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牢狱之灾(37)

    第五十九章 牢狱之灾(37) (第3/3页)

影响来改变身体的病理,但是失去了心法之后,那种玄妙的东西就变得似是而非,最终医术丛中完全脱离出来,而且声称完全排斥巫术。

    任何一个巫术系统的结构都包括巫师、巫术观念和巫术仪式。巫师身份的获得和这个群体在职业或生理上的独特表现不可分离。在巫术发展史上,女性、残疾人等广泛充当着巫术角色。同时,职业特征也常令技术人员与巫师的身份混合在一起。技术本身的精密、复杂,易引起其他社会成员对其拥有者的神秘力量的信仰。因而,医生、炼金师、工匠常常是兼职的巫师,他们在使用技术支配物质领域时也运用巫力干涉精神世界。

    我国的工匠也大多是兼职的巫师,但他们的突出特点在于敬奉行业文化英雄鲁班为祖,并且形成了鲜明的职业传统。工匠不但有行业神的保护,而且为了使自身的职业受到尊重,为了维护现实的经济利益,他们还要运用巫力来协调雇主与自身间的关系。工匠不但可以实施黑巫术,而且可以实施白巫术。他可以相对自由地运用巫力招祸、致福,黑巫术被拆穿、破解之后,工匠还要受到惩罚。被民众视为灵异的树木、工匠的血以及工匠的工具无疑都具有独特的品性,是一系列激发迷信的材料。这些材料的特殊品性在为大众所信仰的情况下,即使不通过巫术仪式的赋予也是具有神秘性质的。人们创造了传统,传统又反过来支配人们的思维。当然,某些材料需要工匠举行仪式才能赋予其特殊效力,如纸人、灯等。如果不借助精灵力量,许多工匠巫术就无法施行。工匠通过咒语去命令、申诉、祈求愿望的实现,去招福致祸,这时咒语就是巫力,就是巫师本身。感应观念、品性观念、精灵观念及咒语观念是工匠巫术观念结构中的几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这些观念的生效还需要一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力量来催动。那就是工匠的巫力。

    巫术所担负的都是人的现实能力所不能及的事,都是用人们一般生产和生活技能不能控制的事。越力所不能及,越不能直接控制,便越产生出控制的要求,于是便借助巫术来达到这个目的。巫术是外物对人的刺激和这种刺激所引发的重要心理活动及文化现象。人类对外界的感知量和刺激量,一旦转化为精神上的心理量,便在行动上具有直接的表现。原始人群及后来未开化的民族,在对客观的感知上,往往不是一种单纯的感官经验,而是为许多复杂的观念和各种潜意识所笼罩,因此他们感知外物的被动性远远大于主动性。巫术以它所造成的心理上的错觉和幻想,在这认识的被动与精神的主动(能动)上架起了一座桥梁,使被动和主动之间得到了调解。但是,在实际上人的内在世界与真实存在的外部世界,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这种距离是无法用巫术来缩小的。理智并不是来源于实体的客观刺激,而是来自经过心理作用变幻了的歪曲的客观刺激。它所虚构的幻象,是主体以自身的错觉、幻觉及由此产生的判断,从而代替了客体的本质。

    伊尹就是有名的大巫师,他法力高强,不仅为夏朝求过雨,而且多次的为夏桀除过邪,在夏朝影响很大。

    由于当时的巫术,在很多方面的确有很大很明显的作用,巫师很受人们的尊重,巫术也被赋予了很重大很神圣的意义。昆吾国国王之所以要通过巫术来促进商国灭亡,原因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