (第2/3页)

现成的生产线、娴熟的技工人员、宝贵的科研经验。我们可以在携手合作中实现互利双赢的目的。”

    “卞先生,这真是让我受宠若惊。”高尔文有点感动地道,“我们的研究成功一向没有人看好,军方、政府、民间企业、私人团体,谁也不愿意继续投资给我们,有人还说我们的研究成果根本毫无意义,这些都让我们快心灰意冷了。卞先生,我向您保证,我和我公司的伙伴们在加盟龙腾集团后,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工作,早日将产品开发成功。”

    “其实,龙腾集团邀请贵公司加盟是我们总裁孟先生的意思。他非常看好和认同你们公司正在研究的产品,他认为你们现在开发中的便携式无限移动电话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商业市场。要是真的能研制出那种只有几公斤重但通讯距离却达到几十公里的无线电步话机,那将是革命性的成功。它必然能飞跃性地大大增强战场上不同部队间的互相联系,必定能提高军队的联合作战能力!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不但军用、警用,再发展到民用领域,它说不定能开启人类通讯新的一个时代!”

    “是的!孟总裁有如此远见,真是我们公司的荣幸!那…贵公司还有什么条件吗?”高尔文在激动之下还保持着冷静的。

    卞经纬淡淡地笑着,从带来的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递给高尔文:“这便是孟总裁的条件。很简单,他以比市价高15%的价格从您和您兄弟手里收购贵公司51%的股票,成为贵公司的绝对持股人,然后,您和您的兄弟再按照原先的比例重新集资分配股份,怎么样?”

    这个条件的巨大诱惑力是濒临破产的高尔文公司所无法拒绝的,这意味着高尔文兄弟俩不但可以不花一分钱便能获得重组后高尔文公司的股份,而且自此高尔文公司成为了实力雄厚的龙腾集团的一员,他们的研究将拥有强大而坚实的后盾。

    五天后,高尔文无线电制造公司以150万美元的加盟资产成为了龙腾集团的子公司。

    新上海,看到来自美国的报告后,蒋纬国淡淡一笑。“什么行业能够获得暴利,那么龙腾就要抢先一步地垄断它”,这已经是他的信念了。而通讯行业,则是暴利中的暴利。从有线电话,到无线电台,再到以后的对讲机(也叫单兵无线电台或步话机),再到未来民用的寻呼机、手提电话(大哥大)、手机…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科技的背后,则是滚滚而来的巨额利润。也许高尔文公司对于此时的人来说还不是很熟悉,但是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在21世纪则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妇孺皆知:摩托罗拉。作为历史上人类电子通讯的领导者、和诺基亚、索尼爱立信并称为世界三大通讯巨头、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手机的制造商——摩托罗拉成为了龙腾的一员,那意味着龙腾集团将主宰以后人类的电子通讯行业。

    短短半年不到,高尔夫兄弟俩果然不负众望,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轻便的可携式单兵无线电对讲机,随后,龙腾集团的高尔文无线电公司便接到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德国、意大利等军事大国超过三亿六千万美元的军方订货。整个龙腾的股票和实力再次暴涨。

    十月二十日,风和日丽、人山人海的珀斯市港口。准备登船的蒋纬国感慨万千地望着即将离开的这片大陆,一年零三个月的奋斗过来,自己梦想的第一步终于初步完成雏形了,回忆这一年多光阴,正可谓是今非昔比、恍然若梦。“陈先生、李先生、庄先生、还有老卞,集团现在就交给你们打理了,一切依照我当初制定的计划行事,另外,犹太人那边也要加紧联系。我接到了父亲的电令,要返回国内准备部署抗战事宜了。”蒋纬国很是依依不舍地与前来送别的陈嘉庚、李清泉、庄西言以及特地从美国硅谷赶回来的卞经纬等集团高层告别。除了蒋纬国之外,熊虎和沈比利也随他一道回国,这两人已经成为蒋纬国的左右护法金刚了。

    “二公子请放心!我们一定会精心管理和发展好集团的,做好国府和国军的抗战后盾。”陈老先生慨然道。

    “二公子请保重!”油头粉面、西装革履的卞经纬很是感伤。

    “大家也多多保重!”蒋纬国和众人一一告别后,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总裁再见!”聚集在珀斯市港湾的上万名龙腾员工一起挥手,汇成了一片手臂的海洋。

    十月二十五日下午,刚刚从上海港口下船,蒋纬国便感到了一种异常的味道。黄浦江内的日本军舰陡然增多很多,偶尔可见一些杀气腾腾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在日租界附近凶神恶煞地驱赶着中国平民。江畔一些空地上人山人海,一股股烈焰浓烟在人群中腾空而起,那是抗议示威的中国民众在焚烧日货以示抗日之心,不时一阵阵反日口号声如春雷铺天盖地。

    蒋纬国蹙紧了眉头,上海还是这样莺歌燕舞,但灯红酒绿中隐隐已经有血雨腥风气息了。

    国内的局势越来越紧张。十月份左右,中共红军主力在突破国民党军一道又一道的封锁截杀线后成功与陕北红军于吴起镇会师,宣告了蒋介石彻底剿灭中共和红军的如意算盘破灭了,而华北的中日局势也剑拔弩张。七月份,日军为了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的事件,关东军趁机入关,威逼平津。国民政府不得不派出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上将同日本华北驻屯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中将谈判,最后达成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和《塘沽协定》。而日军再次得寸进尺,积极策划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继而在政治和军事上逐步控制住华北,使得全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

    沿途的屈辱见闻让蒋纬国心里充满了巨大的耻辱和愤恨。回到南京后,他几乎是铁青着脸去见父亲蒋介石。

    蒋介石的脸色比蒋纬国更加铁青,几乎阴沉得黑气翻滚,但又充满了疲惫之色。南方共党“匪乱未除”,北边日本偏偏又趁机咄咄逼人,使得蒋介石的心情十分恶劣。

    一番平淡的问候和勉励后,蒋介石声音有点沙哑:“蒋百里过两天要从下关码头出发前往德国。你既然想去,就一起去吧。”

    “是,父亲。”蒋纬国低头受命,临走之前他忍不住告别道,“父亲请多多保重。”

    “嗯。”蒋介石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再次见到蒋百里先生,蒋纬国便觉得他的气色和精神都和上次有了很大的区别。那时候,刚刚从日本考察回来的他强烈目睹了中日两国在国力、军力、工业等诸多方面上的巨大悬殊,因此对以后的中日开战忧心忡忡、愁眉不展,而此时,蒋百里俨然已经一扫那时的极度忧虑,变得振作起来。尽管他眉宇间仍然浮动着淡淡的虑色,毕竟此时距离中日大战的时期已经越来越近了,但更多的则是一种重新找到方法、找到钥匙后的自信和决然。此时两人正在从南京下关码头启程前往德国的“普鲁士国王”号德国轮船上。如果一帆风顺,他们将在十一月五日抵达德国北部的威廉港。

    蒋中将此次是奉了蒋介石的命令出使欧洲,同日本展开外交战,并争取国际同情和援助。蒋介石指示蒋中将,要竭尽一切手段,破坏德、意、日三国的合作和联盟,即使不能圆满完成任务,至少也要说得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不要和日本搞得那么热乎,不要支持日本进攻中国,哪怕在中日开战后保持中立也好,同时,使其不要阻止和妨碍中国政府的自主对日作战。而随同蒋中将一同前往的蒋纬国此时的身份是上尉侍从官。

    此时中国和德国的外交关系正处于历史上亲密无间的蜜月期。事实上,翻阅自一八四〇年后的中国近代历史,日本、苏俄、英国、法国等东西方列强大国无一不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而这四国则无不让中国人痛恨得咬牙切齿。反观同样属于西方列强之一但却屡屡遭受围攻的德国,中国人和中国政府(不管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对其充满了一种奇特的好感。首先,德国虽然也曾对中国发动过入侵殖民战争,但规模和带来的危害则比起日、苏、英、法四国要小得多;其次,德国是西方列强中完成国家统一以及帝国崛起稍晚的国家,作为后起之秀的德国自然屡屡遭受英法苏(俄)等国的联合打压、政治孤立、外交丑化、经济封锁、军事干涉等群攻,这自然让同病相怜的中国对其产生同情感,况且“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也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道理;第三,德国人的性格和在世界上的信誉无疑要比英法日苏等国好得多。比如在非洲,为德国人做事的非洲人能获得不低于德国本土工人的薪水,而英法等国则完全是粗暴奴役,当地人被迫干了活后一分钱得不到也很正常的事情,德国人严谨、公平、认真、古板的国民性格比起那些自称是“上帝选民”但却堂而皇之干着魔鬼撒旦事情的英法苏日等国赤裸裸的强盗嘴脸无疑要让中国人更加感到能够接受和欢迎。而在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和中国签订了公平互利的平等条约的西方大国就是德国;第四,德国人拥有世界一流的军工素质和科技水平,工业发达也冠于全球,但因其本土狭小因而资源匮乏,而中国地大物博,却积弱久矣,工业和科技都十分落后,两国都有崛起强盛起来的决心和志愿,并且两国相隔万里,在领土争端、国家利益上基本没有较大的矛盾和冲突,因此两国屡屡联盟、取长补短,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自清末开始,中德就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和军火贸易同盟。由于德国刚刚完成了统一,还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德国对中国基本没有怀有帝国主义的殖民入侵野心,而中国也将德国看作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西方伙伴。后期清军的新军编制基本上就是德国武官制定的,清军装备的现代化火枪、火炮、军舰也大多由德国生产,比如著名的克虏伯大炮、北洋水师的“定远”级装甲战列舰和“经远”级装甲巡洋舰,北洋政府的现代化军队也是由德国教官顾问所建。甲午海战后,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对中国采取了与其他大国“趁火打劫、蜂拥瓜分”的态度截然相反的怀仁态度,清朝辅政大臣李鸿章也多次访德,以学习德国迅速强大的经验。另外,德国对中国的援助也不仅限于军事方面,也扩大到工业和技术交流领域。比如,来自西门子公司、克虏伯公司的德国工程师帮助中国建立了近代第一批的发电厂和炼钢厂;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在颐和园中安装了中国的第一盏电灯,北京第一家自来水厂就使用者德国AEG电机和水泵。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和前后,由于德国已经成功崛起,因此也有了帝国主义的扩张野心,中德关系就此陷入低谷,直到后来一九一八年双方互相宣战而彻底破裂。

    北洋政府垮台和中国国民政府完成全国统一后,中德两国又再次携手。原因也很简单,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国力被大幅度削弱,又陷入了崛起之前的穷困、无助状态,而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然是东西方列强瓜分和殖民的对象。两个又穷又弱的国家因此不得不再次联盟起来,再次取长补短,以实现各自的复兴目标。此时的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年年混战状态,因此军火需求数量庞大,这便使得作为军火生产大国的德国开始着眼于打入中国庞大的武器和军用物资市场。另外,德国对中国的内政不感兴趣,双方政府也不会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