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十一

    卷之一百十一 (第2/3页)

与原设之黄河同知。下北河同知。画地分防。从之。

    ○以故鄂尔多斯、扎萨克贝子、罗布藏之子、那木扎勒多尔济、袭爵。

    ○以故哈密、扎萨克贝子、额敏之子、玉素布、照例袭封镇国公。

    ○丙申。遣官祭贤良祠。

    ○工部议准。直隶河道总督顾琮等奏称、先据河东总河白钟山奏请。漳河复归故道。则卫河不致泛溢。为一劳永逸之计。查漳水自康熙四十五年间。因卫河水弱。引漳由山东馆陶县入卫。以济漕运。后缘全漳入运。漳、卫、汶、三水会合。浑流奔赴。以致卫河难以容受。每有涨溢之患。此白钟山所以有改复漳河故道之请。臣等公同确勘。漳河改归故道。则山东德州以下。直隶沧州等处。可免冲溃。实于运河有益。惟是和儿寨东起。至青县鲍家嘴入运之处止。计程六百余里。河身久经淤浅。两岸居民稠密。若益以全漳之水。别无减河分流。势难容纳。则漳水改由故道。于直隶不能无患。然不由故道。于山东亦不能无患。惟有分洩防御。使两省均无所害。庶为经久之图。请将直隶元城县之和儿寨村北。原有河沟一道。饬令地方官。严禁小民。不许筑坝拦水。听其宣洩。以分水势。又自钩盘河入老黄河之处起。至海丰小泊头潮河止。凡直东两省地方。俱请挑挖子河。务使一律深通畅流。以洩暴涨。并将临清、恩县、夏津、武城、德州、一带民修堤埝。照东省官堤之例。请帑修筑。从之。

    ○直隶天津镇总兵官黄廷桂奏、防护田村弁兵。日用不敷。请照监修昌平州白羊炮局弁兵之例。按日赏给银两。以资养赡。得旨允行。下部知之。

    ○以故奉恩镇国公诺音托和之子斗宝。照例袭封奉恩辅国公。

    ○丁酉。孝昭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吏部议准。理藩院奏称、唐古忒学助教。应准授为额设之缺。照国子监八旗官学助教例。给与从七品品级。从之。

    ○礼部议覆、陕西学政嵩寿疏称、宁夏府属新渠、宝丰、二县。既经裁汰。其文武童生。随原籍灵州、宁夏、宁朔、中卫、平罗、五属应考。若不将二县入学原额。酌量分拨。不无人多额少之叹。应请将新、宝、二县。文武童生各十二名原额。于宁夏府学、拨增八名。灵州、中卫县、各增四名。宁夏、宁朔、二县。各增三名。平罗县、增二名。俾得奋志上进等语。臣等伏思新、宝、二县招徕之民。从前原系夏、朔、等五州县人民。今既拨归本籍。其户口原不加多。且各该州县。较之人文繁盛之地。尚属有间。若将新、丰、两学二十四名之额。尽数拨增。未免太浮。应遵照雍正六年。奏定新、宝、两县附入平罗考取十六名之额。统于灵州、宁夏、宁朔、中卫、平罗、五州县内。视人文之多寡。酌量增取。将八名分隶各学。再将八名拨入宁夏府学。以符该省大府之额。仍令该学政凭文拔取。宁缺无滥。其武童。亦照文童之例考取。从之。

    ○戊戌。详定下河等处修建疏浚事宜。工部议准。总办江南水利工程大理寺卿汪漋等奏称、咸水东来之患。惟天妃口。与白驹三闸。为甚。天妃口。向无闸座。应建。白驹三闸颓坏。应并拆建。其沿范堤一带之丁溪等闸。内有上岗、北草堰、二闸。俱颓坏。更在串场河里口。开闸则不免咸水内灌。闭闸则盐艘不能遄行。应移建串场河外口。其余各闸损坏者。应修葺完整。又盐城之东塘河。及上岗、草堰、二闸。内外河道。并阜宁、山阳、宝应、兴化、泰州、各属河道。俱淤浅。应一并疏浚。高邮、宝应、现议添建三闸之处。宽阔散漫。应将河头略为挑浚。引入下游河道。至串场河。及溱潼河、新河、旧河、俱浅阻、应一律挑浚。其沿串场河之范堤。及拼茶、角斜、二场堤工。俱逼海滨。残缺处多。应加宽厚。坚筑夯硪。又扬州之芒稻闸。下抵通州。河道浅涩。应挑浚。城东沙灞闸河淤垫。应疏浚。其闸板损坏者。应修整。城南扬子桥。闸底过高。不能通流。应落低三尺。其闸墙坍卸。底石冲动。亦应收小修葺。又九属田亩。毗近河渠地方。应于两岸修筑田圩。各高四尺。底宽八尺。项宽二尺。以作堤防。该管地方官。实力董劝居民。每年于农隙时。如式修筑。如有俸满应升之员。准以升衔留任。俾得专力修筑。限于三年内。一律告成。将各员劳绩。分别具题。量加议叙。从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