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中秋决战(3)今天第二更

    第一百零九章 中秋决战(3)今天第二更 (第2/3页)

在需要你做出决策的时候及时做出决策,而不是做事后诸葛亮。这恰恰是良将与庸才之间的一点重要差别。

    鲁青本身沒能提前看到可能出现的状况,而在问題已经出现后,尽管他立刻做出了反应,但他的部队传令系统却太过效率低下,而他的部队执行战术变化的能力也远远不能和铁血镇这帮精英战士相提并论。指挥效率这个问題,已经成了惊虹军的死穴。

    尽管鲁青也曾想尽办法解决部队的行动效率问題,但是建立在科技落后的大时代背景下的战争,不是一两个天才就能解决的,至少浅水清面对这样的问題就曾说过这样的话:“兵团级别的大战,真正决定胜负的是战前的准备与各级将领的临战反应能力,而不再是临场指挥。而总指挥官要想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左右战局,他就必须有能力看到战场上半个小时以后发生的事,而不是如以往般只看到几分钟以后发生的事。如此,他的作战命令才能透过传令与执行上的障碍,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作用。”

    这段话,基本囊括了大兵团作战时的指挥神髓,即,面对神经反应迟缓的大部队,所有的命令,都必须根据其迟缓程度提前发出,哪怕你要指挥你的部队一起向前踏出一步,你可能都得提前半个小时发出这道指令,然后才能在半小时后看到这则指令的成功实行。倘若那个时候需要的是你的部队后退,而你的部队却前进了,那么很遗憾,你基本死定了。然而这种要求,只有少数能力卓越经验丰富心理素质良好的指挥官能够做到,对大部分将军來说,这太难太难。与其胡乱指挥,还不如让他们一窝蜂冲上去胡砍乱杀來得实用一些。就连浅水清都无法解决的大部队行动迟缓的问題,鲁青就更做不到了。

    因此,越是大规模级别的集中型会战,其作战方式也就越是趋向于简单化,复杂的战阵变化变得不再符合实际要求,尽可能的发挥出自己的兵力优势才是取得胜利的第一要素。

    鲁青的标准,是三十万大军的战斗力,能正常发挥出來,实现一等于一的目的即可,而浅水清的要求,则是各部队配合作战,兵种阵形衔接务须巧妙,发挥出一加一大于十的效果,同时限制对方的发挥,让其一加一小于一。

    在这种情况下,鲁青的战前战术规划很简单也只能简单将三十万大军分成数支部队,然后轮番进攻,理想结果就是只用两支部队就将对手彻底绞死这片人海风暴中。

    而浅水清则是一开始就采用了冒险至极的变阵旋击战术,制造出一个局部战场上的绝对优势。

    。。。。。。。。。。。。。。。。。。。。。。。

    此时的战场上,尽管鲁青已下达了右翼部队停止冲锋的命令,但事实是,当时战场上冯夏指挥的部队,已经在右路战场突进数公里之远。当冯夏以为自己已经彻底击溃敌右翼防线,正准备命令部队向铁血镇本阵发起进攻时,虎豹营和云字营两支骑兵部队却已经开始横穿整个战场,从其后方向他杀來,他们从侧翼冲进敌阵,以猛烈突击之势将冯夏的部队从后部分割成两断。

    与此同时,原本一直坐视前线部队死战,按兵不动的血风旗下的两个营还有灵风旗下的风字营三营骑兵,突然启动。

    这一启动,将整个大阵的重心顷刻间向左方移动而去。三营九千铁骑,在这刻化成漫天风雷,迎着冯夏军的部队狂猛杀去。

    原本被打得节节后退,看上去已挡不住敌进攻锋芒的山字营常岳部,在这刻竟重新发威,三支部队同时向冯夏的突前部队发动了如狂风暴雨般的猛烈冲击。

    突然遭遇來自三个方向的猛烈进攻,一下就被对手给打蒙了,冯夏放眼四周数公里战场上,几乎到处都能看见敌方的骑兵在向着自己纵横冲杀,肆意屠戮,苍血,在猛烈奔涌的人群中不住升腾绽放着,凄厉的惨呼和野性的怒吼,成为整个天空和大地唯一的主題。

    四面皆敌。

    除鹰扬旗和铁狮营负责死死抵挡住对方的进攻外,铁血镇几乎所有的骑兵和少量的步兵这刻都冲进了敌群中。近两万精英骑兵对三万被分割开的城府军步兵,这是一场典型的无悬念的屠杀。

    即使如此,浅水清还嫌不够。大量的弩车,连弩机等重型战争器械在这刻被佑字营战士推上左路战场,再配合以大批大批的弓箭手,他们的目标不是敌主阵中央,同样是这支陷入围困中的敌左前部队。

    冯夏的军队沐浴在一片腥风血雨式的杀戮下,在毫无防备之中,大批的精英骑兵已将汹涌如流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