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含元殿

    第116章 含元殿 (第2/3页)

泄到林仁肇身上,专门派人去王继昌的居所秘密监视者。

    可王继昌被李唐软禁了起来,外边有李唐的礼部和金陵府的人专门看着,里面王继昌的府邸地方也不小,想弄清楚里面发生什么,也是相当困难的。所以,这都过去七八天了,才弄清楚里面的事情。

    那青衣骑者早跳下马来,顺手将缰绳,递给一个侍卫,自己快走两步屈身就要拜倒,马云抢前一步,一把抓住那个骑者,催促道:“可是察知林兄的情况了。”林仁肇,你可千万不要出事呀。

    那骑者偷看了眼一脸焦急的马云,当下也不敢再表功,说自己费了多大事,花了多少钱,磨破了多少嘴皮子,走烂了多少双棉布鞋,直接道:“启禀王爷,大事不好了。王继昌逃跑不成,心里气恼,把怒气全发泄在了林大人身上,他每天边打林大人100鞭,自昨日起,他将林大人剥去衣服,赤条条的绑在院子中间的一个树下,天寒地冻的,林大人已经奄奄一息了。”

    “啊。”

    骑者就觉得被马云抓的紧绷绷的衣袖一送,在看马云神『色』黯然,目瞪口呆,心中不禁暗暗替自己主子担心。

    就见马云,猛的一回身,对李二狗说道:“二狗,牵马来,带上些侍卫,跟着爷,今天怎么闯闯这个金陵城,把林兄给救出来!”

    说着,抢过一匹马,翻身而上,朝着骑者刚来的方向,纵马而去。身后留下李二狗的咆哮声:“兄弟们,打起精神来,跟上王爷!”

    金陵城含元殿。

    “刘爱卿,从武昌回来,花了不少时间吧。黄皓,给刘爱卿赐座。”李璟乐呵呵的说道。

    刘仁瞻四十来岁年纪,身材清瘦,颧骨突出,双目有神,颚下一缕黑须,看起来极是威严,这人出身将门,其父就是杨行密手下猛将,徐温篡位之时,变倒在徐温门下,等徐知诰(即李昪)当政的时候,对徐知诰也是大力支持,所以李昪对刘仁瞻父子也是投桃报李,恩宠有佳,亲自任命刘仁瞻为武昌节度使。

    刘仁瞻躬身谢道:“多谢陛下。”说着诚惶诚恐的在座上做了下来。其实,李昪待人宽厚,尊孔教,重士人;李璟待士子更是优渥,对待冯延巳、陈觉、周宗等人丝毫没有架子,经常赏赐他们坐下奏事,犹如布衣之交。正因为这个样子,江南士子地位颇高,所以卢绛盗窃官银之后,居然着士子衫大摇大摆出城,守门的军士搜查都不干搜查一下(具体内容见83章)。可刘仁瞻生『性』谨慎,不肯越礼,只是坐在椅子的一个角上,恭敬的听着李璟的询问。

    李璟见刘仁瞻知尊卑,心下也颇为满意,他笑道:“将军督鄂,那里形势如何?”

    “武昌比邻晋国,西靠岳州。现今晋国与契丹交恶,自顾不暇,倒是楚国,颇有些可虑。”刘仁瞻缓缓的答道。他不知是不知道,现在楚唐联姻,正处在蜜月期。可是作为朝廷重臣,回答垂询又岂能因为皇帝的好恶,而故意竟从呢?他在路上就打定主意,要实事求是的回答,提醒皇帝注意楚国。

    “哦,呵呵”李璟笑了,他押了一口茶,方才问道:“将军不知吗?现在唐楚正在联姻议和吗?楚国的五王爷,马上就要成了朕的驸马了。如此,楚国又有何忧啊。”

    “陛下,臣以为我大唐之忧,正是来自于这个五王爷。”

    昨天冯延巳和查文徽向李璟汇报,和马云谈判的情况,其中有一条就是说刘仁瞻和楚国有隙,他在武昌严查楚唐通商事宜,这一个多月来,竟然一粒米也没有从武昌流到荆南,所以,马云他们对刘仁瞻怨言很深,认为有他在武昌,对两国的关系必有坏的影响。现在听刘仁瞻这么说,先入为主的李璟,想当然的以为这是刘仁瞻的私心作怪,毕竟军方的元老们对楚国都是心有芥蒂的。因此他笑道:“将军误会了,朕见过这个马云,此人不学无术,粗俗无礼,虽有点小聪明,可也是庸才一个,不用担心。”

    刘仁瞻踌躇了一下,从李璟的话可以看出李璟对马云印象不好,可是马云在岳州,在荆南的那些手段,让刘仁瞻总是心中不安,他还想继续劝说。不料,李璟接着问道:“爱卿,为国镇守边疆多年,朕于心不安,准备把你调回金陵来,掌亲军。爱卿以为如何呀?”

    刘仁瞻躬身答道:“微臣遵旨。”他见李璟盖棺定论,确定要和楚国和好,脑子转了转,说道:“陛下,臣在武昌时,发现了一个人才,特向陛下举荐。”

    “哦,爱卿,尽管道来。卿为国举荐的一定是良才呀。是什么人呀?”

    “陛下,他是枢密院员外郎朱元。此人。。。”

    刘仁瞻还没说完,那边黄皓从门外走了进来,垂首道:“陛下,孙晟孙大人、魏岑魏大人、江文蔚江大人,三位大人请求觐见。”

    “哦,宣他们进来,刘爱卿,你是不知道啊,最近金陵出了件奇事,有人居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