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十一

    卷之八十一 (第2/3页)

情形。增设官兵。应如所请。巩昌府属之靖远县。改隶移驻兰城之知府管辖。移驻兰城县属之宽沟堡。添设县丞一员。向无弁兵之金县。准于附近之临洮营酌拨把总一员。带领马兵三十名。守兵三十名分驻。从之。

    ○户部议覆、河南巡抚尹会一疏报、祥符等三十三州县额徵班匠等项。共银一千五百四十二两有奇。准其摊入各州县地粮银内徵收。从之。

    ○引见保送御史之刑部员外郎沈世枫、得旨。沈世枫、著记名以御史用。

    ○辛未。吏部议准、盛京工部侍郎希德慎疏言、盛京工部颜料库事务。请照盛京户部银库、缎疋库、公同办理之例。令工部银库掌领关防官、公同办理。从之。

    ○又议、贵州总督兼管巡抚事张广泗疏请、将黔省原属镇远县之臻洞司各苗寨。就近改隶凯里。丹江之打格等寨。就近改隶台拱。清江之高定等寨。亦近改隶古州。其田亩钱粮。除打格等寨。地系新疆。业已豁除外。臻洞司、桑郎、等二十一寨。实在成熟田四百八十六亩。应徵本色秋粮。令清平县、转移凯里县丞管理。应如所请。从之。

    ○户部议准、江西巡抚岳浚疏报、南昌等十九县。雍正十年、开垦田地。内上高、临川、戈阳、等三县。原垦田地并塘。十顷五十四亩有奇。现经坍改。所有额赋。应予豁除。从之。

    ○又议、贵州总督兼管巡抚事张广泗疏言、古州苗夷环处。兵米系粤西接运。厘剔宿弊、以归实济。一、贮米当委监收监放之官。每年所买米数。并价值运费若干。先行呈报。盘量收贮。至借给兵米。扣饷买补。俱令各营会同文员。监视收放。一、贮米当立推陈易新之法。借给兵丁米石。照原价运费。扣收补贮。不得额外加耗。年丰米贱。即将此米存贮。备下年接济。如借给尚有余存米石。于青黄不接之时。减价平粜。一、贮米当重盘查交代之责。积贮米石。并扣收买补米数。该管将备、于年底册报。遇有升迁。照例交盘。其挪移短少。并采买迟延者。即行指参。均应如所请。从之。

    ○兵部议准、调任两广总督鄂弥达疏报、广东雷州协、巡海遭风淹毙之兵丁何进。应照阵亡步兵例、减半给与祭葬银两。从之。

    ○正黄旗汉军副都统苏巴礼奏、世管佐领、雍正三年。设立家谱。远族概不准入。今办理世管佐领。竟有以远族未入谱者。因曾经管过。遽准备用。原编佐领亲弟兄之子孙。转以未经管过不准。夫远族接管之故。非因原编之子孙幼小。即系尚未生立。原非有应得之分。请敕下八旗。查明更正。除嫡派、及亲弟兄无嗣者。另行酌议外。其有嗣者。正陪备用。俱于原编佐领子孙。及亲弟兄之子孙。分别酌定。远族虽经管过。不准列入备用。得旨。此奏不无所见。著原议之王大臣。秉公详议以闻。

    ○奉天府府尹吴应枚疏报、奉天海城等九州县、乾隆元年实垦地二万三千一百九十八亩有奇。

    ○大学士前总理浙江海塘管总督事嵇曾筠疏报、浙江、临海、太平、天台、等三县、实垦台州卫原荒屯田共三顷四十三亩有奇。

    ○壬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奉皇太后幸重华宫侍膳。

    ○谕、武英殿写字需人。著尚书赵国麟等。在国子监肄业之正途贡生内。看其年力精壮。字画端楷。情愿效力者。选取十人。送武英殿、以备誊录缮写之用。其在监肄业。每月所领膏火之资。仍照旧给与。若有缺出。该监照例送补。俟数年之后。行走若好。该管王大臣秉公具奏。酌量议叙。

    ○吏部议准、盛京户部侍郎双喜疏请、添设该部金银库员外郎一员。协同原设郎中、办理收放。其员于该部司分员外郎内、拣选调补。即将该司分员外郎。裁汰一缺。从之。

    ○又议、工部奏称、该部乾隆元年、学习行走荫生永明等六员。二年期满。各行走勤慎。堪办部务。除照例移咨吏部、按班铨补外。请仍留本部行走。遇相宜之缺题补。应如所请。准其留部学习。惟双月应用人员。款项甚多。此等留部荫生。并非才识出众。若概行遇缺题补。各项人员。必致壅塞。应仍照例铨选。不准题补。从之。

    ○户部议准、甘肃巡抚元展成疏言、平凉府属额徵粮石。运供固原兵粮。缘相去道途过远。花户苦于转运。每石愿交脚价钱三百文。官为转运。请嗣后徵银壹钱。令该州县运送。不敷。在司库公用银内拨给。从之。

    ○又议准、甘肃巡抚元展成疏报、武威县本年夏禾被灾地、三千九百三十顷二十九亩有奇。除业经加赈外。所有应徵正粮草束耗羡银两。分别蠲免一二分有差。从之。

    ○礼部遵旨议、安庆巡抚孙国玺奏、本科两江应试举子。不遵场规。嗣后入场、不按牌名。及接卷后不归本号者。该提调查明。即行扶出。鬨聚多人、紊乱场规者。为首斥革枷示。试卷正草不全。例应贴出。其有意涂改鬼名。题诗写禀者。斥革治罪。至教官职司训士。以后诸生临场。如仍不遵约束。该监临官、将该教官指参。降一级调用。如学政于士子科举时。滥行收录。将该学政罚俸一年。从之。

    ○癸酉。皇太后圣寿节。遣官祭太庙后殿。

    ○上诣寿康宫、行庆贺皇太后礼。王大臣于慈宁门、众官于午门、行礼。

    ○诣皇太后宫侍宴。

    ○甲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大学士伯鄂尔泰等遵旨议准、御史程盛修疏请、京员七品以下之中书助教、学正、司务等官。中式进士。未经馆选、部用、暨以知县即用者。仍留原任。从之。

    ○户部议准、御史霍备疏请、严饬各省督抚、于所属州县办赈各员。实力奉行者。特予保擢。扣克侵渔者。据实指参。科罪定拟。不准援赃完减等之例宽免。从之。

    ○又议、大学士仍管川陕总督查郎阿疏言、甘肃小湾地方。雍正十三年。赏与移住瓜州之土鲁番回民耕种。去瓜州住堡。几及百里。请建筑小堡。令其就近安居。应如所请。从之。

    ○乙亥。上御乾清门听政。

    ○谕、据漕运总督托时奏称、浙江绍兴前后二帮漕船、一百五十七只。因乾隆二年。截留漕粮十万石。接济闽省。将粮船减存在次。旗丁等于未奉截留之先。领过漕截银、二万五千四百两。行月银、四千二百两。俱应追还。嗣经部议。从乾隆己未年为始。分作三年扣完在案。但查此项漕船。在先领过钱粮。俱为办公支用。逮减存之后。苫盖漕船。养赡家口。均系各丁设措应用。俱待本年应领钱粮。清还逋负。办理新漕。若于减半月粮扣除之外。再入年限扣除。则丁力不无竭蹶。倘蒙天恩、将该帮应领本年减半粮银、七千一百一十三两零扣除。抵作乾隆己未年应扣银两外。其余未清银两。自乾隆庚申年起。分作三年扣完。则各丁运费从容。不致拮据从事等语。著照托时所奏。将绍兴二帮运丁未清银两。自乾隆庚申年起。分作三年扣还。以纾运丁之力。该部即行文漕运总督知之。

    ○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奏、遵旨查明介福、庆泰、二佐领。一系康熙八年、佟国纲等移入上三旗时、由正蓝旗带来。一系康熙四十年、恩赐温宪公主。俱应照原定为勋旧佐领。杨姓、唐姓、秦姓、祖父远年丁册。开在佟姓壮丁之内。应作为带来奴仆。但自康熙年间。丁册俱开一户。且注有姻亲字样。与八旗开档养子不同。仍应作为另户。潘姓、傅姓、董姓、为佟姓带来投诚之汉人。俱为另户。并造入佐领根源册内。饬令名下画押。以杜后来争端。都统策凌。并不细查确据。辄作为带来人。又不将带来何项之人声明。实属不合。平郡王福彭。虽作为奴仆。仍未将另户户下查明。亦属疎忽。均应请交各该衙门分别议处。得旨。介福、庆泰、佐领缘由。既经王大臣等查明定议。著照议办理。平郡王、策凌、互相参奏。如果从公事起见。自于旗务有益。但因伊等素日有隙而有此举。且策凌于平郡王参奏之后。复行奏辩。词句乖张。更属不合。策凌著交该部严加议处。平郡王著交宗人府察议。

    ○吏部尚书性桂、以老病乞休。得旨。卿才品优长。简任铨衡。正资料理。览奏以老病求罢。情词恳切。著以原官致仕。该部知道。

    ○户部议准、调任福建巡抚卢焯疏言、遵旨查明田少丁多之平和、永安、清流、等三县、额徵丁银共一万一千四百八十两有奇。应照乾隆二年。该省南平县匀徵之例。每田粮一两。匀徵二钱。共减免银七千三两有奇。从之。

    ○礼部议覆、朝鲜国王李昑表请、颁发该国订正列传印本。查该国王先祖李倧、继立被诬。业蒙世宗宪皇帝昭雪。宣付明史馆。确考删定。并经先行颁发抄录列传。伊祖事迹。已有定论。且明史卷帙浩繁。刊刻尚未告成。应俟报竣之日。刷印颁示。至所进礼物。可否收受。或留准作正贡。请旨遵行。得旨。该国王请颁发伊本国列传。情词恳切。朝鲜列传。既已成书。著照所请、先行刊刻刷印颁给。以副朕柔远之至意。其进献礼物。停其收受。仍留准作正贡。

    ○两江总督那苏图奏、江南上江营房。从前并未定岁修章程。请照下江之例。一体酌给。得旨。著照那苏图所请行。该部知道。

    ○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奏、河东管河佐杂。除兼管地方之郑州州判等六员。属河东而实隶江南之沛县管河主薄等三员。均有养廉外。其余八十五员。未设养廉。请照江南河员之例。每员酌给银六十两。得旨。著照白钟山所请行。该部知道。

    ○漕运总督托时奏、粮艘回空。领运千总。督同正丁料理一切后。坐粮厅、监督衙门、给与限单。令其赶同随帮、管押南下。总押丞倅。引见后、部给限单。赶帮督押前进。逾限指参。得旨。著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以编修肇敏、充日讲起居注官。

    ○以镶白旗汉军参领王进泰、为镶黄旗汉军副都统。

    ○丙子。谕、近年以来。直隶地方。收成歉薄。民食艰难。从前议开海运。以资接济。续经奉天将军额尔图、奏称锦州等处、米谷加贵。请永禁海运。部议准行。比时朕降谕旨。今岁直隶收获平常。仍照朕旨行。明岁再照伊等所请行。朕闻秋冬收获之后。各商民携带资本。前赴海城、盖平、等处。采办杂粮。祗因时届隆冬。海风劲烈。舟楫难行。已将所买粮石。收贮各店。春融装运。该商民惟恐地方有司。遵照明年停运之议。闭遏留难。甚为惶惧。朕思商民此粮。购买在先。暂时存贮各店。不应在明年禁止之内。且奉天素称产米之乡。虽因贩运过多。价值视昔加贵。然较之直隶歉收之地。待粟而炊。其情形缓急。实相迳庭。著俟明年内地麦熟之后。再海运禁止。此亦酌盈剂虚。有无相通之道。该部可即行文传谕直隶总督、奉天将军等。并出示令商民知之。

    ○户部议覆、大学士仍管川陕总督查郎阿等疏言、陕西捐谷事例。原题未尽协宜。酌核改正。一、前抚臣崔纪、于各属州县议捐谷共四十三万石。汉兴、绥德、等六府州县。不议捐贮。请按计情形。定额捐收。应如所请。除分别州县大小繁简。并原未议贮谷之府州县。一例酌量捐贮外。其不近水次之州县。加倍贮积。共捐贮谷三百二十九万二千石。一、陕西多种杂粮。崔纪止令交纳谷麦。所出无多。谷价必贵。请通融收贮。应如所请。米豆麦三色均纳。一、各属粮价。贵贱不齐。崔纪议令通省每谷一石。折银五钱。麦一石。折银一两。殊未平允。请酌定数目。应如所请。照各属时价。酌定捐收。一、陕西捐监。向来名数有限。请外省之人。亦准捐收。应如所请。在陕之商贾子弟。愿捐者准其报捐。一、榆林、延安、绥德、三府州属。地届极边。徒恃捐监。恐难足额。请分别品级。加捐封典。查停止捐纳。独准捐监。原为广育人材而设。至封典出自殊恩。非可幸邀。应无庸议。一、捐收谷石。费用繁多。崔纪议捐监一名。收公费银一两。实属不敷。请酌量加增。应如所请。捐监一名。收公费银四两。二两留本省充公。二两随季册解部。一、粮石存仓。盘折鼠耗。势所不免。陕省向无额外收耗之例。请量予开销。应如所请。次年以后。三年之内。每石每年、准其开耗一升。三年后、不准再开。一、沿边仓储。较内地尤为紧要。崔纪因议捐贮。停止采买。现今陕属州县。年多丰稔。请仍及时采买。应如所请。将榆、葭、所属州县、库贮银两。发给粮价平贱处采买。价昂即行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