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一疏扬名(上)

    第433章 一疏扬名(上) (第3/3页)

笔钱财来安抚那些土司族长,希望能让他们安分些。但过上那么几年,这些家伙又会以各种理由开始不安分起来,或杀官,或攻打州县,然后朝廷又得派出兵马前去平乱,实在是不甚其扰。

    现在陆缜在奏疏的开头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见解,确实让朱祁镇觉着眼前一亮。只是,这事毕竟关系到整个国策,虽然他有些心动,却也只能先与朝臣商议后再作决定。

    其实陆缜也没有想过自己这个全新的主意真能为天子所接受。甚至连西南边事这一条,也不过是因为最近兵部谈论最多,才使他动了这方面的心思,更多只能算是临时的蹭热点而已。他真正想要表达的观点,却在后面两点——

    “……臣陆缜言,东南之地虽承平日久,然倭患尚存,此陛下不可不查也……然东南诸省兵备废弛,亦为我大明之隐忧……他日,倭寇入边而卫所兵难当,则必使朝廷岁入锐减……”

    针对东南的问题,陆缜不但提了一直存在,却总是被天下所忽略的倭寇之患。

    虽然这些年来,倭寇也屡有从海上杀来抢掠的,但显然还不成气候,也没有真正对东南诸省构成威胁。但陆缜却明确指出,若不加以防范,则必然会酿成大祸,而其中最关键的,还在于大明在东南的驻军实力的锐减。

    曾经和倭寇有过交锋的陆缜很清晰就能感受到此时江南卫所官兵已有怯战之意。或许现在他们仗着人多势众还能打退来犯之敌,可等到将来,当倭寇真个凝聚成一股力量时,那将是整个东南沿海的噩梦了。

    至于针对这一问题,陆缜提出的也就一个办法——勤练兵马,早做准备。

    其实陆缜更想提出的是开海,因为倭患所以出现,说到底还是因为海路不通,只有开海通商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但他更清楚禁海是大明祖训,除非自己掌握大权,或是找到一个恰当的机会,否则这话是不能提的。

    不过对他的这一谏言,天子也好,其他朝中高官也罢却是很不以为然的,认为这不过是他的危言耸听罢了。东南有近十万卫所官兵,难道还会被区区倭寇所袭扰不成?

    唯一值得让人担忧的,还在于他最后点到的几句。要是东南真出了乱子,整个大明的税收可就要锐减一半了。不过在如今自信的君臣看来,这一结果出现的概率实在太低。

    而陆缜最后提到的关于北方边事的一些看法,才是真正吸引人眼球,同时也让他得以再次扬名的关键所在。

    在陆缜看来,与蒙人交锋,真正的战场并不在攻或守上,而在一个商字。只要能想法儿让草原诸部都离不开中原的各种珍奇之物与日常用品,则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同时,他还很有“先见之明”地提到了瓦剌即将彻底取代鞑靼的说法。

    而这一点,在这份奏疏于朝中传开后不久,就被急急送来的一份边报所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