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八

    卷之十八 (第3/3页)

强。亦不必定数。今著该部遵照此例。行文各省。令其保举。俟保举到日。其缮摺每月进呈之处。亦照前例行。

    ○又谕刑部。从前发遣人犯内。有因干犯铜禁获罪者。今铜禁已弛。此等人犯。尚在配所。应加恩开释。著该部查明、行文各该处释放回籍。

    ○兵部奏、一等子佐领兼散秩大臣祥泰、于侵蚀入官银两案内革职。续经刑部审明。与祥泰无涉。应准开复。其世职已与石勇承袭。无缺可补。得旨。祥泰著补授散秩大臣。石勇著在一等子佐领上行走。

    ○是日起。上以夏至祭地于方泽。斋戒三日。

    ○甲辰。谕、兵部昨将八旗废员三品以上者。带领引见。朕看伊等皆系年久大臣。为皇考平日所深知者。其放废缘由。皆系应得之罪。非微末属员、被该管官冤抑参处者、可比。自无概准开复、即行起用之理。朕已分别记名。将来择其可以效力赎罪者。再降谕旨。可将此旨晓谕知之。其文员事隶吏部。仍著带领引见。

    ○命修撰金德瑛、编修黄孙懋、秦蕙田、在南书房行走。

    ○乙巳。革山东益都县更名地。减偏重纳粮。谕总理事务王大臣。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有前明废藩更名地一项。在当日为藩封之产。不纳课粮。召人承种输租。各佃止更姓名。无庸过割。谓之更名地。较之民粮、多二倍至四倍不等。在当日居民、投靠藩势。借佃护身。积渐增加。沿为陋例。今则同为民田。而纳粮尚仍旧额。名为钦租地。粮多赋重。小民输纳维艰。朕心轸念。著将钦租名色裁革。照依该县上等民地。按亩承粮。每大亩纳银二钱一分零。每小亩纳银六分四厘零。归入民粮项下。一体徵收。俾循惟正之供。永除偏重之累。著该部行文山东巡抚。即遵谕行。

    ○命酌剂云南盐法。谕曰。朕闻各直省盐政。办理之法各异。如云南所产井盐。俱系府州县领销。派定额数。由各盐井领运分销办课。不许越界贩卖。通行已久。但府州县、繁简不同。民间生齿、多寡不一。凡两迤冲繁之处。人民辐辏。不难照常销引。间或缺盐。借之邻近州县协济。其山僻州县。乡村窎远。居民鲜少。地方官恐蹈堕销之咎。关碍考成。遂将盐觔分派里甲。挨户分食官盐。按限缴课。名曰烟户盐。小民家口多者、可以照数纳银。若贫民家口无多。余盐未曾食尽。及期催追。前课未完。后派之盐又至。展转积累。悬欠难偿。夫盐为小民日用必需之物。虑民远涉。是以因地制宜。不徒为销引计也。乃一则患盐之不足。一则患盐之有余。俱非均平之道。著该督抚酌量变通。悉心妥议。务使官不堕销。民无偏累。毋得拘于成见。又闻云南陆凉州地方马厂等处。滨水低洼。以树艺升科未久。其徵收夏粮秋税、有无累民之处。该督抚一并查议具奏。

    ○又谕、顾成天家素贫寒。今来京供职。著赏内库银一百两。资其食用。

    ○总理事务王大臣会同理藩院大臣议、尚书通智等奏称、杀虎口外清水河地方田亩。从前喀尔喀敬安固伦公主奏请耕种。康熙五十三年。因行走之人扰乱。停止耕种。虽将从前所领之票。具奏交部。而公主属人、仍于其间耕种行走。今额驸端多普多尔济。既赴喀尔喀地方。此处种地之人。难以遥管。理宜将此项田亩彻出。招民耕种。以足戍兵之粮。但额驸将此地耕种多年。已成熟地。照吐默特蒙古等卖田每亩银二钱例价。查额驸档内、载伊属人所种清水河田、四万八千三百七十五亩。可否赏给银九千六百七十五两之处。恩典出自皇上等语。查从前臣等因归化城种地以足戍兵之粮。议令额驸端多普多尔济、在清水河、较原赏田数、加倍开垦。至数万顷。今额驸端多普多尔济、既赴喀尔喀地方。此项地亩。自系招民耕种。饬交通智、将原赏地亩查出。如何折价、赏给额驸银两。并将伊属人多占地亩彻出。作何办理耕种之处。议奏等因、奏准在案。今尚书通智等、查明清水河地亩。从前虽经端多普多尔济具奏停止耕种。将票交部。而属人仍复耕种数年。俱应彻出。但额驸属人。既将此地种熟。应照伊档内所载耕田四万八千三百七十五亩之数。遵蒙古卖田例价。每亩赏银二钱。等因咨覆前来。应如通智所奏。赏给额驸端多普多尔济银九千六百七十五两。所有清水河地亩。每年所得粮数。令通智等查明。照原奏办理。所赏额驸端多普多尔济银两。著伊派人持具印领赴京。在户部支领。再通智等奏称、清水河东北西尔哈墨哩图一带地方。西北乌兰拜星一带地方。原系蒙古游牧处所。续经额驸将蒙古等移于别处。已历多年。臣等以为耕地至此处。如遇旧牧之蒙古人等争竞。即行确查。地亩果好。每亩赏银二钱。别处安置。如地不成片段。即请退还。仍令游牧等语。查此带地方。原系蒙古游牧处所。并非耕田建房者可比。自额驸端多普多尔济属人占据以来。移于别处安居多年。如屯田开垦。遇有蒙古争竞。即行给价。则徼幸告讦之人必多。办理未免纷纭。应交通智等、将原在西尔哈墨哩图、乌兰拜星游牧之蒙古。详细查核。果系原耕之地。或照地给价。或仍令游牧之处。分晰办理。从之。

    ○丙午。夏至。祭地于方泽。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关帝庙。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闻江西地方。土瘠民贫。率多勤俭谋生。安分自守。惟山县乡村。常有凶蛮争角。动輙统众毒殴。将人活埋毙命者。如南昌府属之靖安。临江府属之新淦。赣州府属之信丰等县、尤甚。且信丰地方。山村乡镇。有等豪蛮。私立禁约规条碑记。贫人有犯。并不鸣官。或裹以竹篓。沉置水中。或开掘土坑。活埋致死。勒逼亲属。写立服状。不许声张。似此种种惨恶。骇人听闻。皆从前地方官员。失于化导禁约。以致村野凶暴。藐法横行。若果系奸宄不法之徒。自当呈送官长。治以应得之罪。岂有乡曲小人。狂逞胸臆。草菅人命之理。著该省文武大员。通行晓谕。严加禁止。倘有不遵谕、仍蹈前辙者。即行严拏。从重定拟。不少宽贷。

    ○总理事务王大臣议、尚书通智奏称、清水河右卫地方宽大。可以开垦千顷。杀虎口外有赏给右卫兵丁徵租之地。招民耕重。甚为有益。初次驻兵。粮食必不敷用。谷贱之年。口外运送、脚价较省。修城之时。如遇谷价贱。动支库存各项钱粮。买谷数万石。奏存仓内。应如通智所奏。于修城之时。乘谷石价贱。买粮数万石收贮。将所买谷石数目。及用过钱粮数目。奏闻报部题销。从之。

    ○丁未。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闻河南永城县地方。于本年四月内。黄水忽发。从江南砀邑之毛城铺闸口。汹涌南下。将申公堤、祝家水口、冲坍。并东首古堤。亦坍二缺。潘家道口等集一带。平地水深三五尺不等。虽未损伤人口。而二麦被淹。房屋亦有倾圯者。朕已切谕豫省巡抚等。将被水民人。加意赈恤。毋令失所外。查潘家道口一带地方。年来屡遭水患。自应亟为疏通。为乂安百姓之计。但此水下流。多在江南萧、宿、灵、虹、睢宁、五河、等州县。今若止议挑浚上源。而无疏通下流之策。则水无归宿之区。仍于河渠无所裨益。著河南巡抚富德。会同江南总督总河。各委贤员。会勘明确。公同妥议。速行办理。务令水害永除。闾阎安堵。以副朕为民防患之至意。

    ○命修建州县六房公宇。谕、各省州县。与民最亲。凡大小案件。无不始终于州县衙门。是以旧制、钱粮刑名等项。分委承办。设有六房。即附于州县公堂之左右。使经制书吏、居处其中。既专一其心志。亦慎重其防闲。立法最善。乃闻近年以来。多有六房倾圯。不加修葺。书吏栖身无所。往往抱其卷牍。收藏于家。每遇急需检阅之案。有无存贮。悉以书吏之口为凭。而隐匿抽换之弊。不可枚举。前后印官。虽心知其弊。而因循苟且。或修理无资。遂沿习而不知整理。此亦有关吏治之一端也。著各省督抚。饬查所属州县内。若有六房屋宇未备者。各按旧基。如式建造。将一应案牍。慎密收藏。并查明号件。登记总簿。以备稽考。倘书吏换班。有私带文卷出署者。从重治罪。若本官失察。一并议处。其修造之费。著该督抚藩司。于本省公用银两内、确估给发。

    ○调福建漳州镇总兵武进升、为广东琼州镇总兵。建宁镇总兵李荫樾、为漳州镇总兵。

    ○总理事务王大臣奏、遵旨询问左都御史孙嘉淦、因办理废员。参奏福敏一案。福敏、孙嘉淦、均失大臣之体。俱应交部察议。得旨。福敏虽在书房行走。而衙门之事。亦可兼办。何至经年累月。不进官署。显系年老惛愦。废弛事务。况废员众多。而福敏只批准五员。酌商七员。独不思废员用舍。总俟引见时、朕降谕旨。并不定于都察院之陈奏。何必迟回拘执至此。是迟缓之咎。全在福敏。著交部严察议奏。孙嘉淦身为大臣。不能与福敏和衷共济。輙于朕前妄行渎奏。且过甚其词。亦属不合。著交部察议具奏。

    ○戊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宗人府议、色禄条奏、获罪之觉罗人等。不入会审档册。臣等恭惟觉罗虽与宗室有间。亦与常人不同。查获罪之人。汇入会审档册。复为减等。又三覆请旨定拟者。洵为国家宽仁厚泽。今将获罪之觉罗人等。不入会审档册。不分可疑可矜。觉罗人等。反至不能减等。臣等仰请此后觉罗有犯斩绞之罪者。仍入会审档册。以便复审。此内如有可疑可矜减等。不至于死者。仍照臣等原奏办理外。果系情实。仍禁高墙。听候刑部具奏各犯情罪时。缮入情实罪犯觉罗之名次具奏。奉旨予勾时。按照刑部知照臣等。亦照宗室例。交本族人等即行办理。从之。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

    圣纯皇帝实录卷之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