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访苗寨知百年恩怨 均田地政令深受阻

    第三十回:访苗寨知百年恩怨 均田地政令深受阻 (第2/3页)

六十来岁的白发老者正襟危坐,国字脸羊角胡,一身古朴苗衣装扮,收拾的利利索索,慈祥中显露几分威严。见王玄策三人进来,立即起身相迎。经过幺小妹这一介绍,三人明了此人正是苗王。于是一番礼节性寒暄之后,分宾主落座。

    苗王随即吩咐侍从煮上了这么一壶产自苗寨的土茶。但见这侍从,捏起素面陶罐,用茶匙细致的取出几块散碎的黑茶,放入颇有年头的银制茶碾子中细细研磨,随着研磨的深入,茶也有块状变成了粉末态。接着又用一小巧的茶箩将碾碎的茶末,再这么熟练之过筛一番,茶粉和杂质就这么泾渭分明开来。

    随着研磨过箩的完毕,旁边一精致的陶壶也随着温度的升高,使水沸腾了起来。只见这初沸之水,小水泡如鱼眼一般,甚是新鲜。侍从缓缓的将茶粉投放其中,汤色随即变的红亮透彻,水泡也更具有黏稠之感。

    只听侍从带着温婉的语气,对他们讲到:“这煮茶需要三沸,刚才为一沸,将茶投入;这二沸边缘如泉涌连珠;这三沸则如波浪翻滚”。三沸之后,茶已煮好,随着温度的些微降低,侍从将茶汤仔细分入赤色茶盏之中,静放于各位面前。

    王玄策轻轻的捏起茶盏,经鼻息这么一闻,清风拂面,心旷神怡之感顿时涌上心头;轻轻地咂上这么一口,口舌生香,回味无穷。老苗王经过这么一通高雅的招待,顿时让王玄策三人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觉。虽然在品茶之前没有任何的交流,但是较量就这样开始了。

    在进来之时,老苗王已经上下打量起这个新来的黄水令,看起来是挺年轻,但是有没有能力,能不能镇住如今的黄水县,则是一个未知的问题。能做的,就是多看、少说。所以除了一味的品茶,他正在等待着王玄策率先开口!

    经过几番品茶闻茗,议事堂甚是安静,似乎些微显得有这么一些尴尬。幺小妹陈茂材周曾等人,时不时翻眼望着二人,心中亦是七上八下。其实王玄策也是在等,在等待着老苗王一番非议,然老苗王始终不开尊口。

    王玄策转念一想,既如此那就不用绕来绕去,随即切入正题道:“晚生初次主政地方,就来到咱们这黄水县,人微言轻,故而还得仰仗苗王,在这治县理政的方面多多指教!”

    “好说,好说,老朽看王明府年纪轻轻,就当政黄水,定是有过人之处,这前途自是不可限量!我们这边陲小寨,只要明府秉承为民做主,一心为公的心态,小老儿与族人已经足矣!”

    王玄策一听这老苗王都是溢美奉承之词,知晓还未交心,随即慷慨答到:“多谢苗王盛赞,玄策虽只过弱冠,但是秉承为民请命之志;不仅想为百姓办实事,更会秉持公心为民做主!故而,今日拜访贵寨,正是问计于苗王,听之高见;如若苗王怜惜玄策之志,万望成全!苗王若有些许难处,更可以一并告知,玄策定会全力以赴!”

    听此一言,老苗王随即顺势回道:“明府问计之事,小老儿何德何能实不敢当。然如今还真有两件难处:这第一件就是这赋税问题,我们未曾耕种那么多土地,这些年不停的上涨,不知可否有朝廷之旨意?这第二件,瑶寨侵吞我苗寨土地一事,已有上百年历史,这恩恩怨怨也想请明府帮忙化解”。说完斜视了一眼王玄策,就眯起了小眼!

    听苗王如此接话,王玄策顿感这两件事情,可都是硬茬。不过依旧如实的向他回到:“关于赋税问题,此事已经查清,多是各级官吏私下克扣,再加上百姓逃亡,造成田地荒芜而引起。这些时日玄策自会上表朝廷,说明此事!不过这瑶寨和苗寨的恩恩怨怨,晚生想听听苗王对此事之看法与意见?”

    听王玄策这反口一问,再加上有了刚才这信誓旦旦的保证,这老苗王稍加思索之后,就给众人详细的解释了这苗瑶冲突的前因后果

    “这事要说起来,就得说到这一百多年前。这苗人之先祖虽来自中原,但在此已繁衍生息近千年;各个苗寨分散在不同的山涧,都是一脉,这周围之山头自然就归属苗寨。这瑶人则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千百年来,两寨相安无事,通婚防匪,和平共处。然,自从瑶寨百年前出一强势头领之后,就侵吞苗寨原有的王家岭之地,赶走苗人。自此,两个寨子之间互相攻打,苗寨死伤七十多人,瑶寨也亡三十多个。虽然这个山头离瑶寨甚近,但是这也是苗寨祖居之地方,老祖宗留下的,不能这样被抢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