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十三

    卷之九十三 (第3/3页)

运生息。以为赏给红白之用。今添设防兵一千二百名。人数众多。请量增滋息银四千两。其收放赏犒报销等务。令热河副都统管理。从之。

    ○铸给钦差张家湾、转运云南省铜觔监督关防。

    ○甲戌。谕、朕爱养元元。时以轻徭薄赋为念。凡遇各省应免钱粮之处。一经查确。即予蠲除。以纾民力。至于旱潦为忧。则多方筹画。蠲赈兼施。期登斯民于衽席。此中外臣民所共见共闻者。前御史罗弥高。条奏贵州遵义府浮粮一事。朕恐其有累民生。乃地方应行豁免之项。特交与硕色、张广泗、会同详查具奏。今据硕色、张广泗、将从前原委。及现在情形。一一查明具奏。是此项皆有地有粮。并非额外加添、应行豁除者。罗弥高以本地之人。挟私妄奏。情事显然。若不加以处分。则科道等、托建言之名。假公济私。此风断不可长。罗弥高著交部议处。并将此传谕众科道等知之。

    ○刑部议覆。巡察黑龙江等处员外郎德敏奏请。颁发黑龙江、默尔根城、律例一部。徒罪以下。照例拟结。军流等犯。拟定移咨将军。覆核报部。不符、提讯。至斩绞重案。照例定拟解审。宁古塔、伯都讷、三姓、副都统衙门。一体遵行。从之。

    ○工部等部议覆。大学士伯鄂尔泰奏称。详勘运河运口情形。按旧运口。直对清口。新运口。在旧口之上。湖水由裴家场引河。东北直趋清口。入运之水。仍系回流平缓。议者泥于湖水三分济运。以为新口移上一二里清水入口。先已傍洩七分。三分抵黄。无怪黄水倒灌。不知上年黄水异涨。非因改建新口。以致倒灌。惟新口之外。挑水坝稍短。清水盛旺。或恐溜宽。只宜再筑长坝。不必仍开旧口。至于运河。自新口内。头二三坝。向东转北。即天妃闸。为旧河。自三坝向东南湾转而北过越闸。为新河。旧河直捷。新河纡曲。今新建闸坝未开。漕船应行旧河。以利挽运。再新河、于天妃闸下。重建通济、福兴、二闸。随时启闭。每岁漕船过后。河水充溢。则开放新河。使之两河并行。以分水势。湖水涨溢。则先闭旧河。再闭新河闸座。以待水消。庶几新旧两河。可以交用。至运河内。向有淤垫处。清流通畅。半已汕刷。俟秋汛后勘明情形。再令河臣及时挑挖。均如所请。从之。

    ○安徽巡抚孙国玺奏。安省早禾被旱。亟应豫备。当委员前赴湖广。领运备用米石。所有应解谷价。现在库项不敷。请饬该省督抚。查明价值报销。毋庸安省拨解。报闻。如所请行。下部知之。

    ○旌表守正被戕之山东沾化县民高之兴妻、刘氏。

    ○乙亥。吏部议准。陕西道监察御史伊克善奏称。向例九卿会议。于齐集坐班时。主稿衙门书吏。先念汉稿。议定后。笔帖式复念清稿。然后画题。今九卿会议。只念汉稿。恐清话日疎。应请仍照旧例。从之

    ○挑筑江南甘泉县、邵伯镇、临湖引河二道。并汇流引河之菜花港、馆驿前、二郎庙、鳅口、四港。及宝应县黄浦闸座。从钦差总办江南水利事务汪漋等请也。

    ○河南巡抚尹会一疏报。乾隆二年各属开垦荒旱地。三十一顷六十亩有奇。

    ○大学士等议准。国子监司业李光墺奏。各省被灾地方。蠲免赈济。书役扣克冒领。该州县漫无觉察。应照书役侵欺钱粮。不行查出例。降二级调用。至平粜借谷。书役包买勒掯。该州县不行查察。应照监放兵饷。失于查察例。降二级调用。知情容隐者。照纵役贪赃例革职书役人等。按律治罪。从之。

    ○户部议准。青州将军钦拜奏。八旗世职。放为外任者。请将本身俸米。除照现任支领外。余剩留京支给。以资养赡。从之。

    ○刑部议准。湖北巡抚崔纪疏称。凡声明情有可原之夥盗。年止十五以下。实系被人诱胁随行上盗者。无论分赃不分赃。俱问拟满流。从之。

    ○是月。大学士伯张廷玉议覆。左都御史陈世倌。豫筹山西仓谷。并蠲免江安二省耗羡。得旨。山西豫筹之处。著行文石麟。令其酌量地方情形。即速奏闻。

    ○兵部侍郎班第奏。沿途至山东得雨情形。得旨。所奏俱系实在情形。京师已得沾足雨泽矣。想东省、自必亦邀天恩也。

    ○直隶总督孙嘉淦奏。顺天、永平、承德、所属州县。连日得雨。二麦成熟。虽各处蝻子。生发甚多。已饬兵民等以蝻易米。百姓无不踊跃。惟是麦收之后。急需透雨。则蝻孽不生。而秋禾皆得布种。得旨。所奏俱系实在情形。知道了。朕盼望膏泽。日夜焦劳。因而自省。并以及卿。实不知我君臣如何修省。而后可得及时雨泽也。若旬日不雨。则大田亦难保矣。奈何奈何。

    ○又奏。抚绥穷民。现在设法招徕。借耔耕种。得旨。所奏俱悉。卿以实心行实政。将来自必仰邀天佑。但患卿智虑未足。耳目未周耳。然此病非特卿也。恐朕亦未免有此。

    ○又奏。宣化、永平、广东、等府。距京辽远。各营饷银。请于道库内领给。得旨。此奏似属可行。卿其具题前来。

    ○又奏。屡次得雨。得旨。朕实欣慰。而不敢遽以为喜者。以秋成尚早也。卿亦当存此意。

    ○又奏覆。那苏图办理蠲免钱粮事。南北异宜。不便比照。得旨。知道了。原为地方情形互异。是以令卿酌办也。

    ○又奏。直省原定捐监。本色额数过多。请酌量折减。俟秋收后、定谷价以定捐数。得旨。俟秋成再行。其见亦是。但轻减之数过多。则将来难于归部矣。比目前略减为是。

    ○两江总督那苏图奏。安庆各属望雨。及扬徐等处被雹。借给耔种。得旨。览奏俱系实情。惟应尽人事以应天。不可因过于望雨之切。而有过中之念。与夫信左道以祈雨也。朕屡试而验。故以告卿。

    ○又奏。各属得雨耕种情形。得旨。览奏朕怀稍慰。但不知安庆何如耳。豫筹调剂处。总当留心。不可因已得雨而忽视之。

    ○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奏。黄河水势长发。各工修防平稳。得旨。前据白钟山奏报。黄河有漫溢之处。朕正为南河廑念。览此奏。稍慰朕怀矣。

    ○江苏巡抚张渠奏。米价高昂。酌买小麦。贮仓接济。得旨。此见甚是。知道了。

    ○安徽巡抚孙国玺奏。各属雨泽歉少。栽插难施。应筹画抚恤。得旨。知道了。赈恤之事。不可不竭力妥办。而灾伤之后。尤宜加之意者也。

    ○又奏。各属得雨播种情形。得旨。览奏朕怀诚慰。但不可侈然自足。益当修省以尽人事。至劝民及时耕种。与夫豫备赈恤之事。虽汝自然妥办。而朕犹虑有未到之处也。勉之。

    ○闽浙总督郝玉麟奏。各属得雨。禾麦有秋。得旨。所奏俱悉。闽省数年以来。仓贮颇虚。值此丰收之年。益当撙节。以期实仓廪。为第一要务也。

    ○湖广总督宗室德沛奏。察看永州新任总兵冯廷雄。谙悉营伍。实能胜任。得旨。知道了。冯廷雄是一守有余而为不足者。仍应留心试看之。

    ○又奏。添设巴陵县等处管堤主簿。得旨。多设冗员。非善政也。且行之已久。并无废公事之处。何用更张耶。

    ○湖南巡抚冯光裕奏。长沙府考试生童齐集。聚众滋事。得旨。此等劣生。乃儒门之莠。正宜严治以儆其余。若谓士林不可以无礼待之。则刁风渐炽。将大为士林之害矣。

    ○河南布政使朱定元奏。自黔抵豫。察看二麦有秋情形。得旨。欣慰览之。该省麦有七成之收。亦不为歉。亟需撙节积贮。以为余三之计。不可耗之于躧麴也。豫省大有此弊。可告之该抚。亟力除之。

    ○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奏。黄河水势骤涨。堤工漫溢。得旨。知道了。其漫溢处所。有伤田庐人畜否耶。何未奏及。摺到。即明白回奏。

    ○川陕总督鄂弥达奏。各属缺雨。并宁夏地复微动。宜豫筹民事。得旨。所奏俱悉。宁夏灾伤之余。如何再禁得旱乾之厄。所有赈恤之策。早为筹画方可。

    ○又奏。陕省民资面食。请嗣后如拨仓粮。先尽小麦支放。米麦平抵。如应用谷者。麦一石抵谷二石。得旨。此议甚为妥协。知道了。

    ○两广总督马尔泰奏。粤省场灶。收买余盐。任其壅积。融化堪虞。请寄贮各埠。鼓励商人认销。得旨。如此方是实心任事之道。著照卿所请行。将奉旨处咨部知之。

    ○署广西巡抚安图奏。到任后、各营弁兵。操习成熟。得旨。览。勉力为之。还朕一实字方可。

    ○云南总督庆复奏。安南国奸人。自称都铜交江王。纠众散布流言。除会衔具咨安南国王外。饬兵分堵隘口。加谨防范。得旨。如此办理。甚合机宜。得驭外夷之道。但此咨去后。彼若有求兵之请。则不可骤然发兵。祇应速行奏闻。亦以请旨为辞告彼。而固守边界。则得矣。

    ○镇守贵州古州镇总兵韩勋奏。民苗安堵情形。得旨。览。军苗相安之时。即应为消患弭祸之虑。不然。俟其有事。然后筹之。不已晚乎。慎之。

    卷之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