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甬道

    第10章:甬道 (第3/3页)

避难的富人,他们决定合力修建一个防空洞,政府刚得到老蒋叱令,自然巴不得当甩手掌柜。但凿防空洞是大工程,不仅需要得到政府首肯,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这些富人逃难至此,相当于虎落平阳,有钱也没地方花,所以肯定得跟我太爷爷这个地头蛇搞好关系,一面是为了跟政府更好通气,一面则是为了拉拢人脉。我太爷爷交游广阔,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自然卖他们面子,最后各方一合计,就把防空洞建到了这里,富人得以避难,我爷爷得以密室再利用,如此win-win模式,自然皆大欢喜。”

    这也能够很好地解释甬道为什么会修的这么长,多半就是为了收容更多避难者,事实上,不排除有人为了发战争财,故意提议修长点。

    蚊子还是有点疑虑:“我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对。比如,墙上这些油漆是谁刷的?又为什么要刷?如果只是为了躲避空袭,没必要搞这么花哨吧?这油漆绿的,可以直接放太阳底下光合作用了。”

    我没理他这科盲,只道:“这些油漆应该是一开始就刷上去的。至于原因,我想,很有可能是为了防火。”

    蚊子道:“防火?支姐你别晃点我,这油漆全是有机物,烧起来比什么都快,防个毛线的火!再说了,如果油漆早几十年就刷上去了,这会儿还不脱落得千疮百孔?”

    我道:“我的意思是,油漆打建楼时就有,但我老爹他们肯定也定时修补了。那些油漆应该是为了防止天然气泄漏,达到爆炸极限。”

    我爷爷那一代手电筒还没有普及,通过这个甬道时,只能用明火照明,这样一来,如果天然气达到了爆炸极限,一遇到火烛就会立刻爆炸。我老爹会修补剥蚀的油漆,说明这个甬道一直在使用中,那么,他们到底是用来做什么了呢?又是否跟黑毛守护的那些人头有关?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到了甬道另一头才能够揭晓了。

    蚊子边听边甩着手电四处照:“这地方会有天然气?我怎么越听越像阿拉丁神灯了?”

    我告诉他,金鹭镇地底下蕴藏着相当丰富的天然气。矿藏丰富到哪种程度呢?你在地上随便挖口井,都可以在上面直接点火做饭。

    蚊子犹不相信,我道:“火井听过没?”他用手电自照,摇摇头。

    于是我嘴一咧,给蚊子讲起了那个在我们家族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相传在支家太祖那一代,金鹭镇还在娘胎里没生出来,村里人吃盐都得跑几十里外的县城去买,踏破了草鞋。后来村人不知怎的听说了一个法子,就是凿一口盐井,从地下汲取卤水,用卤水烧煮成盐。

    虽说自打春秋时起,各朝各代的朝廷就下令盐铁官卖,不得贩卖私盐,但支家先人打了个擦边球,你不准我贩卖,我制了盐自己吃总可以吧?于是凿井取盐的工程就开展起来了,而且出乎意料地好使。如此过了百来年,支家村山高皇帝远,一直相安无事,直到有一次凿了口新井制盐,井里竟出了桩怪事。

    当时,支家人像平常一样,把长毛竹剥开去节,用漆布把竹管的缝包好,一头插入井底,另一头折弯后口子紧对锅底,这样汲上来的卤水就会直接注入锅里,他们只用最后把锅端走,放到火上烧干即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盐水一流到锅里,只见管口火光熊熊,水眨眼就咕噜咕噜冒起泡来,竟似是烧开了。围观者都吓坏了,还以为井里藏了火龙,忙把竹管抽上来,然而他们惊讶地发现,竹管内外完好无损,半点烧焦的痕迹都没有。再摸竹管里头的卤水,冷的刺骨,根本没开。

    “后来他们才知道,那口井里储藏着大量可燃烧气体,一遇到火折子就燃了。你也知道,天然气燃烧需要氧气,所以只有竹管口子上才会有火焰,竹管里头的水自然是冷的。”

    这是段相当无聊的旧话,就跟教科书名词解释似的,不像那些稗官野史,颜色花到足以开染坊,蚊子跟我当年一样,听的哈欠连天。好在当我讲完时,我们终于看到了甬道的尽头,总算重新打醒了精神。

    只是,当我们看清楚那里的东西时,我们的精神就不只是打醒十二分这么简单了,我想,就算说是火力全开也丝毫不为过。

    我们站在甬道尽头,看到了一张镶在墙上的狰狞人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