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声甘州(八)

    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声甘州(八) (第2/3页)

门关商议军事。

    一进玉门关,已经知道史敬奉为练兵发愁的李继言就笑着对史敬奉道:

    “怎么,练兵的方法错了吧?”

    却不料史敬奉并不像他想的那样沮丧,反而道:

    “正是当局者迷,我始终不是大将的材料。我一心只想把这些新招募的士兵及早训练成型,却忘了即使是树木也各有各的用途,不能混同为一,我招来这些士兵,有许多都是是武功的,习惯了单打独斗,若是把他们当普通士兵用,非要让他们按照阵势一板一眼地杀,未免浪费了他们的武艺,也没有多少成效,短期内无法形成战力,倒不如把武艺精熟地挑选出来,就发挥他们本来的长处,当作刀刃来用,这样即来即战,岂不美哉?”

    李继言道:

    “你既然知道怎么练兵了,又何必找我来呢?”

    史敬奉道:

    “找你来,是要你坐镇玉门关。”

    李继言在史敬奉帐下十年,自然十分清楚史敬奉的脾性,一听史敬奉这么说,就知道史敬奉要干什么,惊讶道:

    “怎么,你要带兵出征?”

    史敬奉点头道:

    “正是。正如你所说,精兵是练出来的,所以我打算带领一部分新兵北出玉门关。”

    李继言道:

    “伊州?”

    史敬奉道:

    “不错。我们不能老等着尚塔赞来打我们,我史敬奉的长处从来不是防守,而是进攻,如今让我来经营这玉门关,实在是捏住了我的短处,以我军的短处去碰敌军的长处,这是自取败亡,所以我决定了,带领一千名士兵深入大漠,去干我的老本行。而你性格沉稳,守强于攻,所以就由你来坐镇玉门关,也只有你在玉门关上,我才放心。”

    李继言知道史敬奉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只好接受了史敬奉的安排,努了努嘴,道:

    “你带着一千名士兵走了,那城下新来的一千五百人怎么办?这些人人心可还未稳啊。”

    史敬奉道:

    “一起带走,让他们杀杀吐蕃人,和吐蕃人结结仇,不然我可不放心用他们。这就叫做纳投名状。还有,这次打玉门关,我发现了一个人才,我要好好磨练他,把我毕生所学传给他。”

    和上一次半夜出兵不同,史敬奉这次是大清早出兵的,一千名各族骑兵,一千名本部骑兵,其中三百老兵,还有史敬奉刚刚挑选的精锐新兵和武艺精熟者组建的刀锋营七百士兵。一共两千骑兵,打着大唐的军旗和各部的旗帜,浩浩荡荡向长城外开去。

    顺便说一句,刀锋营的校尉,是过了年才十六岁的张议潮。史敬奉是这么鼓励张议潮的:

    “别担心,后面有我呢。要知道,李英公(徐茂功)初上阵的时候才十二三岁,浑令公初立军功的时候也才十三岁,你都十六岁了,连这点事情也干不好吗?”

    三天以后,史敬奉带着两千全副武装的骑兵凯旋而归,一千名各族骑兵喜气洋洋,一副暴发户的嘴脸,而七百名刀锋营士兵的精神也是与以往大不相同,还是精神昂扬,眉宇间却多了和老兵相近的坚毅果决的气质。

    李继言问起战果的时候,史敬奉轻描淡写地说道:

    “我带领他们绕出到三百里外,伪装作回鹘人,洗劫了两处吐蕃人的营地,又伪装成吐蕃败兵,袭击了一处回鹘人聚居的地方。草原上的生存法则是弱肉强食,回鹘人如果知道吐蕃人已经成了丧家之犬,肯定不介意多咬几口,让吐蕃人的血流得更快些。而无论是伊州吐蕃还是甘州吐蕃,都不会善罢甘休的。”

    除了挑起吐蕃人和回鹘人的紧张关系,史敬奉此行还有一点收获,那就是知道了李光颜的进展情况。

    “半个月前凉州回鹘传来消息说,陈国公已经取得了昌松县,打通了古浪峡。现在,陈国公应当打进甘州地界了吧?”

    这个消息让*将士倍感振奋,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奇异的光泽,似乎陈国公的十万大军明天就会出现在玉门关下,代表朝廷宣慰两州将士百姓。但是史敬奉等人都很清楚,严寒季节,就算李光颜已经打进了甘州地界,进展也不会太快,再加上吐蕃人负隅顽抗,真正打到玉门关下,起码得等到明年夏天,那时候,尚塔赞的大军只怕早已来到了玉门关下,这座关城上,有多少人能活着见到李光颜的大军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