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一

    卷之五十一 (第2/3页)

。则草价更昂。将军标下兵丁额领之银。不敷喂马之用。未免拮据。著将春季三个月、驻防兵丁、所有草价。加增一倍赏给。一交四月。青草发生仍照旧例支领。至督抚标下、牧马草价。应否酌添之处。著该督抚妥议具奏。

    ○又谕。昔年广西等省。派往贵州出征兵丁。所借饷项。已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日、恩诏内豁免。闻广西平乐营兵二百名。于雍正十三年十月内、奉调起程赴黔。借支司库银三百六十一两零。此项在恩诏之后。例应扣还。但朕念兵丁出征劳苦。今军务告竣。应与众兵一体沾恩。将所借饷银豁免。不必扣缴。又闻土田州出征黔省目兵四百六十五名。于乾隆元年十一月内、在军前监纪处、借支银三百七十二两。制备冬衣亦系应行追缴之项。朕念伊等随征效力。今当加恩休养之时。此项亦著豁免。不必追缴。可即传谕该督抚知之。

    ○户部议覆、直隶总督李卫奏、筹办买补仓粮、赈济民食。查直属本年、低处秋田虽淹。而高阜平原。收获丰稔。民间粜卖。价值平贱。请不拘米谷高粱杂粮。按时价收买。照例搭放赈济。但本地所产米粮有限。若一时购买。恐于民食多妨。应于山东胶、莱、济宁等处采买。又奉天产米最多。亦请委员购办。倘奉天以上、年曾被偏灾。恐致米贵即将该处仓粮。酌量留备足用。其余交委员领回。留价采买、补还仓谷。再河南楚王、道口、二镇。系从直隶归并。均属米粮聚所。亦应一体知照。至宣化府属州县、应需米石。则于古北口外之热河、及张家、独石二口外地方。采买拨用。均应如所奏。得旨。依议速行。

    ○镶红旗蒙古都统申慕德、奏请热河训练兵丁。赏借三个月钱粮。俾得即备皮衣。分起前进。得旨。如所请行。

    ○免山东济南、泰安、武定、兖州、曹州、沂州、东昌府、等属、德平等三十三州县卫。本年旱灾、额赋银。二万五千八十两有奇。

    ○免陕西商南、山阳雒南、等三县。雹灾额赋有差。

    ○以故奉国将军鄂岳之子多福、照例袭奉恩将军。

    ○以鸿胪寺少卿严瑞龙、为湖南按察使。

    ○湖南巡抚高其倬疏报、桑植、澧州、安乡、安福、等四州县。开垦田地六十四顷八十八亩有奇。

    ○己酉。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德沛在甘肃巡抚任内、声名甚好。今已用为湖广总督。伊前所奏、开渠凿井、兴修水利等事。皆利益民生。爱养黎元之切务历来督抚、似此留心本计者。颇不多见但伊在任未久。各处工程。有大概告成者。亦有未曾就绪者。或有计议兴作、尚未举行者应寄信与大学士查郎阿、新任巡抚元展成、督率属员。接续办理。无废前功。其因时制宜之处。又在伊等临期斟酌。总以利济民生为要。元展成到任时。著查郎阿、将朕此旨传谕知之。

    ○户部议覆、两江总督庆复疏称、安属孤贫口粮。多寡不均。请照江苏之例。将额设孤贫口数。自戊午年为始。按名均给。每日各给银一分。共岁给银三两六钱。遇闰加增。小建扣除。均应如所请。从之。

    ○又覆、两江总督庆复疏称、扬、通等六府州属。额徵夏麦例系先漕徵纳。查各属产麦稀少。民间每多购买交仓。且按亩验派、仅止升合。州县亦难分款催徵。请改徵米石。随漕交纳。应如所请。从之。

    ○旌表守正捐躯之直隶蠡县民、宋狗儿妻李氏。河南新蔡县民、刘布妻李氏。陕西长安县生员、郭周翰妻陈氏。

    ○庚戌。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议覆户部左侍郎赵殿最等奏、遵旨查勘运河水泉闸坝。公同酌筹各事宜。一、修筑各湖圈堤查蜀山、马踏、马场、等湖。为潴水济运之要区。从前修筑圈堤。阅久低缺。请全行修筑。并建石闸涵洞。以时启闭。一、疏浚泉河。查诸泉距湖远近不等。必由泉河始达于湖。其达蜀山、马踏、二湖者、曰汇河、汶河、达马场、独山、二湖者。曰泗河、府河、皆水泉归湖之咽喉也。请每年于十月水落后。即查明于淤浅段落。募夫挑浚。一、定期筑坝挑河。请每年于十一月初一日煞坝。其开坝日期。以南漕船顶台庄闸为准。一、禁止紊乱漕规。以资宣蓄。查河水高下相悬。恃石闸为收束。如下闸未闭。上闸已开。势必一泻无余。请令沿河。镇道等、务遵漕规启闭。不得以儹运迅速。逼勒启板。一、酌修何家旧坝、以资宣洩。查汶河自戴村坝以下。分水口以上。有何家口地方。旧建滚水石坝一道。外有支河二道。与为通流。前总河朱藻奏准、于二支河口门、筑土坝二道。不使汶水旁洩。但春夏之交汶水浩瀚盈溢为虞。请于两道土坝内、各建涵洞一座。设闸板、以时启闭。一、武城之城根冲刷。应酌筹变通。查武城县城垣、在运河之南。其东北一隅、正当迎溜顶冲。城根日渐坍塌。前总河朱藻议准、于南岸修建砖工、以护城垣。但该处地系流沙。砖工易于冲裂。现在酌议、或于北岸另开运河一段。将旧河筑坝断流。或形势不便挑河。于该工上首、建筑水坝一座。挑溜开行。以护下工。请令河抚诸臣。饬河道勘明定议。均应如所奏办理。得旨。依议速行。

    ○又议覆、户部左侍郎赵殿最奏、据副都御史陈世倌、条陈东省运河事宜。一、东平州戴村坝、系引汶济运关键。陈世倌奏、明潘季驯建石坝时、有无玲珑原制。现在应否改建石坝。查山东通志、载潘季驯建玲珑石坝。是玲珑原系旧名。该处原有玲珑、滚水、乱石、三坝。惟玲珑最关紧要。雍正四年。学士何国宗等、查勘坝工。另筑石坝一道。坚密难以刷沙。水涨之年。民田受其冲溢。寻经总河朱藻、改作涵洞五十六座、以洩水势。是石坝终不可行。必须仍按玲珑刷沙之意。兼得截水济运之法。方保万全。今查勘涵洞泥沙壅积。请将中间用灰石填塞。两边各留八洞。下板拦束。再添设闸官一员。督率挑挖、专司启闭等语。查汶水上受泰安、莱芜、等九州县山水。源远流长。每遇伏秋水发。水从坝面滚泻盐河。若将中间涵洞填塞。遇汶水骤发。宣洩不及。沿河州县、必受漫溢。应请敕下河东总河再行详勘。其中间涵洞四十座。暂停填塞。其两边十六洞。挖尽浮沙。务见老土。如果坚实可垂永久。再行下桩铺石。俟经试一二汛后。请旨遵行。一、陈世倌奏、恩县四女祠滚水砖坝。仍改用砖工。并将支河挑浚深通。查四女祠、在运河东岸。旧有减水闸一座。支河一道。系洩运河涨发之水。后支河淤塞。闸亦废圯。经学士何国宗、奏建滚水坝一座。坝南修筑砖工。将支河照旧挑挖。因大水砖工坍卸。总河朱藻、用柴抢修。因成柴工。今陈世倌请仍用砖工。似可不必。惟原挑支河、至杨家庄而止。下流仍然不通。议从石坝口起、至德州九龙庙、应挑河泓一道砖工迤西、至三义庙、应帮筑土堤二百余丈等语。应令河东总河、饬令河道。于水落土乾之日。题请兴修。一、山东德州哨马营、设有滚水坝、引入支河、以洩运河异涨之水。原以佐四女祠宣洩之不及。缘支河受漳卫之水。挟沙带泥。水过积淤。是以未能畅洩。陈世倌奏、果有淤浅之处。重加疏浚。查支河口坝、面宽三十丈。以下渐束、至曹村堤口、仅宽十六丈。积淤愈甚。急宜挑挖。中间又有惠济一桥。仅高八尺。桥下石柱挨排。应请拆去。拔除桩石。设立官渡船一只。秋冬另搭草桥。以济行人。曹村堤口。应再开宽八丈。陈公堤缺口九处。一体堵筑。于迤南建石闸一座。再于支河南堤涵洞外。圈筑土坝一道等语。查陈公堤缺口九处。为民间私洩坡水。今一改石闸。遇有不肖官吏。司其启闭。转致病民。应令河东总河。悉心查勘。顺从舆情。另行请旨遵行。其筑坝挑河造船各事宜。均应如所请。得旨。依议速行。

    ○又议覆、户部左侍郎赵殿最等奏、遵旨会勘东省运河、水泉闸坝各情形。先是。御史马起元奏、山东、直隶、两省运河。水泉近多湮塞。闸坝亦已倾圯一摺。奉旨令侍郎赵殿最等前往会勘。至是赵殿最等奏称、东省诸河。现在畅流平流。彼此贯注。泉源四百三十九处。无不疏通。闸坝均属完固。应将马起元所奏、均无庸议。至赵殿最等所奏、运河石闸。共计四十八座。东西两岸斗门涵洞、及滚水坝、洩水桥等。共计六十七座。均关运道。现经逐一查看。除台庄等石闸九座、业经修理外。其戴庙、七级、柳林、新店、师庄、枣林、万年、顿庄、等闸内。有鴈翅渐蛰。或面石裂缝。两岸斗门涵洞内有满家三空桥、鴈翅低陷。六里石闸、闸面太低。恐碍行船。应如所奏。交河东总督等、次第兴修。并请嗣后各闸、如有石块脱落鼓裂之处。令该管官详报总河。会同该抚查验。随时修葺。从之。

    ○吏部议覆、御史舒赫德疏称、满洲蒙古郎中。升途稍隘。应照汉郎中之例。保举道府。查满洲郎中、向例以布按两司升用。若保送知府、官阶未相符合。请嗣后遇有保送道员之时。令该堂官与汉司员、一同保送从之。

    ○云南巡抚张允随疏报、恩乐县开垦夷田一十五顷九亩有奇。

    ○辛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吏部议覆太仆寺卿蒋涟奏、直省各官养廉、应令就近支领。查道府养廉、为数既多。若在州县支领。恐滋弊窦。其州县佐杂等。应如所奏、在该处徵银内拨给。接季册报。得旨。依议。州县以下等官养廉。于各州县就近支给。可省解司赴领之烦。仍令该管上司。不时稽察。毋得启豫领透支等弊。

    ○户部议覆、升任甘肃巡抚宗室德沛疏报、宁夏县属河忠堡、张口堰、本年河水冲决。淹没田禾。所有被灾男妇。无论大小。每名给与社仓粮三斗。应如所请。得旨。依议速行。

    ○御史明德奏、奸民富户。囤积钱文。勒价昂贵。请敕下顺天府府尹。并五城巡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