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节 出使德国

    第6章 节 出使德国 (第2/3页)

平民、教授、学子、工人、农民、官员。整个川、滇、黔、康四省在这场由东往西的内迁洪流中很快陷入了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大建设和大发展中,一群群东部学子步入崭新的校园开课,一座座工厂在西南雨后春笋般重新开工,总计有一千多家民营、国营、军工企业陆陆续续地迁移到了大西南。而与工人、学生们一起前来还有数倍的家眷、商人、企业家、医生、工程师、教师、自由职业者、难民等。西南四省省政府官员们按照蒋纬国转自蒋介石的指示,在省内的荒野地方安顿外来人口定居和开拓荒田,以此增加西南的粮食产量并加速西南的农业发展。

    后来根据不完全统计,从一九三五年底到一九三七年七月,超过1425万的东部城乡人口迁徙到了大西南(也有学者认为实际有6000多万人,足足占全中国4亿人口的15%多),大迁徙后,西南各大城市的人口都剧增。其中,桂林市人口增加了2.16倍,贵阳市人口增加了67%,西安市增加了46%,昆明市增加了35%,而重庆市则从战前的47万人口猛增到了125万,并在战争期间汇聚了数百家中外报刊、通讯社而成为了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而桂林市则因为进步报刊集中而被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文化城。这些都对中国西南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不平衡格局也起到了相对的均衡调整。

    蒋纬国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光阴的车轮已经驶入了一九三六年,距离中日开战的时间已经是屈指可数。他深深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是那么得多。光是负责西南大迁徙,就让他忙焦头烂额整天眼冒金星了。此时的蒋纬国名义上是国民政府西南内迁委员会委员,但实际上对他十分放心的蒋介石几乎是让他一手主管着这项庞大的事务。蒋介石的心思蒋纬国也猜得到,此时的蒋介石在对大儿子蒋经国大不满意的情况下突然间发现自己的二儿子蒋纬国是个可塑之才,显然隐隐要把他当成了未来接班人进行培养了,而这次负责大西南内迁事务就是一次让蒋纬国趁机积累政治资本和镀金的大好机会。这顿时把“天将大任”的蒋纬国累得够呛。

    组织东部的政、商、工、学、金融等机构大规模西迁项项都是大事,而蒋纬国最为关心的还是他心中的西南兵工厂建设的事宜。西南矿产资源丰富,如果有充足的资金和大量的专业人才,那么抗战时期的西南兵工厂便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武器弹药以支援前线国军同日寇血战。而资金,蒋纬国毫不缺乏,卞经纬和他的最新报告是龙腾集团目前的固定资产已经超过了五十亿美元,而蒋纬国在瑞士银行账户上的个人财产也达到了惊人的九位数,使得蒋纬国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便超越美国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当然了,如此巨额庞大的财富,蒋纬国都对外都是秘而不宣的,龙腾集团的最高总裁也是一个叫“孟翔”的如迷梦一般的人,只有极少数心腹之人知道内情。如此快速地敛财,倒不出蒋纬国的预料,毕竟有自己的“未卜先知”作为集团发展和前进的指导,再加上陈嘉庚、庄西言、李清泉、司徒美堂等一大批海外华侨华商巨头级人物的鼎力支持,整个龙腾集团此时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横跨多领域、多行业的超级垄断商业帝国,不发财倒奇怪了。而目前摆在蒋纬国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运用这些钱为即将陷入苦难中的祖国减少点血泪和灾难。

    一九三六年四月,蒋纬国亲自赶到了四川。

    此时的四川省已经完全显示出了一种朝气蓬勃的新气象,不再是以前那种内战频繁的混乱局面了。东部大量企业、工厂、人才、人口的到来,无疑极大地刺激了四川省工商学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沿途处处可见破土而建的新工厂和新学校,原本人烟稀少的川边荒原地区也人潮攒动地聚集了数以万计的东部移民在热火朝天地开垦荒土。蒋纬国在成都下了飞机后几乎没有任何停顿,直接带着一队龙腾集团的地质勘探专家匆匆地赶往了四川第二大城市南充市东北部的一个小县,仪陇。

    仪陇县只是四川上千个县镇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平淡无奇的这里却因为出了一个世纪伟人而闻名全国,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元勋、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未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元帅。但蒋纬国此时前来倒不是为了参观老帅故居,况且此时的自己要是流露出一丝对朱老总的仰慕之情,恐怕一顶沉重的“通共”帽子就要压得蒋纬国趴下去。一行人在蒋纬国的带领下继续马不停蹄地奔向距离仪陇七十公里的乡村,直至依偎在嘉陵江畔的立山镇。

    立山镇,这个地名别说其他人了,就是经营四川多年自称“对四川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的省主席刘湘上将估计也毫无印象。此时这座依偎在青山绿水中的小镇倒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色彩,古朴的小镇老街、在乡野间辛劳耕作的乡民、田埂上玩耍嬉戏的孩童,以及一道道袅袅升起的炊烟、一句句质朴的四川话语、一声声牛羊的嘶鸣,都使得整个小镇犹如一卷乡土水墨画。但毫无艺术欣赏头脑的蒋纬国可没有闲心欣赏这幅“乡野耕作图”,他的脑子里就一句话:

    四川盆地,遍地是宝!

    “二公子,我们千里迢迢到这里来,难道这里有什么宝?”随行而来的专家们开玩笑道。蒋纬国在明面上的商业身份是龙腾集团的大股东。

    蒋纬国露出了一个神秘的笑容:“当然有宝了!在我们脚下,蕴藏着一个全中国最大的天然气田!而气田的下面则流淌着滚滚的石油等着我们去开采!”

    “什么?”所有的人张口结舌,一双双惊异的眼中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眼神。

    “好了,诸位,接下来就是你们的工作了。”蒋纬国说完便甩手而去,留下大眼瞪小眼的一群地质勘探专家和忙不迭赶来的当地官员。

    大量身穿印着“龙腾科技”的勘探专家和开采工人开始源源不断地云集到了立山这个名不经传的四川小镇。镇子的宁静被机械的喧嚣声彻底打破了,轰隆隆震天轰鸣的开井炮声终日不断地回荡在原野江涛上,小小的立山镇陷入了从未有过的繁忙和喧闹中。四月二十八日,在现场上千名工人和专家们的欢呼雀跃中,代号“四川1号”的气井成功开采出了天然气!

    亲自赶来观摩开采过程的四川省主席刘湘上将瞪大眼睛惊奇地问身边的蒋纬国:“二公子,四川的地下真的蕴藏着这么多的天那啥子气的?这些气有啥子用?”

    蒋纬国笑着解释道:“刘主席,您要知道在这四川盆地内,可是遍地都是宝呀!这种地下自然形成的可燃气体叫做天然气。只要把它稳妥地密封装在铁罐子里,就能安全地使用它。它可以燃烧、发光发热。有了它,煤气车就能开动,四川的家家户户冬天可以取暖做饭,没有普及电灯的地区晚上可以使用它照明。”

    刘上将顿时又惊又喜:“太好了!有了这玩意,就可以结束四川一直有车无油的局面了!”

    “当然了!这些宝贝在以后对日战争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蒋纬国神采飞扬。

    “好、好、好!咱们四川地下的这些宝贝就是要挖出来,建国利民!”刘上将欣喜不已。

    现场的勘探专家很快送来了报告:“四川1号”气田天然气的日产量可以达50万立方米,而且含硫量极低,是高纯度的优质天然气。

    “好!”蒋纬国听得频频点头。四川盆地是中国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四川1号”气田在21世纪叫做“龙岗1号”气田,每天的产气量达到120万立方米,储量和产量都是四川第二大气田“普光”气田的三倍多。眼下这座气田差不多提前六十年便被开采出来,受到此时开采设备和技术的限制,产量达不到最大也是可以理解的。

    随后,位于达州、仪陇、营山、平昌、南充、巴中、马鞍镇等地的“四川2号”、“四川3号”、“四川4号”、“四川5号”、“四川6号”等一系列四川境内的大中型气田、油田、煤田迅速被连续勘探开采出来。立山镇则成为了四川乃至整个西南、整个中国第一个能源基地,蒋纬国投资四十万美元迅速建立了能日处理天然气200多万立方米的“立山大型天然气净化厂”,由蒋纬国亲自担任总经理的“中国西南能源公司”(直属于龙腾集团)也随之在成都注册成立。蒋纬国不放心,他要亲自控制这些石油、煤炭、天然气的开采权和使用权,以确保这些宝贵的国家资源能够百分之百地用在大西南的建设和中国抗战上,而不是被那些国府高层、四大家族趁着国难而损公肥私。

    西南能源公司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控制了整个大西南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的勘探、开采以及加工等种种权限,如此轻松顺利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来、蒋纬国后台太硬,没人敢与他竞争;二来、蒋纬国本人也财大气粗、出手阔绰,其雄厚的资金势力是此时中国国内的民间企业所无法望其项背的;第三、蒋纬国大肆开采西南的资源并不是为了中饱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