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二十六

    卷之一百二十六 (第2/3页)

量升转。查归化城等处。协办笔帖式人员。原系拣选发往。应如所请。嗣后任事满三年。勤劳供职者。该管上司据实保举。送部带领引见后。仍回原任。其奉旨记名者。应升缺出。吏部与在京人员。一并缮写名单进呈。恭候简用。从之。

    ○礼部奏、平郡王福彭之父讷尔苏病故。奉旨著照王爵办理。可否照例传知齐集。并题请赐恤。请旨遵行。得旨。著散秩大臣一员。带领侍卫十员。往奠茶酒。郡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照例齐集。读文致祭二次。余俱不必行。

    ○理藩院奏、喀尔喀亲王额驸敦多卜多尔济。请进京请安。得旨。著行文询问额驸敦多卜多尔济。伊素有足疾。此时若已痊愈。可以来京。即令其来京。若犹未愈。即不必来京。

    ○丙子。谕、从来安民之要。莫先于弭盗。而诬扳之弊。使盗贼逞其奸。良善受其害。尤不可不严为防也。盖盗贼中狡黠者多。平日之窝夥。不肯实供。每诬扳素封之家。及向有嫌隙之人。以图陷害。而捕役从中播弄。借此索诈。弊端百出。纵有司审出诬扳实情。准予省释。而被拘候审。已不胜扰累矣。朕思各省臬司、为刑名总汇。审理盗案。是其专责。当檄行所属。凡盗贼供扳窝夥。必先详加讯问。得有确据。方可拘拏。随到随审。如系诬扳。立即省释。并将诬良之盗贼。先行重惩。以免再有妄扳。至于是盗是良。虽本人口供。难以尽信。而其人平日行止如何。邻里断无不知之理。虚心传讯。自无遁情。倘有应搜贼赃。务令委员往查。不得专任捕役。以启藉端抄掠之弊。各省督抚转饬臬司、实力奉行。以副朕息盗安良之至意。

    ○又谕、楚粤两省。蕞尔苗人。猖獗不靖。半载有余。官兵擒剿。尚未竣事。夫苗之为贼。本非钜冠。利则鹰攫。败则兽散。东攻则西奔。南诛则北窜。今之不能荡平者。在于兵力之不齐。非关贼势之凶猛也。查楚省出征官兵。一万余员名。防护各处者十之七。进剿逆寨者十之三。其零星四布。惟以坐守为事。而提兵对敌。又不能穷追极搜。是以寨频克。而弃寨逃避之贼。犹足以为民害。其报捷之文。不过云斩获数人。割耳记十数人。余则奔入深箐。难于追剿而已。夫苗可以入深箐。官兵独不可以入深箐乎。至于粤省。则以附近省城百里之逆苗。不能早为剿扑。并不奏闻。及至报捷。又多粉饰之语。纵使苟且完结于目前。将来难免后患。此皆两省督抚提镇。办理未善。不知机宜之所致也。张广泗素有干济之才。于苗疆事务。更所熟谙。今既到军前。定能体察情事。调度合宜。但须事权归一。方可以资弹压。用是再颁谕旨。凡在军前文武。无分楚粤。自提督总兵官以下。俱受张广泗节制。一切功罪。听其赏罚。应奏闻者奏闻。应办理者办理。该督抚等、俱不得掣肘。并著该部将钦差大臣关防一颗。遣官驰驿送往。

    ○吏部等部议覆、浙江巡抚兼管盐政卢焯奏、新设浦东、龙头、玉泉、三场盐大使。请各照字样给予印记。至西路分设一场。拟以黄湾命名。三江分设一场。拟以东江命名。曹娥分设一场。拟以金山命名。新设崇明巡盐一缺。拟名崇明巡盐大使。以上四员。请一体给予印记。新设各员俸银。于就近县分正项内支给。衙署旧有者。止须修葺。原未建署之黄湾、金山、二场。请确估建造。应如所请。从之。

    ○刑部等部议覆、御史永寿奏、佐杂微员。审理事件。如有应行夹讯者。系上司批发。详明改委印官。系印官批发。呈明掣回。违者即行题参等语。应如所请。佐贰官如违例妄动重刑。致被夹之人已死者。照例革职。未经致死。降三级调用。又捕役诬拷。定例綦严。乃藐玩之徒。并无畏忌。亦应如所请。点充番捕。务令该管官查明来历充补。差缉案犯。一人不能拘拏。应回明该管官。另点帮差。如有私带匪徒者。杖一百。革役。至捕役拏获窃盗各犯。擅自关禁锁系。先行取供者。应照私拷例。减一等治罪。该管官纵容徇庇。交部议处。从之。

    ○调任兵部尚书署两江总督杨超曾议覆、给事中朱凤英奏、安省庐凤地方。于秋麦小米之外。别无所种。原野萧条。百无一有。宜广植树木、以收山泽园林之利。栽桑种棉。以资纺绩。谷麦之外。兼种杂粮等语。应如所奏、令地方官勤加劝导。就地势之高下。广为种植。宅边陇畔。遍栽蔬果。通衢官路。多植槐柳。务使尺田寸土。皆无闲旷。庶数年之间。民气渐复。得旨。如所议行。该部知道。

    ○丁丑。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奉皇太后还畅春园。

    ○谕、上年山东有被水歉收之州县。朕屡降谕旨。令地方官加意抚绥。幸今岁雨旸应时。收成丰稔。惟是荒歉之后。元气未复。其被水较重之东平、东阿、嘉祥、汶上、寿张、济宁、金乡、菏泽、单县、曹县、濮州、范县、馆陶、等十三州县。有带徵之漕项等米。三万三千三百余石。改徵之黑豆。二万二千四百余石。俱应于今年徵收还项者。朕嘉惠小民。著将此二项米豆。分作庚申、辛酉、两年。随同各现年应完之项。带徵全完。则民力宽舒。不致竭蹷。该部即遵谕行。

    ○又谕、今日大学士等拟写山东宽期带徵米豆。以纾民力之谕旨内。有今岁雨旸应时。收成丰稔。万民乐业之语。朕思山东当荒歉之后。今岁虽获有秋。而元气未复。若遽以为万民乐业。则言过其实。非朕心所敢安也。凡丰亨豫大。万民乐业等语。即臣工见之章奏、朕且谓其过于铺张。在朕谕旨中。亦岂可以告天下。尔等可记朕此旨。嗣后毋得稍忽。盖朕之事天。亦犹臣工之事朕。若朕承上天恩眷。而稍有侈然自足之心。即非永承恩眷之道。亦如臣工受朕恩眷。而侈然自足。亦岂能常承弗替乎。且今吏治未尽循良。风俗未尽淳厚。人材亦尚未振兴。兵民生计亦尚未充裕。此我君臣所当忧勤惕厉。亟为筹画者。况民犹水也。澄之则清。淆之则浊。若示以振作。则才干者或失之乖张。若偏于安静。则委靡者又流于阘茸。此中调剂。实属甚难。固不可欲速。尤不容稍懈。惟有时刻加之意。以期潜移默化。终底于成而已。

    ○户部议准闽浙总督宗室德沛奏、新设福鼎县。界连浙省。兵民商贾丛集。倘遇歉岁。米价必致腾贵。请添捐监谷二万石。从之。

    ○兵部议准、云南曲寻镇总兵田玉奏、滇省兵丁。生齿日繁。青黄不接之时。未免拮据。经总督庆复奏明。将生息余银。收买谷石。接济兵丁。曲寻一镇。已将银一千两遵照办理。但储米无多。不敷借给。请将公捐亲丁马价银一千五百两零。一并买谷借给。于兵饷中分月扣远。从之。

    ○戊寅。谕、民间懋迁有无。官立牙行、以评物价。便商贾。其顶冒把持者。俱有严禁。近闻外省衙门胥役。多有更名捏姓。兼充牙行者。此辈倚势作奸。垄断取利。必致鱼肉商民。被害之人。又因其衙门情熟。莫敢伸诉。其为市廛之蠹。尤非寻常顶冒把持者可比。所当亟为查禁。嗣后胥吏人等。冒充牙行。作何定例严禁。及地方失于查察。作何处分之处。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