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抗旨

    第六章 抗旨 (第2/3页)

帝轩辕羽了,轩辕羽左右各捧印太监一名,分别捧着传国玉玺、镇国金印。再往后便是一片宫女太监,各自拿着朝仪的若干仪仗。

    皇帝上得金阶、坐上宝座,俯览群臣,道:“诸卿平身!”

    “谢万岁”又是一阵磕头不已,随即便是赐座,不过所赐者不过八人而已:镇南王江雷,镇东王于尚峰,镇北王南宫德,镇西王徐海德,内阁首辅东方明、次辅孙尚,帝国兵马大元帅赵若信、大将军王轩辕云,除此之外再无人有此殊荣,因为这是帝国支柱,权倾朝野内外的当朝权臣。不过,自今日起,这个人数和名额怕是注定要变上一变了。

    不过须臾,便有太监上前道:“诸臣工有本早奏,无本散朝!”话音刚落,便有文武诸大臣接连上书,奏述海防、河防、旱灾、祥瑞等等的诸多事宜,以凭皇帝决策。在诸多大臣往来奏述后终究是把问题都解决了,短暂的一阵沉默之后,便有一位大臣自站班中走出,俯伏金阶之下,观其朝服衣着,却是礼部侍郎,有太监将奏疏递上后,便听得:

    臣闻得镇西王南宫德千金南宫燕郡主,德性贞静、柔和贤淑、德性幽闲、举止中度、艳色天姿,本为太子之妃的绝佳人选,吾皇特旨,是为天恩,本不该有所违逆、心存疑窦。然而,臣窃闻镇南王、镇北王两家早有姻亲,早已许与镇南王三世子,圣人曰:‘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侍二夫’,愿陛下早收成命,以保全皇家威仪,必得万民所仰、百邦所敬。况古语云:‘人君修德勤政,则万民悦服,四海景从,天禄永终。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克宽克仁,方能割正有夏,彰信兆民,乃得其昌、永保天命。’今太子纳妃传嫡,实为天下幸事,百官无不感恩戴德,可与旨意,寻得正妃之选以辅佐太子,大夏人杰地灵,必不失吾皇、皇太子之所望。

    瞬间,大殿之中便安静下来,可谓是落针可闻,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的重头戏就要来了,怕是要有一次大震荡了。

    不过,皇帝大人却是老神在在,并不出言,不过看他的面色也知道,似这等公然违旨抗命,怕是已经触动了皇帝的逆鳞,此时必然是怒不可遏了,不过皇帝城府如深渊,却是喜怒不形于色,众人也不好猜测他的打算。不过,即使是皇帝想发言怕是也没有时间了,因为……

    兵部尚书、礼部尚书一起出班:“臣等附议”,此二人一出来却是了不得了,不过一会儿便有百余人一起跪在金阶之下,话只有一句:臣等附议,纳南宫燕为太子妃之事,断断不可为之!其余大臣一看便以明了,这是镇西王、镇南王在给皇上演戏呢,不过大臣能看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