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十七章:殖民战争(十八)

    第七百零十七章:殖民战争(十八) (第2/3页)

    基本都是先汇入此湖,以及它的附属湖泊“宋卡湖”,然后再注入曼谷湾的。

    为此,我们也可以将銮山以东的这个地理单元,标定为“銮湖平原”,虽然平原北部洛坤境内的河流,实际都是独流入海的。

    在M六甲海峡,成为东西方海上交通的主航路之前,亚洲东部与西方之间的海上贸易往来,

    多是经由克拉地峡以南至大汉山脉之间,以銮山为中心的这两条平原带之间来进行的。

    从印度洋方向而来的商人,会尽量沿河深入内陆,然后在河流分水岭附近登陆,再将货物通过陆路,

    转运到太平洋流域河流上的船只,以“海-陆-海”形式打通物流通道。

    基于銮山在其中起到的核心作用,我们可将这条贸易通道称之为“銮山通道”。

    最先发现这一商机的是来自南印度的商人。

    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印度人也在这个銮山通道,建立了一系列贸易城邦,并为之带入了以印度J、佛教X仰,为表现形式的印度文化。

    进入中世纪后,随着东南亚本土势力的崛起,印度文化虽然在中南半岛,及南洋群岛仍然具有很深的影响,但却逐渐退出了地缘Z治舞台。

    基于銮山通道的海洋经济属性,在海洋经济中有先发优势的东南亚M族,将最有机会从印度人手中,夺取通道的控制权。

    在东南亚诸政权中,做到这一点的是来自苏门答腊的三佛齐。

    位于通道居中位置的“洛坤”地区,曾经是这个海上贸易强国重要的贸易中心。

    后世这座城市最古老、最重要的历史遗产,就是三佛齐时代,留存下来的佛塔(约公元8世纪)。

    13世纪,随着三佛齐帝国的衰弱,以及素可泰王国的崛起,马来人逐渐丧失了,

    在这个枢纽地区的控制权,南下的泰人成为了洛坤,以及銮山通道的控制者。

    至于中南半岛的另一个竞争者,则还在为融合,下M甸及德林达依海岸的孟人而努力着。

    耐人寻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