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顾草庐

    第7章 顾草庐 (第2/2页)

一战略,主公刘备何谈霸业?

    得罪孔明事小,若屡屡冲撞刘备,关羽的处境就不妙了。

    三国之中,刘备兵将最少,这一点刘备自己明白,所以要摆出一副求才若渴之态。刘备拜马超为左将军,关羽不满;拜黄忠为后将军,担心关有意见,派专人通知关羽,还拜关羽为前将军,主公如此小心,关羽还是大骂:“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是谁将黄与关同列?刘备。关怒骂黄,亦是骂主公刘备。

    看比小说《三国演义》更真实的史书《三国志》就更明白。刘备对关羽的“志骄意逸”亦有防备。刘备让关羽镇守荆州,又派妻弟麋芳为南郡太守,派同乡傅士仁屯驻公安。关羽失荆州,两人立刻投奔孙权,是妻弟、同乡畏惧监军失职,将成为荆州失守的替罪羊。

    《三国志?廖立传》中说“羽怙恃威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使关侯身死无孑遗”。设想:刘备在时,关羽如此骄横,若刘备死后,如此骄将岂不是蜀汉一患?何况后主阿斗又是个扶不起来的东西。

    《三国志》还说:“关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义,必须是在君臣规则里的义。当年关羽从家乡河东解县投奔涿郡刘备,是在家乡杀人“亡命”而来。刘备将关羽匿藏于军中,“恩犹父子”即是如此。

    关羽的悲剧就在于仅仅把刘备当作义兄,君臣父子之礼全然不顾。而刘备乃一代枭雄,同姓族兄刘表可叛,刘璋的益州之地可夺,你关羽一个异姓兄弟,若是不讲君臣之礼,冒犯天颜,能不惹祸吗?关羽临沮兵败,荆州失守,孔明不以一卒相援,或许孔明早就知道主公的心思,只是不愿挑明罢了。而庞统也早就对刘备进言,若得西川,则可放弃荆州。

    国学大师章太炎说过:“关羽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人,以损关羽之命。”章太炎之说不是定论,但功臣无过亦难免杀身之祸,若是骄横,就更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

    关羽死于刘备之手,亦是一说。[www.kan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