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九

    卷之二十九 (第3/3页)

赋。则民力更可宽余。安居乐业。著将乾隆二年甘肃钱粮。全行蠲免。西安等属钱粮。蠲免一半。以示朕加惠秦民之至意。

    ○命直隶岁徵、银钱并纳。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曰、朕闻永平府属州县。凡徵收钱粮。率皆以钱作银。每银一两。连扣耗银一钱五分。共折交制钱一千一百五十文。现今该处钱价昂贵。民间交纳钱文。比之完纳银两。为费较重。朕思民间完纳钱粮。银数在一钱以下者。向例银钱听其并用。原以便民。若数在一钱以上。又值钱价昂贵之时。亦令交钱。转致多费。是便民而适以累民。殊未妥协。著直隶总督、饬行各属。民间完纳钱粮。在一钱以上者。不必勒令交钱。在一钱以下者。仍照旧例、银钱听其自便。

    ○兵部议覆、两广总督鄂弥达疏言、广西地处边隅。多崇山峻岭。兵额战守居多。马粮甚少。是以武职随丁。自副将以下。马饷全无。战守亦几相等不但不能照东省马二步八。并不及马一步九之数。一月所领粮饷。不敷养赡。请将副将以下之随丁、向食守粮者。俱易为步粮。广西副将都司随粮。已于雍正十一年间、奏定全给步饷。应将参游以下、支食守粮者。俱改为步粮。从之。

    ○赈贷山西朔州等四州县、被雹灾民。缓徵额赋。

    ○赠从祀文庙之原任御史陆陇其、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照例给价立碑。

    ○命原任侍讲学士南书房行走梁诗正、照现任学士例食俸。四译馆少卿汪由敦、谕德嵇璜、俱在南书房行走。

    ○江苏按察使郭朝鼎、缘事解任。寻革职。

    ○调署山西按察使戴永椿、署理江苏按察使。

    ○己丑。上诣寿皇殿行礼。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户刑二部奏请、遵奉恩诏豁免欠帑人员内。查原案有应行追缴者。有不应行追缴者。朕思不应追缴之案件。与其赦免于事后。何如详审于事前。使人无拖累。而事易办理。即如开欠一节。原系借贷交接之私情。遇本人或有亏空及应追之项。自当听其自行索讨。以清公帑。今乃令将平日欠银之人。一一开出。即按开出之人。著令完缴。是以私债而成公项。从前办理。殊未妥协。其他分赔、代赔、著赔、名色甚多。如道府有稽查州县之责。州县设有亏空。道府非属分肥。即系疎纵。责令分赔。实属允当。若或因钱粮数多。一人未能归结。而令旁人分赔代赔著赔。则本属牵连。而历久难完。又不得不为开豁。于国帑仍无禆益。其应如何分别定例。俾事不滋扰。而法在必行。著户刑二部妥议具奏。寻议、分赔案内、如有霉变米谷。短少官物者。著落接受出结之员赔补。及徇庇之上司分赔。不得藉端摊派。如擅动钱粮、例不准销者。著落擅动之人赔补。不得抑勒分派。代赔案内、如本非应行分赔著赔之人。亦并无公帑侵渔、私财寄顿之事。祇以本员产尽无著。勒赔拖累者。概行禁止。承估承变承追之员。如无以多报少、瞻情延缓之弊。祇因变抵不敷。公帑无完。勒令代赔者。亦应禁止。著赔案内、凡米谷、牛具、籽种、奉文出借之项。并非捏饰侵渔、私行借动者。如遇人亡产绝。无可著追。准其题豁。承追各项赃罚。如本犯产尽无完。株连亲族。及远年无据赃私。其人已故、无可质讯。即著子孙追补者。亦不得滥追。其开欠一节。如系平日债负、及同官私借、并无印领者。总非有亏公帑。听其自行索讨。不准抵追。得旨、允行。

    ○是月。经略张广泗、奏报军务全竣。应酌彻官兵。并辞骑都尉世职。得旨、此次平定逆苗。实赖卿忠勇素著。才智兼全。用能肤功克奏。永靖妖氛。了皇考未了之圣心。成青史难成之功业。朕惟深庆得人。岂宜赏罚倒置。在卿责己之诚。并非掩饰。而朕酬功之典。、自有权衡。忻悦览之。题到、仍有旨谕部。

    ○又奏覆、布政使冯光裕条奏苗疆事宜。一、伐山通道。一、饬禁师巫。一、从容化导以变苗习。得旨、料理俱属妥协。议论实皆公平。至云使其渐染华风。变为内地。朕意千百年之贵州总督皆似卿。则千百年之久安长治皆可保。若法待人行。则不若仍其苗习而顺导之。使彼知有恩而不忍背。有威而不敢犯。如是而已矣。何系区区古州之苗。尽归王化。然后成一道同风之盛哉。

    ○又奏报秋成分数。得旨、览。贵州兵革之后。所当与民休息。以复元气。若稍有水旱之形。卿须速奏。以便赈恤者也。

    ○江南总督赵宏恩奏报、江西德化等三县被水偏灾。确查赈贷。得旨、应如是办理者。

    ○四川巡抚杨馝奏、三齐寨番民、控告瓦寺。已谕令回巢。得旨、知道了。处置此等事。务宜持重得体。汝不过寻常供职抚臣而已。非有干济才也。有不能料理处。可商之督臣查郎阿。不可逞己见而致误地方。慎之。

    ○又奏、西藏口外、乍了察木多所属地方。被旱歉收。分别赏恤安抚。报闻。

    ○四川提督黄廷桂奏、汉土兵卒、调赴黔省病故者。查取本兵子弟拔补。无子弟者。恤其家室。瓦寺、木坪、土兵病故者。遣员前往赏恤抚慰。得旨、此件办理甚是。交与新提臣、即照如此料理。

    ○松潘镇总兵官马义奏、每岁秋间、量带兵役。前往番部。宣谕德威。得旨、知道了。此等化导。最宜顺其习俗而晓以礼义。若拂其性而滋事。则好事不如无也。卷之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