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偶尔露峥嵘

    第五十章 偶尔露峥嵘 (第3/3页)

于明白许多穿越者为什么最后都想要无限的扩张了,不属于这个时空的孤独感还有恢复自己本来的生活的**,起码是饮食这一块的**使然。就是李诵,现在也特别期待南面的海上事业能一日千里,造出大海船,到美洲去遛遛,弄点辣椒种子西红柿什么的回来。当然在意淫的时候李诵还想到如果造船技术进步,可以大规模从海上支援横海,甚至从胶东半岛登陆,腹背夹击李师道。

    不过这个登陆作战夹击李师道的作战方案在第二天的军事会议上很干脆的拒绝了。李诵觉得和这些军事思想落后的将领们无法沟通,李吉甫、陆贽、伊慎、韩愈、归登、冯伉、李愬、李光颜、薛平、李文通等人则觉得皇帝的想法太异想天开了。这些人里的武将都是陆地上的猛虎,对利用河道进行的水战还能接受,但是对海战每人都有所畏惧。倒是列席会议的度支副使柳宗元赞成李诵的想法,可临了也提出海战不确定因素很大,往往会人船俱亡的危险性。

    其实将领们的质疑是很有道理的,一个方面,擒贼先擒王,缁青虽然靠近大海,海岸线漫长,但是其中心在郓州,属于内陆,从西、南两面进兵,有利于兵力的投放,只要拿下郓州,就能平定淮西,何必分兵去搞什么劳什子的登陆呢?要是想动摇李师道的根基,从沭阳和沧州进兵深入缁青腹地都能够做到,安全系数也要高很多。海上投放兵力,除非等陆地上打不开局面的吧。但是看在座各位的样子,像是在陆地上打不开局面的吗?用兵是奇正之道,海上进攻在战术上只属于奇兵,奇兵在陆地上也不是不能用,干嘛要费那么多事往海上跑呢?

    另外一方面,自从高宗时候白村江口一战干掉了倭国水师之后,大唐的水军在这万里大海上就再也没有不怕死想摸老虎屁股的对手了。不像陆上,隔三岔五的就要剋两仗,先是和突厥,接着和吐蕃,和回纥,再加上连绵不绝的内战。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用进废退,独孤求败如果不死,没人和他比武一定变成独孤必败,这么多年水师除了打百济的时候大用过,就没在海上打过像样的仗,这样的军队退化的程度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出来,到海上会不会直接把船开到龙宫去都说不定。所以李愬委婉地安抚皇帝陛下说:

    “陛下,臣想水师还是先操练操练吧,操练个一年两载的臣想就堪大用了。说不定将来打渤海的时候能用得着呢?”

    李愬这么说让陆军将领们很提气,这么说就意味着在水师重新形成战力之前缁青已经被干掉了。不但缁青被干掉,河北都被平定了,不然哪里来打渤海的说法呢?说实话,渤海不过是个郡国,但是地方实在太遥远,在都城在牡丹江那旮旯,如果不是因为和缁青关系密切,李愬还不定能不能生出打它的**呢。但这其实不应该怪人家渤海,这是唐朝皇帝根据押藩制度下的命令,人家渤海顶多是打酱油的,干他x事?渤海郡国是指定和缁青发生关系的,渤海郡国每次遣使朝贡都是从缁青走,只是这种关系在唐中央威信衰落后变了味罢了。

    大臣和皇帝的关系往往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但是很多时候的体现是一条大腿拧不过那么多条胳膊。李诵无可奈何,只得收回了这个天才设想,只是出于对做一盘地道的宫爆鸡丁的强烈渴望,使得李诵大帝坚定了发展海上武装力量的决心。造船事业的发展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超出了海贸发展的需要。李诵大帝亲笔设计了许多战船的图样,幼宁公主又一次还从废纸堆里发现了一艘甲板极其宽大的战船样式,上面标了许多细长两侧带枝尾巴上翘的东西,好奇心不减的幼宁去问李诵这是什么,李诵答道:

    “蚂蚱。”

    百思不得其解的幼宁公主盯着图案看了半天,喃喃道:

    “这个图纸上标着叫做‘航空母舰’的东西,难道是用来装蚂蚱的吗?这船得有多小啊。”

    而李诵大帝的许多设计在匿名拿到工场去后,一向老实巴交的技师大喊一声,捶胸顿足地对来人说道:

    “大人,这么多年了,这么多年了,您能不能不把这些一下水就沉的船的图样拿来给我们?上面压着小的们造出新的大船来,小的们有很多事情要做啊!”

    李诵故去若干年后,一艘船舷上标着“神武”字样的海船,缓缓驶入了以太极宫命名的太极洋,望着东方茫茫的海域,船上的管舰唏嘘道:

    “神文圣武皇帝啊,您要的辣椒,臣终于找到了!”

    因为这一场跨越万里大海洋的战争是出于李诵大帝想要吃一盘真正的宫爆鸡丁的遗愿而引发的,所以在后世的历史上,被称为“宫爆鸡丁战争”。---以上纯属胡说八道,属于附赠,不收钱的。

    (全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