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大国崛起(六十三)

    第六百六十三章:大国崛起(六十三) (第2/3页)

汉字一样。

    斯瓦希里语及文化,在东非的形成,与阿拉伯人在印度洋所进行的,是一场商业扩张,而非政治扩张有关。

    阿拉伯人能够做到的是,以共同意识X态、宗J为纽带建立起贸易网,但却无法如罗马那样,建立一个环印度洋帝国的想法。

    即使某一地缘,联系更紧密的板块,如东非海岸的斯瓦希里城邦,也从来没有形成过,一个紧密的政治体。

    这其中的因素之一,就是阿拉伯人没有足够的人口,向海外输出。

    对于人口总数,居世界首位的天朝来说,民间政论时,往往不会考虑人口问题。

    或者说,向来不认为,在各种臆想的海外扩张之旅中,会没有足够的人口,去填充吃进来的土地。

    同时,本着要地不要人的原则,也不会考虑,如何处置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

    然而,在地广人稀的古代,人口才是最重要的地缘资本。

    为此,大家会看到,俄国人费尽尽力的,想把那些,本属异族的游牧部落留在境内。

    也会看到,诸葛亮北伐失败后,将魏国百姓整县迁入蜀境。

    在斯瓦希里城邦发展成熟的15世纪,斯瓦希里城邦总数,有记载的达到了三十余个。

    城邦带的核心区,位于在今天的坦桑尼亚、肯尼亚海岸,包括很多沿岸小岛。

    后世斯瓦希里语,也是这两个国家的官方用语之一。

    随着贸易线的扩张,索马里南部、莫桑比克沿海,以及,莫桑比克海峡北部的科摩罗群岛、马达加斯加岛北部,也都有斯瓦希里城邦分布。

    莫桑比克中北部的索法拉、莫桑比克岛,坦桑尼亚沿海的基尔瓦、桑给巴尔岛。

    肯尼亚境内的蒙巴萨、马林迪,今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都是这一系列贸易城邦中,比较知名的。

    然而,这些由贸易据点发展而来的,城邦人口数量都不多。

    即使如基尔瓦这样的大城邦,常住人口也不过万人,并且并非全部是阿拉伯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