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大国崛起(六十四)

    第六百六十四章:大国崛起(六十四) (第2/3页)

噶尼喀、桑给巴尔这段,曾经分属德、英的历史,

    20世纪60年代,二者先是分别独立,然后很快再合并为一个国家。

    尽管失去了独立地位,但面积、实力,完全无法与坦噶尼喀抗衡的桑给巴尔,也由此把自己的标签加入了新的国名之中。

    南苏丹并非是唯一一个,在地缘Z治归属上有多重选择的国家。

    位于坦噶尼喀湖与赞比西河之间的“赞比亚”,也同样具备这样的特点。

    以班图人覆盖的赤道及其以南的“班图地区”来说,赞比亚算得上是地理中心。

    由于并不是班图人南下的主路线上,班图尼格罗人大量进入这片高原的时间,

    其实并不比葡萄牙人“发现”黑非洲的时间要早,也是在16世纪前后。

    铜矿是北罗得西亚(赞比亚)的主要矿石资源,不过比起南罗得西亚(津巴布韦)的金矿来说,赞比亚的资源吸引力,就要小的多了。

    这使得赞比亚,无论在阿拉伯还是欧洲贸易时代,都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记。

    后世国人对赞比亚却很熟悉,甚至有很大亲切感。

    这种亲切感来源于一条,帮助赞比亚打通出海口的“坦赞铁路”,其最主要是运输铜矿。

    这条铁路的意义是如此的重大,以至于后世天朝用更先进的技术,更合理的运作方式,

    在东北非修建类似意义的“亚吉铁路”时(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

    还会被媒体冠以“新时期的坦赞铁路”之名。

    不过悲剧的是,曾经被视为,参与各方认为是重大外交成果的坦赞铁路,在21世纪已经逐渐没落了。

    坦赞铁路的没落,从根本上说,也是受其位置和大地缘Z治环境变迁的影响。

    就像我刚才所说的那样,赞比亚的位置,可以选择跟东非、南非,及至中非(刚果),进行地缘合作。

    20世纪6、70年代,赞比亚之所以选择,从坦桑尼亚打通出海口,是因为赞比亚和坦桑尼亚,是黑非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