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十六章:神赐之地(十九)

    第七百零四十六章:神赐之地(十九) (第2/3页)

大种群数量,是所有生物的天然选择,要是站在土豆的角度来看,这一变化,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了。

    说起来,象土豆这种可以跨界的作物并非孤立。

    另一个后世人们非常熟悉的,源自美洲的作物——蕃茄也是如此。

    人们既可以将这个酸酸甜甜、长得像柿子的“西红柿”,跟鸡蛋配在一起做成一道菜。

    也可以像吃柿子一样,在非用餐时间直接食用。

    有趣的是,一如土豆到底是被定位成蔬菜还是粮食,今天会遇到来自政治的干扰,蕃茄在历史上,也曾经碰到过类似问题。

    背景则是19世纪末期的米国。

    19世纪的米国,远不及后来我们看到的那样开放。

    为了避免新生的米国,被来自欧洲的产品所淹没,米国在1816年,通过了第一部保护性的关税法。

    这种保护性倾向,一直延续到二战前的19世纪30年代,关税法亦在期间多次修订过,以使商品保护名录,适应米国国内经济的变化。

    至于后面的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

    二战后攀上人生巅峰的米国,变得越来越开放,并且热衷于将自己定位为,全球“自由贸易”理念的推广者。

    直到一个来自古老东方的挑战者,从自由贸易中的获益,开始超过米国后,贸易保护主义的想法,方开始在米国重新抬头。

    在米国延绵100多年的,贸易保护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蕃茄两面属性,曾经使之成为过一个争议点。

    为了保护国内蔬菜种植业,米国曾经1883年,将进口蔬菜的税率调高。

    然而,利益受损的番茄进口商们,却很快找到了抗辩的理由。

    商人们认定,蕃茄的植物学以及食用属性,使之完全有理由被定位为“水果”,并以此为理由起诉相关海关人员。

    如果,这一认定获得司法认可的话,那么在米国消费量巨大的蕃茄,将能够被避免征收巨额进口关税。

    虽然米国本土的番茄种植者,肯定会不开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