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卷之四 (第3/3页)

。必从重处分。不稍姑贷。

    ○命查罪黜之宗室觉罗附载玉牒。谕曰、向来宗室觉罗中有因罪革退名号。并其子孙。除去玉牒。不准载入者。皇祖圣祖仁皇帝恐伊等子孙年远湮没。与庶民无别。于康熙五十二年特谕宗人府查明。分赐红带紫带。附载玉牒之末。仍注明其祖父获罪情由。此诚皇祖加恩宗潢仁至义尽之盛轨也。朕思今宗室觉罗中。尚有因罪革退之人。著宗人府遵照前例。逐一查明。将分赐红带紫带。附载玉牒之处。酌议具奏。

    ○命豫筹边备。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曰、乃者因准噶尔遣使乞和。故令北路大兵彻回、驻鄂尔昆。其许准噶尔乞和之事。虽尚未定朕意以为和与不和。总无关系。惟在我筹办协宜计及久远耳。盖大兵之兴。原欲保护喀尔喀等。若旷日持久。我兵屯驻之地。悉喀尔喀之地。一切需用牲畜。及游牧行走。不免有害于喀尔喀之生计。既于喀尔喀等无益。而糜费国帑。劳瘁兵力常在极边屯驻。亦非国家之长计远虑。且戍守之处太远。仍属无济。当量其近边要害之地以镇守之。纵使准噶尔贼寇、复萌侵扰喀尔喀之意。但越阿尔台岭远行数千里。兵寡力微。岂能获利。如欲大集其众而来。近者自额尔得尼招大创之后锐气已折。又历年经我两路大兵拒截。人马伤残。亦安能一时遽为整理。其外况有哈萨克、布鲁特、与之构难。设不自顾、悉其游牧、以全力深入我境。断不能获利。何以旋归耶。然在我惟当严为之备。虽贼寇潜窥不使得逞。必令负创而还。则自知震詟。边境可以永固。于蒙古生计。与我之兵力国帑。俱受其益。至于办理之道。戍兵宜于何处驻劄。喀尔喀内札萨克游牧之地、宜如何守护。卡伦如何安设。粮饷如何办运。均俟平郡王到日。会同总理事务王大臣及傅鼐等。详悉确议具奏事虽未定。而先事裁审。则条理精详。其于久远之计。庶几有裨。

    ○谕兵部、顺天武乡试正副考官。向例止开列编检职衔。嗣后著将开坊翰林官。一并开列。

    ○以赏给侍郎衔管户部三库事李绂、为户部左侍郎。仍管库务。

    ○召翰林院庶吉士雷鋐、来京引见。

    ○调天津盐道蒋国祥、天津府知府李梅宾、赴部引见。

    ○丙子。命办理旗务、宜遵旧制。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曰、我朝满洲风俗。朴实忠诚、其尊君亲上、守法奉公。皆出乎天性。无一毫勉强。至于一切号令。马上指麾。顷刻而定。该管官长之言。属下无敢违越。不待三令五申之繁也。近今八旗大臣官员、办理旗务。往往仿效部院外省、之例。每奏一事。必将上司交查。及各员递行禀报之处。逐一缮写陈奏。且事事立案。自都统、副都统、及参佐领官以下。人各画押。以致一事辄有数稿。且一旗细微之事。转传八旗。徒博八旗画一之名。而不知繁扰巳甚。夫八旗大臣官员、俱系武职。查考条例。裁定章程。原非伊等素所练习。而缮写掌稿等事。俱系领催披甲之人。伊等不知规条。仍多舛谬。若旗务照此办理。将来必渐染汉习。而满洲旧时淳朴之风。渐致湮没。徒增事款。头绪纷繁。自大臣官员。以及领催人等。匆忙竭蹷日不暇给。虚耗心力。毫无裨益。此非我皇考整饬旗务。董正臣工之本意。皆大臣等奉行失宜之所致也夫为国家者。譬之造器。朴素浑坚。外虽无文。而用之经久。若雕饰精巧。虽玩之华美。而易于隳坏满洲旧时风俗甚善。今但当仪式先民。敦崇朴实。一切事件。总理大纲。教兵丁以忠信。恤旗众之艰难。若徒事敷衍。留意虚文。而无济于实用。则非办理旗务之道也。著传谕八旗大臣。嗣后当恪遵旧例。从简从易。以期实效。不可妄事更张。徒滋纷扰。

    ○又谕、殷札纳、伊礼布、互参一案。俱系微小之事。且大半虚诬不实。不过彼此不睦。妄行捏陷。甚为恶习。本朝满洲、风俗淳厚。实有善则相劝。过则相规之意。无此等互相排挤之风数年以来。军前大臣中。如马兰泰等、俱怀挟私心。彼此诬陷。捏造毫无影响之事。具摺参奏。此风断不可长。著遍谕内外大臣官员。务须痛改此习。不得仍蹈前辙。若再不改除。不但有玷满洲颜面。且败坏满洲美习。其罪不可言矣。凡为臣下者。固不可邀结党援。营私作弊。亦不可同办一事。各怀异心。但能屏除私意。共矢公忠。知尊君亲上之大义。宁有彼此不相和睦者乎。倘同事而异心。于公事必致贻误国家何所倚赖。今殷札纳、伊礼布、互参之案。既经总理事务王大臣援赦议免。著依议免其处分。将来仍有似此者。定行审明、按律处治。不稍宽贷。

    ○谕、内务府总管太监等。尊卑有一定之体统。上下有不易之礼仪。自宜循分遵行。岂容稍有僭越。太监等乃乡野愚民。至微极贱。得入宫闱。叨赐品秩。已属非分隆恩。况朕八旗满汉、旧人甚多。岂尽得如太监等、日觐天颜出入内廷乎。尔等当自揣分量敬谨小心。常怀畏惧。庶几永受皇恩。得免罪戾。凡诸王大臣。皆国家屏藩辅翊之人。尔等寻常接见。自应恭谨尽礼。岂得与奉旨宣谕时。一一样举止乎。至内廷阿哥等。我朝旧制。无论王公大臣。俱行跪见请安之礼。惟有亲伯叔行。乃免跪见、至尊重也。何况尔等微末太监。谚云、一岁主。百岁奴。上下之分秩然。岂得以阿哥等年尚冲幼。遂尔怠忽耶。即如苏培盛、乃一愚昧无知人耳。得蒙皇考加恩。授为宫殿监督领侍。赏赐四品官职。非分巳极。乃伊不知惶愧感恩。竟敢肆行狂妄。向日于朕弟兄前。或半跪请安。或执手问询。甚至庄亲王并坐接谈。毫无礼节。庄亲王总管内务府事务。凡内廷大小太监。均属统辖。而苏培盛即目无内务府。独不思庄亲王、乃圣祖仁皇帝之子。大行皇帝之弟乎。昔者塞思黑之子弘晸呼魏珠为伯父。皇考曾严切教训。此风、不可长也。前朕与和亲王等、在九州清晏瞻礼时。值苏培盛等在彼饮馔。伊等不但不行回避。且复延坐共食。而阿哥等亦有贪其口腹。与之同餐者。朕躬后至。稍坐而出。嗣是朕即不复在九州清晏用饭。夫阿哥等一时失于检点。而苏培盛狂妄骄恣。公然与皇子等、并坐而食。似此种种悖乱。不可枚举。此皆朕躬所亲见者也。再张尔泰从前亦甚骄纵。及获罪革退之后。见朕兄弟。犹敢竟行执手。问询不法如前。此二人之行止。如皇考察知。自必早行惩治。决不姑容也。至张起麟、乃效力最久之人。年纪老迈。见朕兄弟、犹必长跪请安。不敢怠忽。或我辈赐坐伊必叩头。席地而坐。此宫中太监所共见者。至今思之殊可悯念。陈福、李英、暨王常贵、张玉柱、向曾屡奉皇考训旨。传谕朕躬、及和亲王等。设有严饬教训旨意。必皆正颜厉色。告诫周详。毫无瞻顾之私。甚合大体。及至寻常进见。则复敬谨小心。周旋尽礼设彼时伊等传宣谕旨。而稍有曲意迎合。不顾体统之处。朕必鄙薄而问其罪。岂复肯加恩任用乎。盖传旨有传旨之体统。而自见有自见之体统。此四人者。较之苏培盛、张尔泰。何啻天渊。今朕绍登大宝。恐太监之风渐炽。故降旨训谕。想苏培盛等、此时必心怀忧惧。与其忧惧于今日。何不敬谨于当时。朕今即将苏培盛、问以不敬之律。未为不可。即揆之于理亦未为过当。然朕君临天下。惟以大公至正为心。因念苏培盛之偶尔失仪。尚属糊涂可赦之罪。未至汉唐宋明宦寺之放纵也。然星星之火。尚能燎原。涓涓不杜。终成江河。从前皇考因太监等敬谨畏法。小心供役。是以特沛殊恩。赏赐官职。实为荣幸。伊等在皇考前。固知戒谨恐惧。而愚昧无知之辈。于外面遂渐加骄纵。不似皇祖时之守法矣。伊等既不能仰副皇考加恩之至意。朕独不能执法以惩其罪乎。倘苏培盛等、仍复怙恶不悛。朕不但重治其罪。且必将众太监之官职。尽行削革。伊等纵不自惜。独不为众太监、稍留余地耶。嗣后尔太监等、各宜凛遵制度。恪守名分。如遇奉宣谕旨之时。朝廷自有仪制。设有严饬之旨。自宜庄厉传宣。不可稍顾情面。而寻常以公事接见王公大臣时。礼貌必恭。言语必谨。不可稍涉骄纵。以失尊卑大体。即在街市行走。不可出言詈人父母。若太监等有詈人父母者。许。被詈之人。即行重责。至接奏内廷阿哥等事件。必当庄重敬谨。不可曲意顺从。而奉朕旨传宣。又当仰体朕意。告诫谆谆。不可稍有瞻狥。尤不可略通信息。设总管太监自行见阿哥等。必当拜跪请安。阿哥等赐坐。必当席地而坐。即内宫之宫眷。虽答应之微。尔总管不可不跪拜也。阿哥之家眷。虽官女子之微。尔总管不可不跪拜也。此朕防微杜渐之举。后世子孙。世世遵行。若总管太监等、仍改蹈袭前辙。妄自狂纵。不遵定制。经朕察出。将首犯之人。立行正法。众太监官职。并行革退。著将此旨、亦晓谕阿哥等知之。内务府总管衙门。仍登记档案。若太监略有放纵。许内务府总管、先挐后奏。

    ○户部议准、署湖南巡抚钟保疏言、本省调拨贴防沅靖一带、沿边隘口弁兵。冒暑远涉。久戍苗边。请照出师官兵之例。支给盐菜银两。得旨、依议速行。

    ○以河东副总河刘勷、为直隶河道水利总督。

    ○以贝勒允禧、为正黄旗汉军都统。以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岱琳卜为正红旗汉军都统。以署銮仪使策楞、署镶红旗。汉军都统。以镶蓝旗满洲副都统旺扎尔、署镶蓝旗汉军都统。

    ○召原任尚书彭维新、原任侍郎俞兆晟、原任巡抚张楷、赴部引见。

    ○丁丑。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前降旨、将一应著追银两。暂停追比。俟查明分晰之后再定。今八旗官员兵丁内、有拖欠钱粮、将伊等俸饷、及子孙俸饷坐扣者。俱著暂停坐扣。俟查明再降谕旨。著传谕该部八旗知之。

    ○又谕、据宗人府奏称、锁禁高墙之宗室新德、新福、云乔顺、宗教、散禁高墙之宗室鄂齐。在家锁禁之宗室丰库。散禁之宗室裕伸、德存、勇端、讷尔苏、广宁、扬德、华玢等。平日行为恶劣。不安本分。情属可恶。其应否释放之处。请旨等语。此辈虽不应宽宥。但已遇赦。著宗人府放出高墙。俾各在家居住。不许出门。并著传谕、伊等身系宗室。犯法获罪。行玷天潢。于太祖太宗之裔孙名目。大有关碍。原不可宽宥。今朕特沛殊恩。将伊等放出高墙。嗣后应痛加改悔。倘再干法纪。当不止于监禁。必按国家定律治罪。朕即将伊等从严惩治。亦无非敦叙亲族、裁成宗室之至意。著将此旨晓谕伊等知之。

    ○戊寅。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办理礼部事务王大臣等。据礼部以十一月十三日。恭遇皇祖圣祖仁皇帝忌辰。或照陵寝忌辰。祭祀礼致祭。或照四时大祭。礼致祭之处具奏。朕思皇考大行皇帝、诚孝纯笃。哀慕无穷。三年之后。每遇圣祖仁皇帝忌辰。于景陵祭祀之礼。特加隆备。并降谕旨。谓此礼惟朕躬特行之于皇考。后世子孙。不得奉为成便。但朕仰体皇考孝思。于皇祖圣祖仁皇帝忌辰祭祀之礼。意欲仍照旧例举行。至于率亲率祖。理本同原。孝享明禋。不容或异。嗣后恭遇列祖列后忌辰。应否遵照致祭景陵之礼。一体举行。以展报本追远之意。王大臣会同礼部定议具奏。寻议、各陵寝四时大祭。牲用太牢。献帛爵。读祝文。致祭于隆恩殿具朝服行礼。从前圣祖仁皇帝、于孝庄文皇后忌辰。此礼行之最久。原与各陵忌辰祭祀之礼不同。至圣祖仁皇帝忌辰。系照周年致祭。礼特加隆。曾奉大行皇帝谕旨。不得奉为成例。今详酌典礼。十一月十三日。圣祖仁皇帝忌辰。应照陵寝四时大祭礼。遣官承祭。在陵官员。咸令陪祀。永远遵行。并请嗣后恭遇列祖列后忌辰。均照陵寝四时大飨礼举行。从之。

    ○又谕、今年顺天武闱乡试。孝阅骑射。闻各项人材弓马。颇有可观。其间技艺优长。汉仗魁伟者亦多。此皆由国家培养日深。所以人人鼓舞向上。著于定额取中外。加增十名。以示朕广育人材之至意。

    ○又谕、据显亲王将雍和宫所属地方。枷号锁禁人犯、查明援赦具奏。朕思各处高墙、及九门。亦有似此等问罪人犯。著将此摺交与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将各处高墙及九门、所有似此永远枷号等犯。俱行查明、是否与恩诏赦款相符之处。一并分别议奏。

    ○谕吏部、国家政务殷繁。需才办理。遇有部院员缺。一时不得其人。是以暂令兼摄。非得已也。朕观张楷、彭维新、俞兆晟、陈世倌等。均系罢斥负罪之员。但伊等获罪之由。尚非贪婪犯赃者可比。且尚有可用之才。曾经皇祖皇考、录用任使。朕今格外施恩。蠲弃前愆。特加拔擢。彭维新、著署理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楷、著署理礼部侍郎。俞兆晟、著在内阁学士里行走。副都御史陈世倕、现在出差。其副都御史员缺。著陈世倌署理。陈世倕回京日。朕另降谕旨。彭维新等务各悔过更新。感皇祖皇考生成之德。念朕任用之恩。奋志报效。实力奉公。倘不痛加湔涤。复干咎戾。则不惟不知畏罪。亦并不知感恩。朕必加倍治罪。即置重典。

    ○吏部议准、两广总督鄂弥达疏言、南澳孤悬海岛。界连闽粤。兵民杂处。请添设巡检一员。隶南澳同知管辖。铸给粤闽南澳巡检司印信。从之。

    ○礼部议奏、谨按郊祀钜典。吉礼攸先。今冬至大祀。尚在大行皇帝上宾百日之内。应遣官恭代。至明年上辛祈谷、及本年岁暮祫祭。则均逾百日。拟请皇帝亲诣行礼。又按十一月十三日。为圣祖仁皇帝忌辰。见在百日内。未便远行。亦应遣官恭代。俟明年清明节。亲诣景陵。从之。

    ○兵部议准、署湖南巡抚钟保疏请、由荆州将军派往常德之副都统一员。统领满洲官兵一千二百员名。于府城外教场、搭造营房八百六十五间。驻劄弹压。于南北两省公项内、动支办理。从之。

    ○以左春坊左庶子刘统勋、为顺天武乡试正考官。左春坊左中允彭启丰、为副考官。

    ○己卯。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据礼部奏请、撰拟元旦万寿冬至表式。颁发中外。朕思长至令节。尚在皇考百日之内。朕岂忍受贺。又查雍正元年元旦。皇考未曾升殿庆贺。雍正二年。因诸王大臣固请。方始举行。至于万寿表文。则过二十七月。方行颁发。成宪具在。朕今悉当遵奉。著总理事务王大臣、会同礼部九卿、定议具奏

    ○又谕、前因大兵进剿。预备调遣。是以挑选在京八旗满洲蒙古兵。每旗各二千名。八旗汉军兵二千名。包衣佐领兵二千名。特派大臣官员、管辖操演。又另添训练兵。二千名。交与弘昇等、督率操演。又挑选八旗兵二千名。在圆明园操演。伊等于骑射鸟枪、及布阵之法。既巳熟习。且现今大兵陆续彻回。无庸预备调遣。将此训练兵丁另行操演之处。俱著停止。各拨回本营当差。其春秋二季大操之处。仍照旧例操演。

    ○暂停科道内升外转一次。

    ○户部议准、苏州巡抚高其倬疏言、宝苏局鼓铸钱文。前经署巡抚乔世臣、以收存铜斤。业已铸完。题请暂停。今陆续收买铜器一百二十五万余斤。足敷鼓铸。苏省商贾云集。需用较多。仍请开炉铸钱。以资民用。从之。

    ○又议覆、安庆巡抚赵国麟疏报、泗州、潜山、二州县。七月初旬。陡发山水。田禾被淹。应令委员会勘。果否成灾。如有应行赈济之处。即行赈济。不致失所。得旨、依议速行。

    ○礼部议准、顺天学政钱陈群疏言、凡三十岁以内守节之妇人。后因子贵受封者。应请一体旌表。从之。

    ○庚辰。上诣奉先殿行礼。

    ○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议奏、纂修实录开馆事宜。得旨、著大学士鄂尔泰、为监修总裁官。大学士尹泰、张廷玉、朱轼、尚书三泰、为总裁官。尚书任兰枝、傅鼐、甘汝来、左都御史福敏、侍郎徐元梦、张廷瑑、班第、为副总裁官。余依议。

    ○兵部议准、两广总督鄂弥达疏言、雷州协属白鸽寨。为雷郡门户。边海要区。仅以千把总驻防。未免官卑任轻。查该寨与右营守备所管陆汛毗连。请将守备移驻白鸽寨。即将该寨弁兵、归并右营管理。兼防水陆游巡。仍隶雷州协统辖。其原管右营陆路弁兵内、抽拨把总一员。外委一名。目兵一百二十四名。并原防汛地。俱割归左营守备管辖。至右营兼管水陆。应多辖千总一员、派拨巡防。从之。

    ○以左春坊左庶子刘统勋、为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