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白龙岭偶救周曾,李家庄再谋大计

    第七回:白龙岭偶救周曾,李家庄再谋大计 (第2/3页)

玄策忍不住好奇之心就问到:“兄弟,不知追杀你的都是什么人呢?和他们结下了什么梁子?”

    只听这个大汉缓缓解释到:“壮士有所不知,在下姓周名曾,字延武;父亲原本洛阳孟州人士,因为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依附王世充麾下。可他一势利小人,毫无体谅臣工之心,因大雨滂泼延误半日运粮时机,要将父亲斩首;多亏父亲故友好言相劝才得以保全性命,一怒之下,父亲带着妻儿率部弃他而去,在这白龙岭落草为寇,至如今已十五六年。因为不曾欺压百姓,更不曾打杀抢劫,故而官府也不曾围剿。前几年随这父亲病故,我只能子承父业承袭这山寨之主!”

    王玄策侧坐在桌旁,一条腿耷在板凳之上,双手抱着膝盖,用心侧听周曾的倾心诉说。只见周曾端起黑釉酒碗和王玄策干了之后,又说到:“可是三年前,在山下遇到一秀才模样的书生。还记得,当时他说被官府追杀,已身受重伤,我就将其救上山寨。此人也姓周,单名就一个锦字,开封人士,听他说起因为当官的黑暗,侵吞了他的家产,原本想去告御状,没曾想被刺史追杀,一路逃亡到了这里。如今家人也是死走逃亡伤,看着他读过几天书,也有一些计谋,我就拜其为军师,为山寨出谋划策。他为了给山寨广聚财路,举起劫富济贫的义旗;再加上这白龙岭,地处南北要冲,抢劫南来北往的客商,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项。可是我深知这太平盛世,朗朗乾坤,客商也都不易,谁知他一意孤行,为这事我多次呵斥于他,就这样留下芥蒂。不曾想,前几日,他一故友来到山寨,名乎张鹞子,身长七尺有余,看起来就非良善之人。”

    当听到张鹞子这个名字,王玄策为之一愣,没想到这恶人竟在这里,立马就打断了他的话语,连忙追问到:张鹞子,就是那个江洋大盗,被官府追杀的?

    经王玄策这么一追问,周曾面容为之大变,诧异的反问到:“壮士认识此人?”

    王玄策望着疑惑的周曾,又赶忙解释到:“不不,不认识,更别提见面了”于是,就把昨晚连升客栈发生的事情细细给周曾讲述了一遍。

    话说到这里,周曾也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于是又对王玄策说到:“这周锦和张鹞子相识多年,前几日已经来到山寨,听闻其手头紧张,于是我也送其一些银两,可供日常之开支。可是昨夜见这张鹞子,随身带回来很多财物,一问方知都是偷窃得来。我就厉声斥责他们二人,因为白龙寨一向清白,很是不齿这种鸡鸣狗盗的勾当,故而就对这张鹞子下了逐客令。没曾想这后半夜,我正在后堂休息,就被喊杀声惊醒,原来是这张鹞子联合周锦,竟要杀害于我。好在部分兄弟誓死护我,才得以逃下山寨。”

    听完周曾的诉说,王玄策终于明白了事情之原委,就又迫切的问到:“你可曾听他们说起过,有没有带回来一招文袋,里面有两封书信的东西”。

    “有的,那周锦小人,还当场念起过,一封好像是给魏征的荐书,两封信的署名都是东野老人,当时那张鹞子以为里面有钱呢,就顺手给弄了回来,听周锦一说这是荐书,他又将这两封书信给收起来了!”

    说道这里,王玄策大喜道:“这两封书信正是在下的,我本姓王,名玄策。东野老人正是我的恩师”。紧接着就又给周曾说起了自己的身世和两封书信的来历以及此行之目的!

    经过二人这么相互一介绍,瞬间就有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感觉。其实这些年周曾也累了,早已想接受招安,过一份安稳的日子;看着年纪相仿的王玄策,倒是一个狭义之人,再加上他这么一番诉说,瞬间有了共闯天涯之想法。

    听闻王玄策想助其夺回山寨,报这一刀之狠,周曾“噗通”一声,跪在王玄策面前叩谢道:“多谢恩公大仁大义,如若能夺回山寨,出得这口恶气,兄弟我必将誓死追随恩公左右,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王玄策赶紧扶起周曾回到:“兄弟严重了,在这里能够认识兄弟,也是我的福气,况且此事跟我也有牵连,怎敢不尽心尽力”说着,二人扶手相笑!

    于是乎,二人就谋划这着如何夺回山寨,夺回书信!只见这王玄策随即问道:“不知寨中有多少弟兄能和咱们一条心?”

    “寨中原本有二百来号都是我的生死弟兄,这些年因为我和父亲均是勤勤恳恳,安守本分,故而一直不曾扩大。自从周锦来了之后扩大到六百来人,多出来的四百来号都是他招来的,不过均不如以前这帮弟兄强悍;因为事发突然,没曾唤齐弟兄们,于是就吃了大亏,败下山寨”

    “既然寨中还有不少弟兄和我们一心,我看此事只能智取不可强攻。目前之问题就是想办法让我们混上山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