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百章 盛世的开启,也是大时代的来临……

    第一千八百八百章 盛世的开启,也是大时代的来临…… (第2/3页)

制的,牧景即使不去弄什么一言堂,也也不至于被逼宫的地步。

    所以他很无奈,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听着这话了。

    …………………………………………

    数日之后,正旦朝。

    昭明阁。

    阁老大臣,各部尚书,侍郎,还有从各地赶回来,参加会议的各州总督。

    如今天下制度已经从前朝改变过来了,即使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落实,也已经准备改变了,以州总督府为地方最大行政司衙,州下面就是县了。

    南方已经率先的完成了制度的变化,江东在这小半年的时间之内,也推动到了很快,其中最主要你的是孙权的配合,还有张昭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江东不说已经从孙家王朝的影响过去了,但是起码现在已经开始接受大明朝廷中枢正统治理天下的一个认可了。

    中原,北境,也开始推动州制度的变化。

    这称之为即将席卷天下的大明新政的一个开始。

    因此今日笼统一下计算,起码有三百余大明官吏,参加的正旦开朝,被誉为大明新一岁的开启推动的仪式感。

    会议进行的很紧张。

    前后进行了超过五六个议题的讨论。

    牧景为了保持朝廷的活路,他对一言堂还是有些排斥的,所以他往往都是在做一些抛砖引玉的事情,让各人各抒己见。

    他喜欢看到的就是一个为了各自意向而坚持的官吏。

    …………………………

    傍晚,会议结束了,牧景拖着有些疲劳的身体,返回九层楼,可这时候还没有结束。

    很多的官吏,包括阁臣,都递上求见帖了。

    毕竟刚才会议很多关于新政的东西,他们都未能理解,所以他们希望能再见一下牧景,重新沟通一下,针对新政的发展而沟通。

    牧景直接避而不见,这时候他需要让人冷静一下。

    不过还有些人是避不开的。

    “陛下!”

    蒯良站在牧景面前,有些拘谨。

    “蒯相,不用拘束!”牧景笑了笑:“会议上,你没做错,虽然出发点是有些私心,但是事实上你能把重点抓住,新政的推行,的确需要时间来缓和!”

    “臣有罪!”

    蒯良躬身行礼,道:“臣总归是不能免俗!”

    “人都有自己的立场,都有自己在意的东西,朕还是能理解的,不过蒯相,有时候站队不仅仅代表你是战哪一方,更多的时候,你是选择站在过去,还是未来!”

    牧景笑着提示他:“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才是我们向往,如果你们依旧留在过去,早晚也会被淘汰,这是免不了的事情!”

    “臣铭记陛下的教诲!”

    蒯良点头。

    “去吧!”

    牧景没有多说:“天下人都说朕讨厌世家门阀,事实上并非如此,存在就是合理,你们能稳定地方,这朕还是很欢喜的,朕所针对的并非是世家门阀,是鱼肉百姓的世家门阀,天下未必公平,朕只是想要给予一些人公平而已!”

    他的话有些玄奥,但是蒯良听得懂了。

    “臣告退!”

    蒯良深呼吸一口气,他知道牧景还能和他说这些,算是对他的器重了,若是再有下一次,荆襄世家继续挡在新政推动的道路上,那么他也救不了任何人.

    …………………………

    光阴流转。

    二月二,龙抬头来了。

    随着开春的日子到来,大明的新政开始推动的更快一些了,各地显露出来不少的新政推动先锋军,他们针对大明新政的理解,也还算是能让人接受。

    不过新政还是有些问题的。

    特别是针对北方。

    因为新政的推广,已经让中原,河北,引发了两三次零零碎碎的揭竿起义了,不过很快就被强大的大明将士给压下去了。

    这牧景也能理解。

    新政牵涉农业,民生,商业,教育,……等等,各方各面的制度问题,新的制度出现,必然代表旧有的制度会消失。

    而这也会牵涉一个利益的问题。

    旧制度的受益人,这时候必然会针对新制度而发生的冲突,一旦牵涉利益,那就必须是需要一个接受的时间。

    牧景也在考虑用更加柔和的手段,让新政取代一些旧朝制度。

    不过改朝换代就是最好的机会。

    所以他必须要趁着这时候,在汉室和明朝廷主宰天下的变幻之中,完成一些新政的框架结构,让新的制度能以明朝廷掌控天下,而完成替换,这样反对的人会少一些。

    ……………………………………

    从二月开始,已经是开春了,天气开始不断的回暖,而且两个月也在一转眼的时间过去了,春天仿佛走的很快,很快进入了太武六年的四月。

    牧景在皇帝的这个职业之中,忙碌却又舒服的享受着的,他现在是越来越有皇帝的风范,但是也变得越来越忙碌。

    以前大明朝廷只是只是治一个西南,他还算是能接受一二。

    可如今是治天下。

    天下之大,百姓之多,政务之多,那是很难想象的,每一个能放在他面前的奏本,那都是最少牵涉一个州百姓的奏本,他必须要非常的小心翼翼。

    因为他知道,上行下效,如果他都变得马虎,下面的人也会变得十分的马虎,到时候将会引起一阵阵的连锁反应。

    他未必要绝对勤奋,但是必须要绝对的谨慎。

    改朝换代的天下,人心变得的也很快,对于接受大明朝廷治理天下,百姓倒是没有太多的想法,毕竟这么多年的乱战,也让他们变得有些麻木了。

    不接受,不拒绝的一个态度,对于大明朝廷来说,事实上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而随着大明新政地方制度的推动,州县制度已经组建的取代昔日的郡县制度了。

    而且州总督看似如同当年郡守一般的权力,可大明的制度之中,还有一点早就已经完成落实的,那就是军民分家。

    军方是不受到州总督管理的。

    也就是说地方不掌控军队,这是最能避免懂不懂就是地方造反的最好布置。

    太武六年的五月。

    平静很快被打破了,当很多人以为明朝廷只是在收拾前朝的江山的时候,他们很快就发现,牧景的野心,绝对比他们想想之中,还要可怕。

    这一个月,牧景以皇帝的身份宣布,大明如今有天下四十八州,将会进行大明第一次户籍和人口普查。

    这一个诏令下去,开始引发很多地方明里暗里的反对。

    人口户籍的普查,牵涉的是无数的世家门阀,地方豪族的底线,在他们看来,控制一个地方的根本就是人口,如果一旦人口普查给查出问题,这回让很多世家门阀都会一夜之间被大明将士的铁骑给踏破。

    政策下去了,很快就有回应。

    地方蠢蠢欲动。

    不过牧景敢做,他就预算好了结果,这一次他很强势,不仅仅成立的户籍调查小组,还让昭明阁的秦颂阁臣亲自担当助长。

    另外他还调动了一个军的兵力协助调查。

    这是告诉所有人,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政策就是政策,政策下来了,那就要做到底,想反抗可以,能不能打的过大明朝廷的军队,你们可以试试。

    大明朝廷征服天下,打了无数次战役的精锐百战老兵的战斗力,那是能让无数人都害怕的。

    所以普查户籍其实倒不是牧景的心血来潮。

    一开始他就有这样的心思,他必须要清楚的知道一些,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口,如今的天下,被战争所覆盖了这么多年,还剩下多少的生产力。

    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牧景虽然一心把心思放在针对行政上来,但是针对军方,他也盯的很紧的,对于他而言,掌控好军队,才能保证朝廷的稳定。

    军队的稳定,也是天下太平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历经数次大战血战,大明军队伤亡很大的,所以从去年到今年,如今正在休整和变革之中。

    一统天下,并非可以马放南山了。

    针对军队,牧景也开始绞尽脑汁,最重要倒不是编制上的问题,而是针对军方的一些制度完善,他才认为是最重要的。

    即使你能保住军队一时,保不住一世的战斗力,唯有严谨的制度,再有上行下效,让大明的将士们更加有归属感。

    ………………………………

    太武六年,八月,这是中原大统一之后,大明朝廷第一次开始去调动自己的军队。

    不是对内。

    而是对外。

    对于大明朝廷来说,目前内部即使还有一些问题,大原则上,已经是平定了,天下归一,敢于和大明朝廷作对的,如今都是阶下囚。

    但是对于天下而言,还是有敌人的,游牧民族的凶悍,一直都在震慑中原,特别是趁着中原内战,他们跨过界限,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之前是没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我收拾他们。

    但是如今,天下已经一统,大明的军队为了保持战斗力,想要继续上战场,唯有和游牧民族交战了,不过牧景这一次目标不是鲜卑,而是匈奴。

    鲜卑部落是目前最强大的。

    不是说不能打。

    但是打了得不偿失。

    牧景的目标,是放在已经开始没落的南匈奴,南匈奴在中原内战的这些年,也不安生,针对河套之地,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