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梅龙镇英雄相惜 汾酒坊倾诉衷肠

    第十回:梅龙镇英雄相惜 汾酒坊倾诉衷肠 (第3/3页)

    阿史那思云,听到王玄策这么一声呦呵,似乎明白了什么。感觉初次相见,就这样盯着一个姑娘家看,确实有一些不妥,羞涩的收起了眼神。赶忙给他们斟满了酒,招呼她们速速用膳!

    随着推杯换盏,酒过三巡,王玄策开口问到:“将军,颇具狭义之风,据我所知以前你们突厥人,经常骚扰边境,不是烧杀抢掠,就是打家劫舍,为什么将军没有这么做呢?”

    “壮士有所不知,我大漠塞外除了牛羊,什么也没有;还是这关内富庶,老百姓不仅安居乐业,更是跟随四季时节物产颇丰。正因为这塞外生活所需品单调,且边境之间朝廷禁止互市,这就是突厥人时常骚扰边关之原因!”

    听如此之缘由,王玄策和雪雁,顿时感觉心中也挺不是滋味。连连替阿史那思云深感惋惜。

    紧接着阿史那思云又意味深长的讲到:“我们自己的命是命,老百姓的命更是命呀,你打我一下,我杀你一个,这什么时间能够是一个头呢!很浅显的道理,很多人就是不明白,能谈下来的何必要用武力解决呢!”

    这一番话语,听的王玄策连连点头,连声称“善”,不由自主的感觉这阿史那思云也是一个仁义之人。

    于是其又发自肺腑的说到:“天生万物都是被享用的,我们的长生天赐予了我们肥沃的草原,壮硕的牛羊;而你们的老天爷赐予了你们能干的手艺,生产出各种需要的物品。原本双方可以互换所需,互利共赢。然,千百年来,从匈奴到突厥均是与中原王朝打来打去,互不信任!不仅引起了战争,更是给万千子民带来了无尽的伤害!虽说打完了之后就到了和平时期,但依旧是心存芥蒂,禁止贸易,不让货物自由流通,随着矛盾的渐渐积累,又为下一次战争埋下了祸根!不停地循环,不停地往复,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互市!

    听着阿史那思云这样一番论述,她们二人都深深的愣住了,这的确是一个颇为棘手之难题!这样一针见血的独到见解不仅在突厥少见,就是在大唐亦是难得!

    望着连连赞同的二位,这阿史那思云自然是心气更高,轻轻的押了一口汾酒之后,继续神采飞扬的说到:“正如先前所述,我等已归顺大唐,自然也是大唐的子民,更不能无端引起杀戮!何况我们是深入关内腹地,如若再洗劫一空,定会引起官府的警觉,这样对边境的安定丝毫没有益处!既如此,还不如一物换一物,公平交易才是根本!有需求则有市场,这亦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纵观其颇有道理的论述,以及不俗的见解,王玄策突然感觉此人日后必成大器。不仅因为其不小的抱负,更是因为其远大的志向;如若心向大唐,定会成为大唐的左膀右臂;如若心恶大唐,则会变成大唐最大的威胁。

    于是王玄策诚恳的回到:“将军的一番高论,不仅合理更是实情,这都是两国对边境政策考虑的不甚周详所致。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百姓经过这几百年的争斗,实在是太过辛苦。自柔然,到北魏,再至北周,以至于后来的大隋,哪一个朝代不是如此。至今日,我大唐皇帝陛下,南征北讨,好不容易一统天下,这些年思虑最多的可能就是大唐百姓的富庶和安定;对边关政策,可能还没有放开手脚来处理。有朝一日,如玄策得到机会,必将今日的言论,整理成奏疏,上呈陛下,力保开市!”

    当阿史那思云,听到王玄策如此豪情!又一次仔细打量了一番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人,虽然看起来也就二十来岁,但是通情达理,更兼文韬武略,也深感此人日后必成大器。就带着佩服的感激之情施礼到:“如此甚好,我在这里先谢过壮士大仁大义!”

    王玄策谦虚的回礼道:“兄弟哪里话,这都是为了天下安定,百姓幸福罢了”

    话语之间,三个人又是一轮推杯换盏!听着阿史那思云的不俗论述,看着对答如流的王玄策,雪雁又一次深深的被其文雅的气息迷住了!

    只见这时,一双响亮的拍手之声,顿时让二人从些微的醉意中清醒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