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争论

    第六章:争论 (第2/3页)

活儿。

    商业税更是不用说了。嗯,三十税一,有等于没有。

    皇帝想要贴补贴补国家,都只能自己开个矿,搞点外快,就这样,还被他们天天喷,最后也被他们喷黄了。

    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从来没有哪一朝哪一代哪一国,商业税有这么低的,明朝算是开了一个先例。

    而且商人的背后就是这些读书人,他们要么以合股的方式,大多都是家里的家生子,庶出子,偏房,来经营商业上的事。

    所有赚钱的买卖,背后都有他们的影子,所以为什么三十税一,就这样他们还经常带头抗税。

    从开国到明亡,皇帝在税收上,都不能增加一丝一毫,这是这是明朝版的永不加税。

    至于最来钱的海贸,也控制在他们手里,海贸海贸,你总要有贸易的东西啊。

    茶叶,丝绸,瓷器,这三样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是这三样东西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

    皇帝在江南搞了一个丝绸织造局,想做做丝绸生意吧,结果没过几年就被他们折腾黄了。

    苏杭二州的丝织工人,要么是他们家的工人,要么是他们自己开的工厂。

    茶叶就更不用说了,基本大大小小的茶园都是他们的,当然茶叶也是他们的了。

    瓷器,全国除了几个官窑,其他的都是他们的私窑,官窑的瓷器,说的冠冕堂皇,是皇家御用,不得外销,其实就是断了皇帝外销的路子。

    皇帝一提开海,他们就拿出这个祖宗家法,什么片板不得入海啊,什么怂恿沿海的人民不事生产啊。

    实在不行了,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像一群泼妇似的,天天吵吵,闹得皇帝一天到晚不得安宁,反正要把这个事情闹黄。

    皇帝对他们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总不能因为这点事抄鱿鱼吧!最后皇帝也只有举手投降了。

    他们就是一群貔貅,贪得无厌。

    所以说历史学家们研究来研究去,说什么?明亡于这个这个原因那个原因,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亡在这帮读书人和官僚身上。

    他们是一个庞大的利益整体,他们不交商业税,不交农业税,所有的税收都是平头老百姓来承担。

    而平头老百姓又没有土地,基本上都是他们的佃户,越到后面税收越少,国家也就没钱了,所以明朝完蛋了,就这么简单。

    秀才还在那里喋喋不休,陈远宏心里有些烦闷,一股心火直窜脑门,他劈头盖脸问道,这个国家谁的土地最多?

    秀才随口说道,皇帝。这个寨子里的所有人,在山外都是没有一寸土地的流民,您在山外是有土地的。

    而我们的土地是谁拿走的?不是皇帝吧,说话可不能这么空口白牙,黑白颠倒吧。

    您既然不愿意说出来,那我来替你说说,金举人,银进士。

    只要你们考上了举人进士,就会怂恿族人,乡里人,把土地投献到你们的名下,因为不用交税,顺便把这些土地慢慢的变成自己的。

    徐阶徐阁老,您应该不陌生,他们家有多少土地?四十万亩啊。

    这些土地怎么来的?要不然老师给我说说呗,秀才平静的说道,那你给我说说天下各地藩王的土地。

    那老师,我们来算一笔账,国朝到现在二百余年。

    积累了多少缙绅,官宦,举人进士,这些人的人数,和各地藩王的人数哪一个多,您应该比我清楚。

    现在全国绝大部分土地,都落入到了你们这个团体的手里。

    土地是什么?土地是一切的根本,粮食,布匹,丝绸,矿山,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土地产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