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二

    卷之四十二 (第2/3页)

    ○免湖北安陆、荆州、两府属各州县卫水灾。乾隆元年分额赋有差。

    ○户部议覆、广西巡抚杨超曾疏报、粤西各属、向出银铅铜矿。今南宁府宣化县属之渌生岭。试采铅矿有效。并无碍民间田园庐墓。及毗连交趾、逼近广东之处。题请开采。应如所请。从之。

    ○予故刑部侍郎衔兼礼部右侍郎事、王兰生祭一次。

    ○加赠故广东广州镇总兵官张溥左都督。寻予祭葬。谥敦恪。

    ○甲午。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从前发遣各处之人。其情罪尚轻者。先于恩诏内、令该管官查奏请旨。其情罪较重者。原无赦回之例。今朕思未经赦回之犯。其中有年逾七十者。虽原案较重。而年已衰老。且在外年久。国法已伸。仍留遣所。情亦可悯。著各该管官查明。除强窃行凶等重罪外。其余各犯。有年在七十以上者。将所犯情罪。具奏请旨。再军流人犯。本身已故。其妻子准其回籍。从前已于恩诏内、著为定例。今朕思从前发遣在外安置。及当差之犯。虽情罪较重。然本身已故。其妻子原系连坐之人。各该管官查明报部奏闻。准其回旗、回籍。

    ○兵部议覆、河南南阳镇总兵官薛凤翼奏、北路换班兵丁。已奉文归伍。各营新募兵丁。理宜裁汰。但臣属营汛。情形不同。如左营原额、兵八百十三名。足敷差防。请将新兵七十九名裁去。至右营兼城守之责。又有淅川、荆子关等处。原额兵八百六十九名。拨防护送。每至周章。请将新兵八十名内。改拨淅川四十名。荆子关十名。所余三十名。仍留本营差防。汝宁营所辖十一州县。原额兵四百三十四名。新兵四十六名。城仓巡防查缉护送等项。实不敷用。请将左营应裁新兵七十九名内。添归汝宁营六十名。归德营兼辖九州县。汛要差繁。原额兵六百八十四名。实不敷用。将新兵八十二名存留差防。再襄城营原额兵六百九十五名。仅可差防。将新兵八十六名裁去。陈州营差递益繁。原额兵三百四十名。并新兵四十二名。差防分布。尚属难周。请将襄城营所裁新兵八十六名内。添归陈州营七十名。邓新营额兵二百六十六名。城仓巡防。又兼新野差繁汛要。所添新兵三十二名。仍留新野二十名。所余十二名。应行裁去。信阳营原额兵三百六十六名。分布差防。难以兼顾。所添新兵四十名。应请存留等语。臣等查南阳镇标。各原设额兵、实属无多。所有前项应裁新兵。该镇酌中损益。分别裁留派拨。于地方营伍事宜。实有禆益。应如所请。南阳镇所属各营新募守兵四百八十七名。除议裁四十七名、准其裁汰外。其余各营裁减增益之处。照依该镇议定数目。安设存留。以资差防。其所裁兵丁。饬令该镇徐徐办理。毋使失所。仍将陆续开除顶补各兵姓名、数目、年月日期、并改拨各营旧额新兵姓名、数目、逐细造册。送部查核。从之。

    ○以骑都尉参领达奎为归化城右翼副都统。调正白旗满洲副都统黑星为归化城左翼副都统。

    ○乙未。吏部议覆、詹事府詹事李绂奏、吏部议准、陕西学臣周<?雨澍>题请、会试后拣选下第举人、大省四十员。中省三十员。小省二十员。带领引见钦定。令回本省。以学正、教谕、即用。查现在举人。至三十年尚不得选。若再行拣发。则候补者益无选期。似为可惜等语。臣等详加酌议。拣选下第举人。向例遇缺即行题补。其从前就教举人。必俟题补完日。方准选用。未免壅滞。请将此项拣发人员。与从前就教之人。分班轮选。从之。

    ○丙申。命禁烧锅。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养民之政多端。而莫先于储备。所以使粟米有余。以应缓急之用也。夫欲使粟米有余。必先去其耗谷之事。而耗谷之尤甚者。则莫如烧酒。烧酒之盛行。则莫如河北五省。夫小民日营其生。稍有锱铢。輙以纵饮为快。无裨于丧祭宾客老病之用。而适以启讙哗角斗之媒。特以饮少辄醉。其价易售。人皆乐其便易。故造之者多。而耗米谷也较他酒为甚。往者皇祖。皇考。屡严烧锅之禁。有司阳奉阴违。必待众口嗷嗷。始不得已而稽查禁约。及薄有收获。仍然公行无忌。夫与其禁于已饥之后。节省于临时。孰若禁于未饥之先。积贮于平日。今即一州一邑而计之。岁耗谷米。少者万余石。多者数万石不等。则禁止之后。通计五省所存之谷。已千余万石矣。虽有谷之家。不能皆分所有以周贫乏。而所存之谷、自在民间。可以通融接济。较之无米之炊。不啻霄壤矣。况遇岁稔丰收。谷必甚贱。贫民之生计益饶。家有盖藏之效。未必不由于此。而无识之人。或以造酒之家。不免失业为虑。不知垄断市利。率由黠悍之富民。因其资财。串通胥役。敢于触禁肆行。并非贫民无力者之生业也。是禁之、则贫民裕养生之资。不禁、则富民获渔利之益。其间得失利害。较然可观。朕筹之已熟。北五省烧锅一事。当永行严禁。无可疑者。至于违禁私造之人。及贿纵之官吏。如何从重治罪。其失察之地方官。如何严加处分之处。著九卿即行定议具奏。

    ○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奏、湖势昔险今平。请改修土堤、节帑寓赈。东省鱼台县独山湖、马家三空桥等处。系粮艘纤道。从前修做柴工。雍正八年。湖河异涨。冲损九百五十余丈。调任巡抚臣岳浚、因彼时当顶冲。柴工恐难抵御。题请改建石工。部议令河东总河勘估具题。嗣缘水占堤根。难以悬估。咨部展限。至乾隆元年。春间雨水稀少。湖水稍落。堤根已露。据管河道详估。临河一面。修筑土戗。临湖一面。改筑石堤。共需银四万四千八百两有奇。时值拆修石匣。恐两工并举。灰石、木料、员役、夫匠、难免顾此失彼。前经咨部。俟匣工完日题估。复留心察视。湖内水势下移。堤垣全现。从前顶冲险工。已经平稳。与抚臣岳浚、议改石工之时。形势逈不相同。独山湖系蓄水之区。素称水柜。非江南洪泽水势浩大者可比。该工虽介湖河之间。而南旺、蜀山、诸湖。亦系内湖外河。土堤年久。屹然如故。且该工旧堤单薄。被冲后更多残缺。数年来亦无疎虞。若乘此水涸土乾之时。著底帮筑土堤。倍加宽厚。依法夯硪。签试不漏。十分坚固。足资捍御。再于堤坡密栽柳株。即遇水长。亦可挡护。不致汕刷。临湖一面。不必改建石堤。以致多费。且今岁濒河一带。春雨愆期。二麦歉薄。贫民觅食维艰。时距秋成尚早。此时若举行土工。则附近无业贫民。皆得赴工力作糊口。是修筑土堤。工固费省。兼可接济穷黎。臣已饬行管河道。另将土工需用银、确估详题。一面咨拨。募夫兴工。一面据实题估。得旨。著照白钟山所请速行。该部知道。

    ○缓徵河南省。南阳、新野、淮宁、西华、项城、舞阳、汝阳、上蔡、西平、商水、扶沟、沈邱、等十二县水灾。乾隆元年分额赋。其被灾较重者。发帑赈恤。倒坏房屋。给资修筑。

    ○补行浙江、四川、两省大计。除卓异荐举。并不入举劾官员外。不谨官共十员。罢软官二员。年老有疾官九员。才力不及官八员。浮躁官五员。分别处分如例。

    ○丁酉。予故阵亡把总张养、祭葬如例。

    ○戊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大学士张廷玉、徐本、昨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