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一

    卷之三十一 (第3/3页)

管大臣、即于军营存贮银内。按名散给。务令均沾实惠。

    ○丁巳。谕总理事务王大臣、自京师至易州。共计七州县。民人供应差役。急公可嘉。朕已降旨、将本年应徵钱粮。全行蠲免。并晓谕业户等。酌宽佃人租粮。使伊等同沾恩泽。今思此七州县内。有入官地亩。均系穷民佃种。完纳租银。虽官租与民业不同。而佃户趋事赴功。则与旗民无异。亦当一体加恩。以示优恤。著将入官地亩。本年佃户租银。照定例、每一钱者宽免三分。该督可即转饬州县官。遵朕谕旨。实力奉行。毋使胥吏侵蚀中饱。

    ○戊午。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以湖广九溪协副将李椅、为襄阳镇总兵官。以漕标中军副将高钰、为四川川北镇总兵官。

    ○己未。总理事务王大臣议覆、福建巡抚卢焯疏言、邵武县之永安所屯田。每亩徵米四斗三升五合有奇。霞浦县之福宁卫屯田。每亩徵米三斗三升有奇。又每亩徵修仓银一分三厘。粮额实为过重。请照中则屯田例、每亩徵米二斗。其多徵之米。并福宁卫应徵修仓银两。概予豁除。应如所请。从之。

    ○工部议准、署江苏巡抚顾琮疏言、通州三角司巡检。旧借驻官河镇。与所辖各沙。暌隔百有余里。应就近移驻吕四场。并添建衙署。从之。

    ○是月。三礼馆总裁大学士鄂尔泰等奏、拟定纂修三礼条例。一曰正义。乃直诂经义。确然无疑者。二曰辨正。乃后儒驳正旧说。至当不易者。三曰通论。或以本节本句。参证他篇。比类以测义。或引他经。与此经互相发明。四曰余论。虽非正解。而依附经义。于事物之理有所发明。如程子易传胡氏春秋传之类。五曰存疑。各持一说。义皆可通。不宜偏废。六曰存异。如易之取象。诗之比兴。后儒务为新奇。而可欺惑愚众者。存而驳之。使学者不迷于所从。然后别加案语。遵折衷汇纂之例。庶几经之大义。开卷了然。而又可旁推交通以曲尽其义类。得旨。此所定六类。斟酌允当。著照所奏行。

    ○署川陕总督兼甘肃巡抚刘于义奏言、瓜州回民。于雍正十三年借给耔种口粮。共一万二千石。脚价银二千二百七十一两。应自乾隆元年为始。分作六年清还。兹据额敏和卓、以回子添制衣服。买补车骡等事。本年秋收所余粮石。仅供诸项之用。呈恳宽限一年。可否允准之处。伏候训示。得旨、著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调任江西巡抚岳浚奏报、办理山东武闱事竣。再赴江西新任。得旨、知道了。江西自常安诸务废弛之后。俞兆岳复徒务小节。而不能整饬大纲。所以特命汝往。汝其勉力为之。以副朕简任之意。

    ○河南巡抚富德奏请、加赈永城县被水灾民两月。并借给社仓谷石。得旨、知道了。赈恤饥民。当如救焚拯溺。朕断不有所吝惜也。但使民受实惠。而吏不中饱。则其权全在汝等。

    ○署广西布政使杨锡绂奏报、到任日期。得旨、抚臣既系新行。汝又补授伊始。所当事事和衷。虚心讲求。以图地方政治改观。兵民乐业。以副朕望。

    ○巡视台湾御史白起图等奏报、擒捕新港、加志阁、二社凶番。得旨、知道了。此等事。马骥从前何以不奏。著伊明白回奏。看来武弁、大有苟且了事之意。甚非慎重海防之道也。

    ○直隶提督宗室德沛奏请、增添公费名粮。以资营务。得旨、兵制乃国家经久之法。岂可一时骤改。若如是。恐开虚冒假替之弊。且即称各镇尚有应改者。试与李卫一并详议看。

    ○云南昭通镇总兵官徐成贞奏、滇省岁收歉薄。昭通府属。自七分至三四分不等。因报明官兵回营。附摺奏闻。得旨、总兵乃封疆大员。岂有水旱而不以实入告之理。即地方中有不能达之民隐。不能白之奇冤。亦赖汝等据实陈奏。则督抚有所畏惧。不至上下相蒙矣。所谓不可越位者。不可用己私而干与民事耳。卷之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