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夜宴(三)

    第112章 夜宴(三) (第3/3页)

:“王爷,你觉得怎么样呀?”

    马云冷笑一下:“冯相,你面写的都不错,不过,你觉得现在荆南最需要的是什么吗?”

    “当然是一支强大的军队了。所以我们才要卖给你军械呀。”

    军械?靠,搞得自己想军火商一样,就这些冷兵器,你以为我们不会造啊。

    马云摇摇头,精神低落的说道:“小王虽出身军旅,可也知道后方不宁,前线必无战功。实不相瞒,冯相有句话说的很对,留着南平王,比打下他好处好多的多。打下荆州、归州、峡州之后,小王后悔万分呢。”

    冯延巳眼睛一亮,问道:“南平疲敝,不过百姓应该还可以度日。”

    “嘿嘿,如果今冬多下几场雪,那么荆南或许就可以平安的过了明年了。”

    冯延巳自称是当代诸葛,马云话刚落,他就听出来其中的意思了:荆南是个烂摊,百姓缺衣少食,如果今冬多下几场雪,老百姓冻死的人就多了,等来年开春,救灾、春耕什么的,说不定就可以应付过去。不然的话,冬天百姓缺衣少食,不敢反,也没法反,可到了春天,遍地的野菜,有了吃的喝的,如果春耕什么的再安排不好,这老百姓说不定立刻就反了。

    冯延巳是读人,饿死百姓的事,他有点说不出口,他看了看查文徽。查文徽明白了他的意思,可查文徽也说不出口啊,你冯延巳是读人,我也是啊,虽说饿死的是楚国人,可是毕竟都是一族啊。让荆南的百姓饿死一些,对李唐来说好处很多,第一,荆南的百姓明白这个马云比南平王也好不到哪去,第二,百姓死了,民心失了,马云的地位也就不稳了,他就只能依靠我们大唐,第三,等将来我们收拾了马云,随便给百姓点好处,立刻就能稳住荆南的局势,第四……可是好处再多,那都是将来的事了,现在,马云自己提出来要求来,不满足他,这个密议,恐怕就很难谈下去了。

    查文徽官拜枢密副使,钱粮这事不归他管啊,而冯延巳虽是中门下平章事,可李唐还设有尚省呢,钱粮也不归冯延巳管啊……忽然,他心里一跳,莫非冯延巳是想用军粮?就算是用军粮,那也得从周宗他们手过啊,而且运粮去荆南,可要从武昌那边过,武昌节度使刘仁瞻可不容易糊弄,万一被周宗、刘仁瞻他们给发现了,这事……

    查文徽思前想后,伴着动人的丝竹声,听的入了神。

    冯延巳踌躇了一下,他反对楚唐通商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楚国是内陆国家,楚唐通商对楚国的利益更大,而大唐和吴越、汉国一样,海运发达,海贸易金额巨大,相对而言,和楚国通不通商都没什么关系。

    查文徽胆小没担当,胆大而又有自信的陈觉,已经讨伐闽国去了。军粮这条路看来暂时是走不通了。

    他看了看一脸殷切的马云,说道:“王爷,既然荆南缺粮,那么下官可以奏我主,看能不能协商两国通商。”冯延巳脑筋转的极快,李唐内部朝政激烈,如果奏李璟,送粮或者借粮,都不妥,既然这样还不如有限制的通商,说不定还能从长沙那边也捞些好处来。

    “王爷,您看看别的条件,如何呀?”

    这二十一条有一大半都是军事方面的,李唐胃口不小。比如第五条,沿江沿边,设烽火台,联合布置军队驻防,共抗中原。这不是变相的想摸清荆南的军队布防情况吗?还有这第八条,军队的驻防,应相互呼应,参考驻地百姓,设置驻扎人数,这不是想弄清荆南四州百姓的分布吗?李唐三十多州,荆南才四州,李唐有的人是来调查荆南的情况,荆南又哪有那么多的人才去李唐做这些事情啊。就像蒋介石签订的《中美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表面双方享有对等权利﹐而实际由于当时中国的远洋运输不发达以及生产落後﹐根本无法与美国平等地实现其中规定的权利。

    马云看了看,叹了口气,说道:“冯大人,你们的好意,小王心领了,可这些条件,我是恕难从命啊。小王,这就回去等死去了。”

    马云一句话就直接拒绝了。可是,他这次却没有急着走。冯延巳明白他的意思:漫天要价,自然就要落地还钱了。为了政绩,为了远大的理想,冯延巳不得不再次降低身段,仔细的问询马云,那些地方不满意,大家都是自己人好商量。

    直到这时,马云才说:“多谢唐王,多谢冯相,这些东西实在枯燥的很,明天就让赵普来和你们谈。”马云心中得意,不禁想到过去看过的港片:黑老大叼根雪茄,斜着身往靠椅一趟:有问题,跟我律师谈——

    谢谢们给我提的意见。前面写的是感情方面是狗血了些,从这章开始,会减少狗血镜头。谢谢大家的关心。我写马云被迫出使这段,可能有些硬了一些。不过在金陵下的东西,都是为以后卖伏笔的,不过是朱元、林仁肇还是樊若水、妙玄和尚、宋齐丘的儿、冯延巳、陈觉,他们在以后都会有精彩的表现。相信我,这段虽然乱点,但这些人接下来都会推着剧情走得。再次谢谢大家。这段字不要钱正文近5500字,总共近5700字

    本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