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三

    卷之一百三 (第2/3页)

建澄海协副将杨恩、为广东高雷廉罗总兵官。

    ○甲午。上御洞明堂。勾到直隶、山西、情实罪犯。停决直隶斩犯三人。绞犯八人。山西绞犯四人。余四十二人予勾。内已勾之直隶斩犯纪怀让。寻据直隶总督孙嘉淦奏称、纪怀让、因劈伤无服族弟纪五月身死。经前督臣李卫拟斩监候。屡经秋审。俱拟情实。今据正定府知府陈浩详称、纪怀让、实非正凶。现在飞提覆审。合先奏明。得旨、如所请速行。下部知之。

    ○礼部议覆、甘肃巡抚元展成疏称、皋兰虽改州为县。人民籍隶如故。读书应试者。并无稍减。若止以十二名学额录取。为途太狭。请将皋兰县学。准照兰州原额。取进文武童生各十五名。应如所请。从之。

    ○云南总督公庆复奏、审明交贼矣长等。起事投诚情罪缘由。请将矣长等、交安南国王发落。得旨、安南系本朝属国。今既将矣长等、情罪审明。即可定拟完结。该督复请送交该国王自行发落。殊未妥协。此案或即行办理。或少待该国事定报闻之后。再行定议。著军机大臣等议奏。寻议交贼矣长等。畏惧官兵。又见告示。许其陈诉。率众来投。既经审明。即当治以应得之罪。方合天朝为属国处分叛人体统。且前经该督等出示榜文。有许以不死之语。若仍送至彼国。势必尽诛。则督镇诸臣。未免失信。应令该督等。即按律分别定拟。请旨发落。仍将矣长等治罪之处。咨该国王知之。得旨、是。依议。

    ○予内大臣正红旗蒙古都统扎克丹致仕。

    ○乙未。上诣大高殿行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

    ○还宫。

    ○丙申。谕军机大臣等、岳钟琪、傅尔丹、马兰泰、均系军务获罪之人。岳钟琪、傅尔丹、既加恩宽免。马兰泰、亦著从宽释放。

    ○丁酉。谕户部、据直隶提督永常奏称、今岁口外收成。较之往岁、倍为丰稔。八沟等处、民间杂粮甚多。艰于出粜。一切纳粮办公。及御冬卒岁之资。苦于无措。似应乘此粮多价贱之时。令地方官。在于八沟等处。按市价给发官银。采买杂粮数万石。分贮口外各仓。以备丰歉不时。且以接济民用。实于公私两有裨益等语。今岁直隶州县。年谷顺成。而口外尤称丰稔。实可庆幸。永常既称民间粮多价贱。艰于出粜。则讲求积贮。正在此时。上年曾有遣官于口外买运粮石之事。颇于民食有济。应著户部酌量给发帑银数万两。交与永常。令其会同地方官。采买口外杂粮。分贮附近各仓。以为地方储蓄。并使民间得价。以资岁底用度。其如何妥协办理之处。著户部速行定议具奏。寻议。先拨库银二万两。发交该提督、一面行文直隶总督、委员会同提督采办。贮仓备用。如将来价长。即报部停止。倘仍前平减。可以多贮。再请拨给。得旨、依议速行。

    ○谕曰。翰林院侍读王图炳、在内廷效力年久。今因年老。恳请回籍。著赏给詹事府正詹衔。准其回籍。所进缮写书籍、留览。著赏赐内造缎二端。宁绸二端。

    ○礼部疏请、冬至应行庆贺皇太后礼。得旨、是。照例行礼。

    ○戊戌。上奉皇太后幸重华宫、进膳。

    ○谕大学士等、据天津总兵黄廷桂奏称、臣养母陈氏、系从堂婶母。将臣自少过房。虽系养老归宗。而慈爱同于所出。以养以教。备极辛勤。臣是以幸获有成。叠邀恩遇。前岁恭遇覃恩。臣请将本身妻室应得封典。貤封养父母。未蒙俞允。今接阅邸抄。因贵州苗疆一案。蒙恩议叙。赐臣加衔一等。臣展转思维。倘蒙天恩。准臣咨部貤封养父母。则臣万不敢再叨议叙之旷典。伏乞敕部注销。庶臣心得以稍安等语。黄廷桂所请、情词恳切。著照伊品级、赏伊养父母封典。其议叙加衔之处。亦不必注销。

    ○己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理藩院奏进、厄鲁特扎萨克多罗郡王和硕额驸阿宝之妻和硕格格、将额驸之曾祖顾实汗所传玉印进呈。谕曰。此玉印、乃额驸阿宝曾祖顾实汗所遗之物。今既进献朕躬。即如朕收受。将玉印。仍交付格格收藏。令其子孙永远供奉。

    ○户部议覆建威将军王常等奏、巡察归化城员外郎色楞、前奏归化城、托克托城、请开捐监事例。经部行令会同都统、山西巡抚、妥议具题。查口外地方。俱系各省民人。前来贸易居住。岂肯远涉赴捐。且米价低昂难定。办理捐纳乏员。种种未便。开捐实属无益。又近经副都统甘国璧奏准、由山西巡抚处解送银两。于丰收之年。就近采买粮石备用。所有绥远城等处开捐监生之例。应如该将军王常等所请停止。从之。

    ○礼部议覆。盛京礼部侍郎德福等奏养息牧牧群事务。年来生息但能足数。未见蕃孳。由于养息牧牧群。系蒙古地方。现在补放者、系满洲官员。不晓蒙古言语性情。不悉游牧利弊。请于蒙古旗员内拣放。并称奉天蒙古旗员甚少。请于京中八旗蒙古旗员内拣放等语。伏思牧群事务。祗贵得人。原不必分别满洲蒙古。但养息牧地方。牧长余丁等。俱系蒙古。若以蒙古官员管理。言语性情相合。自无欺隐遗累之弊。应如所奏。俟有总管副总管、缺出。京中八旗都统。即于应升之蒙古各员内。拣选勤慎知牧事者。每旗各一员。咨送兵部带领引见。听候补放。又该侍郎奏请定为升缺。总管定为四品。副总管定为五品等语。查定例牧群孳生合数外。有多得者。该管官交部议叙。仅合数者、停。缺额者、留任。限一年赔足。限内不完者。从重治罪。是功过已分。而各员仍未尽力者。以任满虽有处分。而在前尚无奖劝之故也。应如所请。定为升缺。遇缺出。各都统于五品旗员、并世职内、拟补四品总管。六品旗员内、拟补五品副总管。三年任满回旗。照品食俸。遇升缺升用。至左右翼长。该侍郎奏请给八品虚衔。咨部注册。不但使之顾惜廉隅。并可使群牧帖服。亦应如所请行。其牧群生息。仍由盛京礼部、稽查督理。从之。

    ○庚子。礼部疏请、崇庆慈宣皇太后圣寿节。恭行庆贺礼。得旨、是。照例行礼。奉皇太后懿旨。今年停止筵宴。

    ○辛丑。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朕驻跸南苑。部院八旗等衙门。著照圆明园之例。轮班奏事。天气寒冷。吏兵二部轮班之日。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不必前往。

    ○谕、军机大臣等、朕闻河南陈许一带。有老瓜贼。汝宁地方。有卦子贼。多系凤阳等处往来大盗。而卦子贼、则出自汝宁府、及光州等处。由豫省直至湖广、山、陕、出没无常。男女同行。骡马资装甚盛。专藉妇女假扮医巫。入人家室。盗物潜逃。无由捕缉。此等匪类。汝宁等处。每至冬间。则回本籍。所当密为严拏。勿使漏网。以安良善者也。又闻山东与豫省接壤之桃源镇。特设同知一员。专司捕盗。其地积盗甚多。每岁春间。出外行劫。冬底归家。地方官未尝不知。而行踪诡秘。欲拏无据。若于冬月岁暮之时。密行恰察。方可弋获。应令豫抚密咨东省。饬令该同知。预行确访。及时搜捕。以清盗薮。以上三项、皆朕得之访闻者。尔等可字寄尹会一、令其用心料理。不可疎忽。至于应行知会邻省之处。即著尹会一、传朕谕旨。密寄去。勿令漏洩。以致远扬。更不可以介在邻封。互相推诿。凡为地方大吏者。不能除盗安民。何能辞旷职之咎耶。

    ○又谕、闻河南总兵柏之蕃、年老昏瞆。营伍废弛。著革职。

    ○又谕、王鸿勋、在山东河道任内时。有人奏其居官办事。致饬于外。而中无实际。是以朕照例令其内升。以徐徐试看之。后据白钟山。奏其在工多年。谙练河务。其实心供职。为河员中之难得者。朕思若将王鸿勋命往河东。仍隶白钟山属下。恐伊已有成见。未必能得其居官之实迹。伊既久任河工。特命往江南、交与高斌、再加试用。王鸿勋、果否谙练河务。并居官如何之处。著高斌据实陈奏。

    ○理藩院侍郎觉罗勒尔森奏、军站额设驼只。除驮驼、原报该总管查核外。其骑驼、每年共滋生若干。并补存实数。应令该总管、饬台员按季豫报。由该总管年底核实报部。仍于三年奏销案内声明。从之。

    ○命盛京工部侍郎法敏、赴北路军营。管理粮饷事务。

    ○壬寅。谕军机大臣等、据李绳武奏称、噶尔丹策零、复差哈柳等为使。前至哈密军营。约十二月初旬到京。使者到时。有应议之事。著额驸策凌、即起程来京。其军营印务。著海兰暂行护理。

    ○谕曰。额驸策凌。现令来京。军营大臣较少。阿岱到时。海兰暂不必起程。俟额驸策凌回去后。再行来京。

    ○宗人府奏、和硕理亲王弘皙、因罪革退。其王爵、请令何人承袭。得旨、弘<?日为>、著封为郡王。

    ○准和硕庄亲王允禄请、仍以宁和、袭封奉恩镇国公。

    ○户部议覆、升任闽浙总督郝玉麟疏称、前任温州镇总兵施世泽奏、温州镇标所辖之乐清、瑞安、平阳、大荆、温州城守、镇标中、左、右、及磐石等、九营。军械现俱整齐。议将余存公粮。买谷贮仓。借给兵丁。于兵食得以接济。应如所请。将余存公粮。动支银六千五百三十九两。购谷一万三千三十八石。存贮各营。每兵一名。按月借谷六斗。价银分作六个月扣存。于秋成后、购买还仓。至各营既存贮谷石。仓廒在所必需。应如所请。即于公粮银内。动支兴建。从之。

    ○兵部议覆、刑部右侍郎韩光基、工部右侍郎索柱等奏、每年春秋二季。正当刨参人等。送米回山之时。各边口章京、俱赴沈关领钱粮。一切巡缉。诿之领催。请改派笔帖式前往等语。查该章京、承办边口事务。不可擅离。应令该将军侍郎等。遇支领钱粮时。派笔帖式。予限关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