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整风运动

    第2章 整风运动 (第2/3页)

么都不知道了。现在,他只能靠估摸着柴荣和赵匡胤的年纪来推算,天下形势的发展:这俩人都出来了,年纪也都不算小了,这么说,大晋的灭亡也是指日可待了。天下统一的历史进程估计也要加速行驶了。可是楚国现在缺什么?缺钱、缺个富饶的产粮地,缺人口……什么都缺。当他想认认真真做事,当皇帝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手头上实在是没什么东西,从汉国回来的探子禀报,岭南的汉国可以说是富得流油了,汉国的大船经常道南洋去做生意,每年的赋税,都上缴了不少。可是汉主刘洪熙还不满意,据说还派人假扮海盗,偷袭商船。刘洪熙当皇帝不过三年,大型的行宫就建了不下十个了。马云在一旁是看着眼馋不已,可李骧等人劝马云再忍忍,一来是大晋眼看支持不住了,要等着趁机沾点中原的便宜,二来嘛,这李唐还陷在福建,他拔不出身来,单靠楚国和汉国硬拼,这种买卖可做不得,毕竟楚国就算比汉国强点也是强的有限。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强,马云正在绞尽脑汁的想办法提高自己实力,就见赵普施施然的进来了。

    “大王,自从臣管理捕风房一来,深知胆子沉重,做起事来是殚精竭力,就算闲暇只是,也是要翻番史书,看看历代监察一项,是如何运作的。臣看了这么多天,大王可知道,臣心里有何想法吗?”在养民殿里,行过了礼,赵普侃侃说道。

    马云正在忧虑呢,要是换个的话,他说不定还有点兴趣猜测,可赵普年纪虽不大,可长的不咋样更重要的,还是个男的,他哪有心思去猜这老男人的心声啊,当下,敷衍道:“可是有了什么心得吗?”说出口之后,他又觉得太平淡了,接着又加了一句道:“拓赵兄的想法,那一定是好的。”

    赵普一点也没在意马云的马屁,径直说道:“大王,臣看历代虽然叫法不一,但是都有监察系统,来监察官员。而且,这部分力量,在王朝开始的初期,都是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是慢慢的变了质。臣想问大王,可知道是什么缘由吗?”

    别的马云或许不知道,这点马云可是清楚的很啊,不就是人治和法治的区别吗?不过,马云在古代带的时间越长,他越发现这古代人一点也不傻,也就是比自己少了些高新科技的见识,少了点对历史大局的把握,他留了个心眼,问道:“恩……可是对官员的监督力度变弱了吗?”

    “不是,大王。以臣看来,不是监督的力度变弱了,而是人主对此不再重视了。古人有云:三十年一小变,百年一大变。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是因为人亡而政息的缘故。”赵普缓缓说道。

    马云眨巴眨巴眼睛,他不是不明白赵普的意思,而是吃惊赵普居然能想到这点——人亡政息,这正是人治的最大毛病。想明朝的张居正,一鞭法改革,好是好,可是张居正前脚去见了洪武皇帝,后脚就被抄了家,政策全被废除。有些时候,就算人没死,只要他一下台,这政策就得变。李骧目光不住的在马云和赵普身上游弋,似乎在想着什么。

    正在等马云问“如此奈何”的赵普,见马云似乎象入定了一般,他咽了口吐沫儿,张了张嘴,不再说话,要硬等着马云追问,他明白,下面的话有点诛心了,要不是他了解马云为人,和马云关系不错,又有了巧娘的后宫关系,打死他,他也不敢说的。

    俩人就这么沉默了许久,马云才终于醒了过来,他看了看赵普,问道:“赵兄,可是想到了什么办法了吗?”

    “臣……臣以为这人亡政息的一大原因,是因为新的君主不了解过往的君主的想法。一般来说,开国的君主往往是草莽出身,了解实事,制定出来的政策更加的符合时机,而其后的君主则是少了这方面的经历,所以,做起事来,就有些想当然了。”赵普说道。

    李骧似乎有点吃惊,他当然不会认为赵普吃饱了没事干,跑过来找马云侃大山。赵普的心思他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