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一

    卷之二十一 (第3/3页)

。给咨引见。再赴新任。庶各员不至去官守选。转多壅滞之虞。而外吏得以驾轻就熟。仍司牧民之职。其如何定例之处。著交吏部详晰妥议具奏。

    ○裁五城巡检。谕、国家设官。所以宁人也。京师为辇毂之地。五方之人。云集辐辏。是以于五城分命满汉御史、及兵马司正副指挥吏目等官。纠察而稽查之。又有步军统领。专掌九门巡捕。营员查匪类、缉盗贼、察赌博、等事。犯者、轻则自行惩治。重则送部究拟。立法亦綦详矣。嗣以外城街巷孔多。虑藏奸匪。各树栅栏。以司启闭。因而设巡检官数十员。于在京考职候选杂职人员内、拣选补用。此等之人。本系微职。一膺斯任。妄谓得操地方之权。所用衙役。率皆本地无藉之徒。望风应募。遂于管辖之内。欺诈愚民。遇事生风。多方扰累。甚至卑陋无耻。散帖歛分。苛索银钱。官役分肥。于地方并无查察防范之效。而司坊各官。反得推诿卸咎。又安用此冗杂之员也。著将巡检概行裁革。其栅栏仍照旧交与都察院五城、及步军统领、酌派兵役看守。至裁退之各巡检。著都察院分别等次。交部酌量补用。其未补者。仍归伊等原班铨选。

    ○命查勘江南江西被水乡村。酌免本年额赋。

    ○命侍读李清植、编修张若霭、以原衔充日讲起居注官。

    ○直隶总督李卫、遵旨详议、一切新旧营田。交各该州县管理。如本任事务匆忙。即委所属佐杂协办。并饬各该道府厅州稽察督理。其续报营田。借给工本。以及水田改旱、应行事宜。俱由本属府厅州申详该道核转。再令该道等劝导查察。如州县实力督课。三年之内。著有成效出色者。各该道府厅州详司核保照卓异例。不论俸满即升。倘因循作弊。即行揭报。滥举徇庇。亦即查参。又营田州县内。如丰润、霸州、天津、永年、新安、玉田、文安、大城、磁州、等九州县。或营田数少。或治大事繁。嗣后缺出。于现任州县内。拣选才具优长、熟悉水利之员、题调。下部议行。

    ○壬辰。训直省督抚纠劾察访之弊。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督抚为封疆重臣。一省数千里之间。吏治民生寄焉。所以激浊扬清。风示群吏者。莫要于纠劾贪暴刻深苟且昏惰之守令。所以移风善俗。绥靖良民者。莫要于访拏地棍衙蠹。生事不才之生监。然是二者。真知确见而尽得其实。其道甚难。何则。督抚所以寄耳目者。不过二三投契之监司。或朋好族姻。及多年相信之家仆。凡人公正无欲。忠信不欺。而才智又能不为人所欺者。千百中无十一。倘寄耳目非其人。则将以除奸而转为售奸之薮。将以剔弊而适开丛弊之门。其颠倒枉直。扰害闾阎。有不可胜言者。盖守令之巧诈者、多工于掩饰周旋。而安静悃愊、清白自守之吏。率不能迎合监司。弥缝督抚之左右。苟寄耳目者。以私意为爱憎。以毁誉为公评。漫听浮言。捏构条款。督抚信为诚然。或且惟恐不然。则弹章朝上。众口夕哗。纵复自悔。熟能认过。深文苛法。务实其事以自直。朕所前闻。往往若此。至于劣生棍蠹。访闻不实。片纸发行。即时扭解。纵能虚心体察。昭雪释除。而其人已身残家破矣。又况棰楚之下。何求不得。诬证屈服者。沈冤岂能更白乎。夫政贵有经。事求得实。督抚果能公忠体国。实意为民。于所属守令。平日讼狱催科、驭吏临民之实迹。一一留心而察之。其人之明暗公私仁暴。十可八九得。然后验以民情之向背。酌以众论之参差。则举劾自无大谬矣。至于劣生棍蠹。剥蚀地方。良懦编氓。莫不痛心切齿。特无力首告。恐转为所害耳。如果谆切晓示。凡被害之家。许据实上控。不以越诉格而不行。立即亲提证据。审实无虚。重惩不贷。其诬告者。罪亦如之。则法在必行。民知可信。将宿恶寒心。朋奸歛迹。既无用以蜚语流言、循访拏之故事。而怀怨挟讐。欲相倾陷以快其私者。更何以逞焉。继自今各直省督抚、宜争自砥砺。布实德于斯民。以无负朕委心倚任。俾专制一方之至意也。

    ○吏部议覆、浙江道监察御史八时泰奏称、满洲举人进士出身之中书主事以上等官。升用翰詹衙门。如系熟练部务之员。该堂官奏留办事。无庸开缺。其不行奏留者、照例开缺。蒙古官员降调。降至从七品以上者。以原衔借补中书。降至八品以下者。以原衔借补司务。情愿补笔帖式者。于考取各项笔帖式轮用一次之后。补用一员。应如所请。从之。

    ○是月。直隶总督李卫奏报、雨雹损伤庄村。并督捕蝗蝻情形。得旨。今年直隶三春雨泽。可谓浩荡天恩。入夏以来。虽已得雨。而尚欠沾足。初二之雨。今复隔七八天矣。朕日夜望雨。殊觉忧郁。若十日内不雨。则年成减几分矣。且有蝗蝻之灾。岂吾君臣措施。有所剌谬乎。

    ○又奏、易州恭建山陵。一路桥梁。豫为完备。其长新店街道。照依卢沟桥街口。铺盖厚石大版。一律坦平。得旨。好。卿委员作速办理。一面报部。一面动项趱修可也。

    ○又奏、泰宁镇官兵衙署营房。虽分官员兵丁。自行居住。原为守护山陵亿万年永远之计。初建时、必须详慎经理。向背合宜。请令该镇会同钦天监、于梁各庄等处。就近选择。得旨。著照所议行。仍将此旨。知会总理工部怡亲王等、令其协同办理。

    ○又奏、巡查盐枭情形。得旨。此事阿扬阿并未陈奏。卿但尽心办理。若果问心无愧。他人之萋菲。岂能动朕。是以朕之保全诸臣。皆诸臣之自保全也。何则。朕岂能以已之好恶。为朝廷用人去取之章本乎。

    ○江南总督赵宏恩奏、江南徐州、江西赣州等处。被水情形。得旨。被水州县如此之多。淹毙人口。亦复不少。此皆我君臣政治失宜。上干天和之所致也。若视以为泛常。而于赈恤之间。再复不尽心办理。则所谓不具人心者矣。

    ○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总理浙江海塘、管理总督事务嵇曾筠奏请、宁绍台道赵侗敩。调补盐驿道。得旨。照卿所请谕部矣。浙省盐务。未能整顿。试如卿所云。朕思能整顿之人莫若卿。而整顿之法。莫若不避劳而不避怨。若云恐于国课有亏。不妨据实奏来。朕为民有所不惜也。前已降旨。令大学士等转传矣。

    ○经略兼管贵州巡抚事、湖广总督张广泗奏、黔省雨水情形。夏田收成分数。得旨。黔省兵革之后。自当加意抚绥。虽丰收尚当接济。而况歉收乎。

    ○又奏、安插逆苗家属。得旨。览。擒拏逆苗家属。分散他乡者。如此之多。朕心殊觉不忍。然亦系伊等之自取。而卿扬国之威。如此办理。亦出于无可如何而已。

    ○又奏、办理沿江一带苗寨情形。得旨。览。一切善后事宜。惟在卿筹度万全。悉心详议。俾新疆奠定。永靖苗氛。切不可有欲速之志。朕前次之数降旨催促者。原恐将士之不努力行间也。今大局已定。惟有谕卿不必欲速。愈加周详慎重。则愈可永久宁谧。至于彻兵之议。虽缓至今冬来春俱可。朕不惜费也。冯光裕条陈一摺。颇可资采择。至于招汉人以变苗习一条。尚当斟酌。卿其志之。

    ○吏部尚书、署川陕总督兼甘肃巡抚刘于义奏、田禾被雹情形。得旨。被灾穷民。所当加意赈恤。勿致失所。

    ○户部尚书、署湖广总督史贻直、湖南巡抚钟保、奏酌拨湖北武汉等属、仓贮捐谷。碾米五万石。湖南常衡等属、仓贮捐谷。碾米五万石。运至常德。转运沅州。俟黔省需米。即差员转运。似属捷近。得旨。办理甚属妥协。

    ○江西巡抚俞兆岳、奏报雨泽调匀。得旨。忻慰览之。但江西亦颇有被水之处。岂可过为夸耀之词。

    ○湖南巡抚钟保奏、长沙府所属。山水涨发情形。得旨。此等赈恤。乃济民间目下之急者。若待奏请。则缓不济事矣。此等颂圣之词。朕殊厌观。

    ○河南巡抚富德奏、救荒之策。止凭社仓册籍。尚未尽善。请令各该地方官。每于冬间春初。点查保甲时。即将逐户男妇大小名口。填注册内。则无事之日。贫富已按籍而了如指掌。设遇赈济。自无脱漏。而胥役之浮冒侵渔。均无所容其伎俩。得旨。此事已遍密谕各省督抚。原各令其因地制宜。以期有利而无弊也。可照汝此议。先行于豫省。一二年后。俟有成效。他省若不如此。则朕再降谕旨耳。

    ○又奏赈务办竣。得旨。似此散赈之报。应将从何日起。至何日止。目下可以足食。不赈亦不至于饥饿。然后谓之周详办理也。第云散过若干。令朕如何批示。

    ○河南按察使隋人鹏奏、巡抚富德、吏治废弛。操守难信。定例故违。纷更滋弊。四款。得旨。抚臣之去留。岂汝等藩臬一摺、所能摇动朕听哉。能赞助者、竭力赞助之。不能赞助者、虚心平气。听抚臣之自处。若抚臣有大过。亦终不能逃朕之洞鉴也。若此摺之奏。功过居半。何则。富德之器。原非朕十分赏识也。但汝若一字不密。则是自取罪戾也。

    ○又奏、淮宁、商水、等县。河水泛溢情形。得旨。是。地方水旱之事。即不成灾。亦必如此直陈无隐。方是。

    ○山西巡抚觉罗石麟奏、雨泽情形。得旨。览。大同所属。若有应行赈济情形。必早为奏闻。方于事有益。

    ○陕西巡抚硕色奏报武功县被水情形。得旨。览。被灾之民。虽甚小之安。而抚恤亦不可疎忽。

    ○广东巡抚杨永斌奏、增城县、嘉应州、雨水涌涨。及潮州坝岸坍卸情形。得旨。被安难民。加意抚恤。勿致一人失所。

    ○广西巡抚金鉷密奏、奉旨逮问原任湖广提督董芳、谋勇忠直。可备国家缓急之用。得旨。国家以赏罚驭群臣。岂汝浅劣小才。所能窥其万一哉。

    ○稽查归化城军需工料给事中永泰奏、患病请回京调治。得旨。稽查归化城之御史。著停止发往。永泰既经告病。著解任。病痊时带领引见。

    ○江南苏松镇总兵陈伦炯奏、西密里也一国。在噶尔旦之西。与大西洋等国毗连。请免其额外加一之税。欲得西洋诸国之夷心。使相劝勉。得旨。此奏知道了。朕不过试看汝识见何如耳。国家抚绥四夷。自有大纲。非细微之事。可以用一时聪明者也。

    ○山东衮州镇总兵索建功奏、客商雇觅保标之人。起程时将各保标人年貌籍贯、马匹枪刀、并来往何处。一一验实。记案。发给路照一纸。以备沿途查验。得旨。此事殊属纷更。恐将来无保标者矣。至于缉盗安良。全在汝等地方大员之责。不在防范之多端也。卷之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