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节 热火练兵

    第17章 节 热火练兵 (第2/3页)

这批坦克来的,还有二十多名原德国国防军的退役装甲兵军官以及国民政府几年前派到德国留学的那批装甲兵军官。

    “澄宇老弟、寒山老弟,诸位,我们又见面了!”蒋纬国热情地打招呼道。

    码头上,随着“多特蒙德”号一起回来的龙浩东、楚秋枫等中国留德军官们在踏上阔别数年的祖国大地时,一个个早已热泪盈眶并纷纷纵声欢呼起来。蒋纬国和他们打招呼时,再次见到了蒋纬国的龙浩东、楚秋枫等人正因为不清楚此时蒋纬国的新身份而不知道怎么开口时,却看到一个德国佬正鞍前马后地“营座、营座”喊着,也纷纷跟着“蒋营座好”地称呼起来。

    “欢迎你们回家!”蒋纬国神采奕奕地和他们一一握手,“从现在起,我们真正共事了!”

    带着这批德国坦克重新返回山观镇时已经是十一月一日了,蒋纬国很满意这个日子,三个一,以后要纪念也容易记。当天,直属第八十八师师部的师属坦克营成立,也宣告着中国军队第一支正式的装甲部队成立了。

    而在昨天,也就是十月三十一日,蒋纬国的父亲蒋介石刚刚在“剿匪前线总指挥部”洛阳的官邸里渡过了五十岁生日(由于东北军和西北军在“剿共”上开始抗命不尊,加上张学良和杨虎城在政治立场上都倒向了中共,因此蒋介石特地从南京赶到西北亲自督师)。生日这天,蒋经国还在苏联,而蒋纬国远在江苏江阴,因此蒋介石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到现场,只有夫人宋美龄和为数不多的当地显贵要员参加了晚宴。当晚,刚刚坐着火车经过杭州的蒋纬国很乖顺地给蒋介石发了一封没有任何废话的电报:祝父亲生日快乐。

    蒋介石很快便回了电报,电文道:吾儿玮国,你为党国所做的一切以及你正在创建的国军第一支坦克部队就是你给我最好的生日礼物,望你再接再厉,早日成为党国栋梁。

    蒋介石在洛阳的生日晚宴过得既不奢侈也不铺张,但全国其他地方为他举行的庆祝活动可就大张旗鼓多了。在国都南京,20多万市民兴致勃勃地在明宫广场上观看了空军的飞行表演。亲自在现场指挥的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中将别出心裁地命令三十多架Bf-109战斗机在天空中组成“中正、五十”这四个字,以示祝贺。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蒋介石刚刚顺利解决了两广事变并稳定了中国南方,以至他在中国各界威望高涨的缘由。

    第八十八师的驻军地内,无论是师长孙元良还是冯副师长、陈参谋长、彭旅长、黄旅长等人,都一起为师内又多了一支现代化的生力军而振奋不已。自掏腰包买坦克的蒋纬国自然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这个新建坦克营的少校营长,同时继续兼任第八十八师师部参谋的职务。全营按照“三三制”编为三个坦克连,外加一个加强步兵连,共计四个连和一个直属营部的警卫排(排长当然是熊虎了,整个排专门负责蒋纬国的生命安全)。全营目前共拥有德式1号和2号轻型坦克24辆、半履带式装甲车4辆、德式37mm反坦克战防炮8门、德式“铁拳”反坦克火箭筒12具、50mm轻型迫击炮8门、80mm中型迫击炮4门、掷弹筒10挺、轻重机枪12挺、汽车和三轮军用摩托车三十多辆,总兵力1000余人。副营长和参谋长的职务都由汉斯·莱奥哈特少校担任,蒋纬国早就看出来,这厮垂涎这个二把手位置很久了,自己也不妨顺水推舟,毕竟这家伙也是一根筋的职业军人。第一、第二、第三坦克连的连长分别由龙浩东上尉、裴承辉中尉、袁震旭中尉担任,步兵连连长由楚秋枫中尉担任。整个营在蒋纬国的重金打造下实力雄厚、火力强大,整体战斗力比起宋子文的税警总团的战车部队也毫不逊色。而刚刚回国投身军旅且在军中毫无资历背景以及人际关系的龙浩东、楚秋枫、裴承辉、袁震旭等十多名青年军官也由此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蒋纬国在军界内的第一批嫡系部下和“死忠党羽”。

    山观镇外又热闹了起来,在工兵营近千工兵的辛苦耕耘下,八十八师的靶场和野外训练场的附近又新建起了一个坦克训练场。虽然区区二三十辆坦克和装甲车还远远称不上钢铁洪流,但全营一起开动轰鸣起来时那飞沙走石、青烟滚滚的威猛气势还是让蒋纬国和师部的头头们看得激动不已。而汉斯以及德国教官们则也很快各司其责地忙碌起来,开始为中国军队的第一批装甲兵上课。这些被挑选来的准装甲兵们基本都是八十八师内的大学生,文化基础很好,且都有着一腔报国热血,因此学得很快。德国教官的认真教导以及学员们高涨的热情,使得整个八十八师的坦克训练场犹如一个刚揭开盖子的蒸笼般热气腾腾。在德国教官的悉心指导下,半个月不到,一批批年轻的中国坦克兵们便能熟练地操控着坦克飞驰起来。训练场内热火朝天、地动山摇,坦克炮和坦克机枪的轰鸣声伴随着装甲兵们兴奋的欢呼声直冲云霄。

    除了驾驶坦克和操纵武器外,保养坦克和战地维修坦克也是学习课程的重点。德国教官们刻意拆掉了坦克的部分零件后再让八十八师的学员们上去维修,一遍又一遍,直到浑身油垢污迹的学员们对坦克基本构造的熟悉程度和和自己身体一样。训练中,有的出色者甚至蒙着眼睛也能飞快地排除坦克的故障。

    德国老师们见状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奖中国学生:“顶好!顶好!”

    “想当初,因为那该死的《凡尔赛条约》不允许我们德国研制生产坦克,因此我们德国的装甲兵们不得不用拖拉机和木板做的模型坦克进行训练,你们要比我们幸福多了!”副营座汉斯经常这样大发感慨。

    坦克营的装甲兵们热情高涨、活力四射,而被调入坦克营第四步兵连的八十八师步兵们则纷纷奇怪不已:坦克营要我们步兵干什么?我们又没有坦克开。

    “坦克这玩意,其实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无坚不摧,它也很容易被摧毁的。”新任连长楚秋枫耐心地和自己的士兵们解释道,“因此坦克部队在冲锋的过程中是绝不能少了我们步兵的协同作战的,这是最基本的‘步坦协同’战术。”

    士兵们好奇地看着这个一身书生气的连长:“连长,这坦克浑身铜头铁臂的,还怕什么?”

    “连长,啥是‘步坦协同’啊?”

    楚秋枫拿来一面黑板,边画边讲解道:“坦克虽然是用钢铁做的,但也不是所向无敌的。反坦克炮、掷弹筒、火箭筒、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