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偶尔露峥嵘

    第五十章 偶尔露峥嵘 (第2/3页)

的脑筋了。到时,如何防备呢?”

    这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历史上李师道派出盗贼一把火烧了河阴院的粮草军饷,导致淮西前线军饷供应不上,军心浮动,如果不是李纯坚持,只怕真就如他所愿罢兵了。尽管李纯在李诵身边的时候只肯裨补缺漏,很少建言,但是能从反面看问题,李诵很欣慰,几位宰相听到李纯这么说,也都很称赞。李纯寻常不得见,偶尔露峥嵘,几句话使得大家伙冷静了下来,又接连提出了其他比如军饷军粮的集中安置、河北两镇如何办理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不过既然认为这个思路值得肯定,那么其他的问题就是枝节了。李诵道:

    “朕也是受几位相公启发,才想到这么办。这个事情咱们以前也没有搞过,大家既然认为有价值,可行,朕以为可以组织一个机构,专门负责研究这个事情该怎么办。问题既然是太子提出来的,陆相公经过行伍,又管着兵部,朕看就由太子和陆相公去做这个事情吧。”

    其他几人当然没有什么意见。今天的宰相议事也就转换到了其他的话题上。担心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希望,大家都很兴奋,一系列的议题都在讨论中有了决断,或者有了解决的方向。李诵很享受这样的氛围,最后李诵留宰相们陪着用了午膳。

    午膳是李诵的工作餐标准,四菜一汤:宫爆鸡丁、素三鲜、回锅肉、清蒸鱼、鸡汤。这几样是李诵的首创,如果按时间先后顺序的话确实是首创。不过这些在后世都是家常菜,出现在皇宫里,是要被嘲笑的,就像后人讥讽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一看高鹗写的早饭,就知道这人没富贵过。但在当时,真是稀罕的菜式。一级家厨出身的李诵虽然到了唐朝不再下厨,但是依然以灵光一现的形式,从贞元二十一年端午包粽子开始,发明了许多菜式,让内外的皇亲大臣嘴巴都刁了起来。李诵估计将来历史上肯定会记载自己是历史上最会吃的皇帝。现在,在宫内吃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荣耀了,许多五品以上的官员一到大节日就开始惦记着赐宴了。而李诵表彰某个大臣的时候,已经不仅仅像当初赏赐裴度那样给两匹绢了,很多时候官员们看见中使带着两个手提食盒的小黄门出宫门的时候,就会咂咂嘴,羡慕的说道:

    “这是哪位大人受了恩遇呢?”

    或者“什么时候咱家也能迎来提着食盒的中使呢?”全然忘了中使们送来的食盒里有许多时候装的是毒酒。本来内府按照李诵的要求,为了脱去皇家色彩在平康坊低调开了一家酒楼,档次不低,但是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李诵一次去过以后,对李忠言吩咐了几句,几天之后,这家酒楼打出了每旬最后一天推出两道特制御菜的横幅,结果不管是官员还是商人,乃至市民,都趋之若鹜,连菜价都不看。各镇的败家子们更是如此。后来李诵暗中评价败家子们说:

    “泰西,就是大秦(指罗马帝国,汉安帝时派使者从海路送来大象作礼物,所以记载在了历史书中,为多数文人所知。)有个先贤叫阿基米德,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地球嘛就是一个很大很重的球,上面也全是人,还有许多美味的鸟兽。对,在球下面的人都是倒立着的,也不掉下来------朕看,给这些败家子们一双筷子,他们能吃遍地球。地球有多大?这个么,好像比大唐要小那么一点??????”

    这家酒楼迅速成为长安数一数二的大酒楼,营业额暴涨,把李诵开心地不得了。顺便说一下,李诵当时操心两个事情,一个是从哪儿弄私房钱(皇帝也要过日子嘛,还要养自己的秘密势力呢!)的问题,一个是粮秣统计司刺探情报延伸触角的问题。御菜的推出都或多或少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今天的午膳虽然简便,但这几道菜被御厨做得色香味俱全,让宰相们大快朵颐。实际上,宰相们故意讨论这么久,未尝没有乘着皇帝今天高兴蹭饭的意思。不过李诵也理解宰相们,人多菜少,李诵怕宰相们吃不饱,下令加菜,宰相们以为今天可以多蹭些花样了,结果菜一上来还是四菜一汤,只不过是每人一份??????

    宰相们没有怨言,吃得很香,但是李诵却总是觉得滋味不足。宫爆鸡丁里连土豆粒、花生米都没有,是用别的玩意代替的,亏厨子们想得出来,用的是栗子。回锅肉里没有辣椒,素三鲜里没有青菜,而且只能再夏天多吃点,至于汤类,要是有西红柿该多好啊!可是这些东西还有后来遍布全国的玉米红薯,全都在美洲老家呆着呢,一点也不知道在遥远的大唐李诵大帝正在深切地思念着他们。李诵有时候想起《大汉天子》里有一个故事,是江充给汉武帝设美人计,美人在预定场合出现时背后是一片玉米地,这时候李诵就特别想把编导全拽过来揍一顿。李诵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