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卷之二 (第3/3页)

禁何门。得旨、朕进神武门。嗣后诣雍和宫、俱走神武门。

    ○丁未。恭移大行皇帝梓宫、安奉雍和宫。上先诣梓宫前亲奠。届时。灵驾启行。上恸哭前导。由景运门出。梓宫登大昇轝。上西向跪、哭、随行。大驾卤簿全设。大行皇帝御用器物、俱恭捧前行。内大臣侍卫、俱在乾清门外、分翼跪列。总理事务王大臣、办理丧仪王大臣、内务府、礼部、工部大臣等、俱在两旁、敬谨护侍。王以下、公以上、文武满汉大臣官员等、俱分翼齐集。梓宫由东华门、东安门出。候梓宫至。咸举哀。跪迎。梓宫至雍和宫昭泰门前。上东侧跪迎。皇太后率皇后、妃、嫔、豫俟于享殿后。随安奉梓宫于雍和宫永佑殿。上号泣、行奠祭礼。王大臣遵定制、叩请回宫。上依恋不忍。王大臣请至再三。上勉从。奉皇太后居东配殿。始还宫。仍居乾清宫南廊苫次。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今日奉移。皇考梓宫于雍和宫。所有办理丧仪之履郡王、竭诚宣力。朕弟和亲王、协办大礼。甚属妥协。俱著交宗人府议叙。其在事之大臣等、俱著交部议叙具奏。

    ○又谕、今日皇考梓宫安奉雍和宫。朕见雍和宫工程周备。诸事妥协。甚惬朕怀。其总理工程之海望等、及在事官员等。俱著交部议叙具奏。

    ○又谕诸王大臣所议三年丧礼。援据经传。斟酌典章。甚为详悉。朕惟皇考临御十有三年。居心行政。念念出于至诚。此诸王大臣所共知共见者。皇考聪明天亶。建极绥猷。垂法万世。朕虽不能仰企万一。惟此诚之一字。实欲身体力行。黾勉效法。以图善继善述。至持服三年。乃朕哀慕至情。万不能已并非欲博行三年丧之名也。况持服三年。亦何足以言孝。所愿吾君臣同德同心。勤求治理。使民物康阜。海宇乂安。令天下咸颂我皇考付托得人。此吾君臣所当共勉者。今览所奏。诸王大臣深悉朕迫切苦衷。俾得稍展哀忱。可谓能谅朕心矣。但所议尚有一二宜酌者。如元旦朝贺、请朕吉服升殿。朝正固国家之吉典。然群臣实为朕一人称庆。在二十七月之内、吉服受贺、朕心实切不安。又称御门、莅官、听政。用素服、冠缀缨纬等语。朕缟素斋居。凡一切引见官员。启事降旨。俱可于便殿随时举行。非必须御门方可办理也。至郊庙大祀。朕自不敢因一已孺慕之私情。有阙天祖禘尝之钜典。所议朕亲诣行礼。甚是。但先期斋戒。所以洁齐心志。对越神明。朕意遇斋戒之日。即当素服、冠缀缨纬。其视祝版、亦当照例用礼服、以昭敬谨。朝日、夕月、等祀。虽系遣官行礼。然诚敬之心。默为昭格。陟降左右。不啻亲承。朕意于遣祭正日。亦应素服、冠缀缨纬。方与礼意相合。又所议、朕躬及群臣诸典制。皆属明备。皇后、妃、嫔、及皇子、持服之处。尚未议及。尔等一并详稽典礼。再议具奏。

    ○戊申。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以别殿为苫次。自是日至乙卯、以为常。

    ○诣东配殿、问皇太后安。每日如之。

    ○命礼臣恭议、加上列祖列后尊谥。谕曰、尊祖孝亲。谊应并重。报本追远。礼有加隆。兹者恭上皇考大行皇帝尊谥。缅惟贻燕之谟。宜备追崇之典。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肇造洪基。创垂大业。世祖章皇帝统一方夏。抚有万邦。骏烈鸿猷。敷扬莫罄。皇祖圣祖仁皇帝深仁厚泽。沦浃寰区。久道化成。功齐覆载。朕自冲龄。仰蒙慈爱。宫庭抚育。厚眷独钟。仰思圣德之难名。恒念洪恩之莫报。夫宗庙之徽称有制。而报本之忱悃无穷。应详查典礼。酌古准今。恭议加上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尊谥。以展孝思。此朕追慕之至情。崇先之特典。后世子孙。不得奉为成式。又敬念列祖尊谥、既已加崇。列后尊谥、并应恭议加上。尔等详酌典礼。一并敬议具奏。

    ○又谕、朕自幼龄。仰蒙皇祖、慈爱笃挚。抚育宫中。太妃皇贵妃、贵妃、仰体皇祖圣心。提携看视。备极周至。朕心感念不忘。太妃密妃、诞育庄亲王。太妃勤妃、诞育果亲王。二王为皇考宣力多年。公忠体国。今又辅朕办理政务。禆益良多。此四太妃、应各加封号。以展朕敬礼之意。著该部定详具奏。

    ○陕西巡抚硕色奏、榆林府属之靖边、定边、二县。距府六七百里。距省千九百余里。请改隶延安府管辖。榆林一府、仅辖榆林、怀远、二县。请将直隶葭州、及葭州所属之神木、府谷、二县。归榆林府管辖。无庸更设直隶州。惟向隶葭州之吴堡县。地在葭州之南。距榆林稍远。请就近归直隶绥德州管辖。下部行之。

    ○已酉。谕总理事务王大臣。今日将议定持服三年之处。奏闻皇太后。奉皇太后懿旨。皇帝欲行三年之丧。诸王大臣遵旨议行。悉遵古制。予思帝王之孝。非臣民可比。盖因国家典礼重大。政务殷繁。实有至难举行之处。是以当年大行皇帝屡经降旨。欲持服三年。比时诸臣奏恳再三。虽中心哀慕。亦不得不俯从所请。今皇帝必欲举行。诸王大臣自应劝阻。且国朝服制。自有典章。亦不便轻为改易。在皇帝受大行皇帝付托之重。惟当善继善述。勤求治理。岂可执意欲行皇考所未行之制。诸王大臣亦当殚心辅佐。俾海宇乂安。庶政澄清。始为克尽子臣忠孝之道。至持服三年。不过尽孝之一端。况大行皇帝十三年来宵旰忧勤。惟愿四海昇平。吉祥善庆。为子臣者。自应仰体在天之灵。绍述缵承。共享和平之福。以成先志。若必欲重服三年、以为尽孝。上揆大行皇帝圣心。亦未必鉴慰也。钦此。持服一节。朕不敢以为克尽继述之大猷。不过稍尽臣子之私情。今皇太后既有此旨。且责朕以行皇考所未行。朕何敢当之。尔诸王大臣将皇考未行之故。并朕今日可行之故。分晰开陈。俾皇太后阅之而心安。则朕意既遂而朕心亦慰矣。

    ○又谕庄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朱轼、在皇考时。宣力多年。朕即位以来。总理事务。敬慎周详。夙夜匪懈。今皇考梓宫已安奉雍和宫。办理诸事。俱属妥协。应加恩以示酬庸之典。庄亲王、果亲王、俱著永远赐与亲王双俸。鄂尔泰、张廷玉、俱著赏给世袭一等轻车都尉。朱轼、著赏给世袭骑都尉。该部即遵谕行。

    ○又谕、今年六月间、浙江海塘冲决之处甚多。皇考圣心焦劳。曾降谕旨。今岁风潮。不过风大水涌。并非昔年海啸可比。总因隆昇与程元章、意见不合。堤防无术。且闻采办石料。折减甚多。以致工匠包赔。逃亡误事。皇考谕旨、至圣至明。今隆昇具摺回奏前来。多有支吾掩饰之处。凡修建工程。固不可糜费钱粮。亦不可有心核减。若意在节省。以致工程不能坚固。则前功委于无用。而后此之糜。费更多。况波涛不测。戕害民命。又岂多费钱粮之可比乎。隆昇等采办石料。折减过多。则识见庸鄙。经理之不善可知矣。据隆昇奏称、海塘绵亘百余里。内除大学士朱轼所建五百丈、至今稳固。其他坍卸之处。水落石出。始见以前石料狭薄碎小、桩木违式。通塘比比皆然等语。朕览隆昇此奏。揣其情势。大约后来续修之工程。不能如大学士朱轼从前所修之坚固。亦是实情。若云近来保护不谨、以致溃决。则何以一同被水。完固者自完固。坍卸者自坍卸。迥然不同、有如此乎。其中情由。著大学士稽曾筠、虚衷秉公。不可少存意见。将历任之督抚等官、确查明白。应参奏者、即行题参。朕侍皇考左右。屡闻谕旨。以隆昇不胜海塘之任。原欲俟秋汛后。定其功过。今巳过霜降矣。降昇能办理海塘与否。著大学士稽曾筠据实奏闻。毋得隐讳。程元章、身为封疆大臣。此系伊之职任。张坦麟、汪漋、乃奉皇考特旨、命往专司此事者。今塘工贻误若此。三人皆不得辞其责。亦应分别查参。此事关系重大。总在大学士嵇曾筠秉公办理。务期有禆钜工。道员成贵、已奉皇考谕旨解退。若有应参之处、亦著题参。

    ○以内阁学士励宗万、为礼部右侍郎。

    ○庚戌。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原任尚书杨名时、为人诚朴。品行端方。皇考原欲召令来京。未曾降旨。著该部行文、宣召来京陛见。

    ○又谕、徐元梦年逾八旬。效力甚久。今办理皇考祭文。甚属敬慎。著即补授内阁学士。

    ○又谕、北路坐台人员、有效力年久者。亦有实在无力者。其效力年久者。自应更换。其实系无力之人。既不能养赡蒙古。何以管束弹压。有益于台站。其应行彻回更换之处。著速行查明请旨。

    ○又谕、从前法会中僧人等。有曾蒙皇考赏赐御书、及朱批等件。不论字数多寡。俱著恭缴。不许私藏。若有朕赏赐字迹。亦照例缴进。其内廷行走之大臣、及侍卫等。有朕赏过字迹。准其收藏。

    ○署宁远大将军查郎阿、奏辞议叙。得旨、查郎阿等办理军务。甚属妥协。巳奉皇考恩旨。交部从优议叙。不必固辞。

    ○辛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初祭礼。陈大行皇帝冠服于几筵。陈大驾卤簿于雍和门。陈楮币于寰宇尊亲牌坊内。王以下百官齐集。届时。上举哀。视馔。读文致祭如礼。

    ○奉皇太后还宫、居永寿宫。上日诣问安。还。居乾清宫南廊苫次。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皇考山陵、正在兴工之时。由京城至易州、经过地方。如大兴、宛平、良乡、涿州、房山、涞水、易州等处。凡修道应差。诸事不无资于民力。朕心轸念。著将该州县乾隆元年应徵钱粮。加恩蠲免。交该部查议具奏。寻议覆、下直隶总督、顺天府府尹、行之。

    ○禁陈奏祥瑞。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曰、我皇考临御万方。勤求治理、惟务实心实政。从来不言祥瑞。每各省督抚奏报庆云、甘露、嘉禾、瑞茧、醴泉、麟凤之类。皆蒙特降谕旨。训示开导。告以灵贶式昭。益宜矢诚矢敬。励人事以迓天庥。至为深切著明。或廷臣合词请贺。均未邀俞允。此海内臣民所共知者。盖以治天下之道。惟在君臣上下。一德一心。政绩澄清。黎民康阜。斯实为国家祥瑞之明效大验。而不徒在云气物产之菁华也。如果海宇一道同风。众庶安居乐业。虽不闻瑞物之来。亦无损于太平之象。其或吏治民生。稍未协和底绩。即使休嘉叠告。诸物备臻。于地方治理、亦毫无禆益耳。仰惟圣谟所布。万世当遵。况朕今日、尤不敢比拟皇考临御之时。皇考上承圣祖仁皇帝六十余年重熙累洽之昌期。积庆垂庥之厚泽。加以皇考德盛化神。功成治定。恩泽周于寰宇。声教讫于无垠。因之天人协应。符贶聿彰。揆诸事理。固有宜然者。兹朕缵绪之初。仔肩伊始。深恐未能继述万一。岂能遽召嘉祥。惟当与中外诸臣。以实政实心。保守承平大业。时深乾惕。日凛几康。切不可务瑞应之虚名。致启颂扬之饰说也。尔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可传谕各省督抚等共体朕心。嗣后凡庆云嘉谷、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许陈奏。并传谕将军提镇等知之。

    ○又谕、朕思皇祖时年久大臣。如原任大学士张英、谨厚和平公忠奉职。原任侍郎励杜讷、恪勤恭慎。练达老成。原任尚书顾八代、人品端方。学问充裕。昔侍皇考读书。朝夕讲论。有禆圣学。皇考临御时。特降温纶。将张英加赠宫傅。励杜讷追赠尚书。顾八代加赠太傅。三人并入祀贤良祠。又侍卫海青、侍从皇祖多年。勤劳懋著。仰蒙皇考、圣恩。授为一品。今朕即位之初。笃念前劳。追思旧学。张英、著加赠太傅。励杜讷、著加赠宫傅。顾八代、著加赠太师。海青、著加赠宫保。其作何加恩之处。该部察例议奏。吏部寻覆奏、并察例、加祭一次。给价建碑。从之。

    ○又谕内务府总管来保、著即来京。

    ○又谕、公庆复、现在奉差前往军营。户部尚书事务、著左侍郎海望署理。左侍郎员缺、著右侍郎托时转补。其右侍郎员缺、著内大臣顾鲁署理。傅鼐、著署理刑部尚书事务。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