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拜月节的万人宴(2)

    第七十章 拜月节的万人宴(2) (第2/3页)

觉地利用食物的药性。真正的药膳只能出现在人类已经有了丰富的药物知识和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之后的文明时代。

    真正有意识地根据不同的需要,把把不同配比的药物和食物放在一起制作药膳的是伊尹,伊尹效神农氏知五味入五脏,以君臣佐使配伍,以寒热温凉调性,把旧有的单味药治病,发展到方剂治病,是伊尹对中医学的极大贡献。在药物剂型上,商代已有治病用的药酒,并有所谓伊尹创制汤药的说法。他所发明的汤药,为药物相互配合后降低毒性,提高药效,并由生药向熟药过渡,迈出了革新的一步。在此基础上,伊尹发明了食疗,发明了药膳,把药物和食物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伊尹发现,使用药物治疗疾病,要适可而止,使用药物不可过分,以免身体受损。当用饮食方法调理使之痊愈。要将多种动、植物食物互相配合,综合运用,取长补短,从而充分发挥饮食营养对人体的积极作用,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食物也有四性、五味。四性即寒、热、温、凉;五味是酸、苦、甘、辛、咸。根据不同性质的疾病,选用不同性质的食物,有针对性的进行调养治疗。在五味中,“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食物也分为阴阳两大类,按治病的要求,选择不同味道的食物。把食物做为药物对待,中药的性味理论对于食疗药膳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五味对五脏各有所偏,食物与药物一样,对人体内脏各有所偏。“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不同性味的食物对不同内脏的亲和力,在调治内脏疾病应有所区别,根据五行生克的理论,分析内脏疾患时,要利用不同性味饮食调治的复杂性进行治疗。“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心色赤,宜食酸,小枣、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粟、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葱皆辛。”这是五脏患病时所宜进食的谷肉果蔬。“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咸,则脉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任何食物都有气味的偏胜,如过食偏嗜,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合理运用食物药物特性,合理对食物药物进行配比,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人的病情来制作药膳,这是食疗药膳应该遵循的食疗原则。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伊尹决定制作两个药膳,一个是十全大补汤,一个是老鳖汤(甲鱼汤,甲鱼当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