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认识的人多了,我就喜欢了狗

    第706章 认识的人多了,我就喜欢了狗 (第2/3页)

    前世,中国有个感动中国的慈善者丛飞,他资助过183名贫困儿童。

    后来他得了癌症,因为没钱治病陷入了困境。

    当时丛飞的老婆怀孕5个月,不仅要担心老公的身体,还得为医药费发愁,但这都不是最上火的。

    最上火的是,很多被捐助者连一句表达关心的电话都没打!

    还有个受资助的学生家长把电话打到了医院,就为了质问丛飞:“你不是说好把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这不是坑人吗?”

    丛飞:“我病了,挣不了钱。”

    对方:“什么时候能治好?什么时候能出来挣钱?”

    这个家长,不是丛飞碰上的唯一奇葩。

    被资助者里,这些奇葩多了去了。

    比如被丛飞资助过的李某,大学毕业后再也没搭理丛飞。知道丛飞生病后,李某一声都没吭。

    有一次李某接受媒体采访时,“不小心”说出受丛飞资助上大学的事。几天后,他从网上看到记者写的文章中提到了自己的名字,特别不高兴。

    这回他立马吭声了,要求丛飞跟记者联系删去文章中他的名字。丛飞的朋友气不过,打电话问他为什么必须删掉?

    李某理直气壮地说,我现在是大学老师,这事让学生知道了会“很没面子”。他把被资助过的事情当成了耻辱!

    丛飞的朋友气得一整夜没睡着,第二天见到丛飞告诉丛飞,丛飞也失眠了一晚上。

    又比如被丛飞资助过的小A,因为丛飞给她找的工作她不满意,也就此失去联系。

    记者有一次采访,问她是否得到过丛飞的资助?

    她说:“我接受过他的资助,当然记得,当时丛飞同意帮助我也是出于一种自愿,他有他的想法,我从来没有强迫过他。至于有什么样的想法,我也说不太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所图的,至于他图什么,我不说你也应该能猜到。”

    记者说:“他胃出血了,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你想没想过应该向他伸出援手?”

    “向他伸援手?怎么伸呢?我现在每月不过三四千元钱,没这个能力。再说,他也从来没向我提过这个要求。”小A最后以太忙为由,不但不出钱,连看一眼也不肯。

    丛飞在去世的十天前提出停止治疗,希望能把这些钱用到有治疗价值的人身上。

    并且,在他死后,还把眼角膜捐献出来,完成最后的爱心之举。

    他捐献的眼角膜,让5名眼疾患者重获光明。

    他的妻子说:“他超出自己能力的资助,在旁人看来十分夸张,可在我看来,却很自然。他性格就是这样,看不得旁人受苦,又经不起别人的哀求。这是他的优点,但也是他的弱点。”

    为什么有人即便两肋插刀也要去帮助别人,哪怕这个人素不相识;而有人即便举手之劳也懒得抬抬手,哪怕这个人恩重如山?

    说不清道不明,所以最后出来这么一句话:认识的人多了,我就喜欢了狗。

    关馨馨对于她资助过的人,就从来不主动去联系,不想受到伤害。

    当然,也有知恩图报的人。

    两年钱就有她资助过的几个已经毕业了的学生一起千里迢迢进京,给她送来一箱又一箱家乡特产,当面感谢她,然后又回去了。

    伯玉娱乐。

    李秋婷在西蜀当了十天的志愿者,终于撤离。

    一回来就急急忙忙找到陈子昂。

    “怎么不出去说一下?”李秋婷为陈子昂抱不平,网上黑陈子昂的事,她知道了。

    陈子昂是在最危险的时期当志愿者来着,李秋婷他们那帮人过去的时候,基本上没什么危险了。

    “说什么?”陈子昂也无奈:“我开始只有两个队友,身边没带记者。后来有了,没你们这些专业的人提醒,都不知道要拍照这事。”

    李秋婷无语:“叫你出门带着阿铄他们,你不带?”

    “哪可能去哪都带,我也需要私人空间啊。”陈子昂说道。

    “你身边当时有什么人?”李秋婷追问。

    “干吗?”陈子昂问道。

    “这事不急,解决完你的公关危机再说。”李秋婷面色不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