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就地取材帮渔民

    第239章 就地取材帮渔民 (第2/3页)

 到底是大地方来的人,见识的多啊!

    老村长后来听说了这事儿也过来了,但凡有一点可以改善村民过日子的方法,他都想试试看的。

    见他也来了,牧莹宝才意识到,这事儿必须更认真对待了。

    迎了老村长和几位大人进屋,把自己能想到的建议,都告诉了他们。

    牧莹宝提议,让老村长负责这事儿。

    各家捡贝壳回自家加工,再把成品交到老村长这里,由老村长找有经商特长的人,把东西摆到码头上去卖。光靠码头上卖肯定是没前途的,必须要吸引来往的客商。

    统一销售的好处就是,价格能统一,不会因为某个贪小便宜的急着出货降低价格,影响大家的利益。

    牧莹宝还当场画了一些图,不仅仅可以用贝壳做装饰用的门帘窗帘什么的,还可以用海滩上其他能捡到的东西做其他的小摆件。

    牧莹宝出的主意,让小渔村的村民们见识了什么叫做真正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第三天,老村长来接牧莹宝一起去码头。

    因为这一天,码头上有外邦的商船靠岸。

    “夫人,能行么?咱不懂外邦的话,那译者虽是咱延国人,可是心黑不地道。”马车上老村长有些担忧的说到。

    前几天牧莹宝一听今个外邦船上岸,说过来摆摊儿时,他就开始担心了。

    马车是老村长带来的没有车棚的那种平板的,陶清源不用当车夫,跟辉哥也坐在马车上。

    一听老村长这话,辉哥也有点担心的看向母亲。

    他知道母亲懂外邦的语言,也会说,而且这几年也一直在教他。

    不过,不用母亲告诉他自己也在一些书中了解到一些,外邦——-古代诸侯国称本国以外的邦国。那是一个对外国的统称,也就是说,不同的国家,也有着不同的语言。

    母亲说过,她就会其中的一种,却不知道今个上岸的,是不是母亲懂的那种。

    “没关系,价格压的太低,咱不点头不就完了么。货是咱的,在咱手上,在咱的地盘上他们再嚣张也不敢强买吧。”牧莹宝很是不在意的说到。

    她倒不是很担心,据她这几天的了解,在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