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一

    卷之十一 (第3/3页)

    ○南掌国王岛孙、遣使叭歪等表献岁贡方物。赏赉如例。

    ○庚申。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启銮谒陵。

    ○理藩院奏称、鄂汗之扎萨克多罗郡王垂木丕勒等八旗内贝勒之子一。应作为二等台吉。其台吉等之子弟。共一百九十三。均应作为四等台吉。从之。

    ○是日。驻跸烟郊。

    ○辛酉。遣内监诣皇太后宫问安。

    ○是日。驻跸潘家庄。

    ○壬戌。谕宗人府曰。裕宪亲王等园寝。著派履亲王、和亲王、贝勒允祜、公奇通阿、都统查尔泰等。分往奠祭。其在马兰峪、黄花山等处园寝。俟景陵行礼毕。再行前往。如在他处者。于沿途就近前往。

    ○是日。驻跸淋河。

    ○癸亥。上谒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俱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随行礼。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恭谒祖陵。敬瞻殿宇。规模崇整。妥侑攸昭。惟是榱题丹雘。多阅年所。似应重加藻饰。以肃观瞻。但陵寝关系重大。宜详稽典制。敬谨酌议。方可举行。朕思祖宗福祚绵长。万年垂裕。山陵庙貌。灵爽式凭。为子孙者。以时修葺。庶足以展孝思。如典制应行。则追远崇先。谊当均切。永陵、福陵、昭陵殿宇。并应一体修缮。著总理事务王大臣敬谨定议具奏。寻议、陵寝重地。关系紧要。请敕下礼工二部。并钦天监。选择谙习地理之员。详慎相度。诹吉兴工。委员敬谨办理。至永陵、福陵、昭陵。应请遣官相度。一并敬谨缮修。得旨、是。依议。

    ○赏三陵总管及文武大臣官员兵丁等、银币有差。

    ○命塔木头等台吉珠密纳木扎尔、兼辖喀喇乌苏厄鲁特兵。以塞臣哈什哈、袭其兄那颜和硕之扎萨克头等台吉。

    ○吏部议覆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请拣发河工效力同知、通判、州、县、共十员一疏。应如所请。照雍正八年之例。令三品以上汉京官。于候补候选人员内。保其才可办事。身家殷实者。送部引见候简。又河营备弁。河东募补土著。未能娴习埽坝等事。请于江南河营、选拨现任经制千把总四员。赴东差委。即令教习兵丁。亦应如所请。从之。

    ○是日。上回銮。驻跸马神桥。

    ○甲子。驻跸二百户。

    ○是月。江南总督赵宏恩奏、参革两淮盐政伊拉齐呈称据马晋具禀。商人兵部员外郎吴濂、有隐匿寄顿。预买驳稿等事。参革淮关监督年希尧被劾后。纷纷寄顿。甚至脚户人等。多为收藏。得旨、吴濂身为职官。乃与蠹役交结。且代为寄顿营运。无耻已极。赃银追完之后。其罪仍不可逭也。年希尧若有藏匿赀财之事。当严讯伊之家人。不应累及无辜百姓也。

    ○大学士管浙江巡抚嵇曾筠奏、中亹引河。应停止疏浚。尖山水口。俟旧塘坦水修竣之后。设法堵截。得旨、卿料理自然妥协也。

    ○又奏、旧塘工程。抢筑已多。春汛江海水势安稳。得旨、得卿在浙。实免朕东南之顾虑矣。忻悦览之。时时督率属员。敬谨将事。俟秋汛安澜。另有恩旨。

    ○闽浙总督郝玉麟、巡抚卢焯、奏言。劝垦务实。虚粮宜除。得旨、览。惟在汝等尽心料理。有益国计民生。方为尽善。不在片言之奏闻也。布政使张廷枚。为人刻薄。见小利而忘大计。于地方无益。故朕调回。令王士任署理。汝等可留心试看。数月后将其能胜任与否。据实奏闻前来。候朕另降谕旨。

    ○郝玉麟又奏、出洋商船桅木铁篐。应填明牌照。永为定规。得旨、办理颇属妥协。尤当时时训饬地方。令其不可藉此扰害商民也。总之有治人。无治法。即如洋船一事。过于严。则商民必受其害。过于宽。则私贩亦所必然。惟在地方有司之秉公去私。执两用中。方为有益。而能此者盖寡。即如关税劝垦诸事。无不皆然。故宽非纵弛之谓。严非刻薄之谓。朕恶刻薄之流之有害于民生。复恶纵弛之辈之无益于国计。汝等督抚大员。不可不时存此心。以御属员。不然。鲜不被人欺者矣。将此并令卢焯观之。

    ○福建巡抚卢焯奏、州县养廉。宜按年全支。以资办公。得旨、此奏是。即照此办理。将奏闻奉旨处存案。并咨部知之。

    ○闽浙总督郝玉麟、福建巡抚卢焯、水师提督王郡、奏报台湾诸罗县属之木栅、仔湾、里溪、等处。于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夜间地震。倾倒房屋。压伤民人三百余名。随饬该道府确查优恤。台湾孤悬海外。地土松浮。震动亦所常有。得旨、台湾被灾人民。深可悯恻。可加意抚绥。从优赈恤。务令得所。其倾倒房屋。即动用公费。速为整理。毋草草塞责。近日外省吏治。尚自奉公守法。而从前奉行不善。间有一二苛细者。渐次改除。民情颇觉舒适。夫民可使舒适。而吏不可不察。察吏即所以安民也。汝等外省大员。岂无闻见。若视朕之宽。而一任属员欺蒙。百弊丛生。激朕将来有不得不严之势。恐非汝等大员。及天下臣民之福。诚使朕为宽大之主。而诸臣奉公守法。则朕可常用其宽。汝等可明知朕意。并与藩臬等时时留心吏治民生。毋怠毋忽。共相策励。以副朕望。又批、向来近水之地。颇少地动之事。以水气为之舒畅也。岂有因孤悬海外。而地土反松浮而常动之理。此等讳灾之语。不可出诸汝等之口。加意赈恤。不可少忽。夫地方偶有此等灾荒之事。朕岂肯诿过于汝等。若汝等视灾为常、或匿而不报。或报而不实。与夫赈恤不尽其力。则朕之责汝等不可辞矣。

    ○署川陕总督刘于义奏报、固原环县歉收。有业贫民。借给口粮。无业贫民。分别给赈。得旨览。汝所办理。颇属妥协。大凡地方水旱。不能保其必无。而一有救荒之事。即当如救焚拯溺。加意抚绥。然后穷民不致流离失所。夫地方灾荒。朕虽不诿过与汝督抚。而汝等督抚。自返能无愧乎。若赈恤再复草率完事。视饥民于膜外。则所谓封疆大吏。民之父母者何。古云。救荒无善政。朕谓非无善政。正为此等惜小费以为功干。而置国计民生于不问之臣而发耳。

    ○陕西巡抚硕色奏停晋民籴粮之禁。得旨、此奏甚是。凡为地方督抚者。不可止顾已省。而置邻封于不问。汝此见朕甚嘉之。已有旨谕部矣。但又闻陕省亦不为大收之年。而且年疫盛行。汝等何无一言奏及耶。将此谕与查郎阿、刘于义并观之。

    ○四川巡抚杨馝奏报、忠州、酆都、万县、米价昂贵。设厂煮赈。川东上年歉收等处。仍酌量抚恤。并恤甘省就食贫民。得旨料理亦自妥协。但须言行相符。忠州等处贫民。尤当加意抚恤。不可少忽者也。

    ○苗疆经略兼湖广总督张广泗奏报、分剿新疆首逆各寨。俱已捣毁。各请招安。俟办理妥协。即进攻高坡一带。分兵部署大小丹江、并八寨山苗等处。得旨、黔省逆苗不法。扰害地方。自上年四月以来。用兵征剿。以蕞尔蠢苗。而合五省之兵力。历七八月之久。尚未宁怗。此皆从前张照等乖张错谬之所致。朕以卿熟悉苗疆情形。且从前系自已办理之事。是以即位之初。即将张照彻回。命卿更换。旋即授为经略。今据奏征剿情形。较前已有头绪。是以明降谕旨。特加褒奖。以鼓士气。且使中外咸知苗疆渐次就理也。但朕细阅情形。首恶逆寨。虽经攻克。而其余附逆尚多。又八寨尚复告警。黄平内地。犹有余孽。且调川兵三千名之多。则剿抚之事。不但未有十之六七。且未及十之四五也。此时正当慎重筹画。戮力同心。以期早奏肤功。断不可因略有头绪。侈然自足。又不可苟且塞责。以图了事。从前张照、元展成辈。或有掣肘之处。今伊等皆拏解回京。哈元生又受卿节制。权既归一。时日亦不为不久。卿更何所诿乎。若今年四五月间。尚无成效。朕则惟卿是问。至于请兵请饷。一如卿奏。谕部速行矣。朕以苗疆关系重大。因见张照不能胜任。是以即位之第二日。即简命卿往。卿若不能早奏肤功。永成安定。则朕匆匆办理。为可笑之举矣。卿当为朕全用人之颜面。倍加勉力。朕此谕非督催卿苟且了事而已也。向来封疆大吏。奉一褒嘉之旨。则欣幸自满。奉一申饬之旨。则仓皇失措。此岂公忠体国大臣之所为。夫大臣惟当以国事为重。不为目前之谋。为远大可久之计。俾地方宁谧。百姓乂安。方为不负倚任。朕知卿固无所观望。但君臣交勉。有不得不然者。卿其体朕相期之意。以满朕望可耳。

    ○又奏、调集外省官兵。拟于四五月间新疆定局之后。酌量彻回。得旨、朕原系命卿斟酌。非强令彻兵也。万里之间。遥制军机可乎。一以委卿矣。所以云为君之难。非身历其地者。必不知之。即如逆苗一事。从前皇考曾命朕兄弟与闻。见数省摺奏。皆系观望意旨。委曲迎合。从未见以实心奏对者。即朕今日。非不日念苗疆也。若朝下一令焉为苗疆。暮下一令焉为苗疆。则汝等大吏。不知所适从矣。然恐号令之繁。而欲省其言词。则又将观望。以为皇上之意。不在苗疆也。即此一事之为难。而他事可以类推。此谕非指卿。亦不过几暇之笔耳。卷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