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三十六

    卷之一百三十六 (第2/3页)

远之略。所关甚钜。皇考因两路出兵。现有徵发。是以暂停围猎。若在彻兵之后。亦必举行。况今昇平日久。弓马渐不如前。人情狃于安逸。亦不可不加振厉。朕之降旨行围。所以遵循祖制。整饬戎兵怀柔属国。非驰骋畋游之谓。至启行时。朕尚欲另降谕旨。加恩赏赉。令其从容行走。亦不至苦累兵弁。朕性耽经史。至今手不释卷。游逸二字。时加警省。若使逸乐是娱。则在禁中、纵所欲为。罔恤国事。何所不可。岂必行围远出耶。朕广开言路。丛洞胸有所见。即行陈奏、意亦可嘉。但识见未广。将此晓谕知之。

    ○户部议准署福州将军策楞奏、各省驻防骁骑校俸银。于二八月关支。养赡不敷接济。请照在京八旗例。按月支给。从之。

    ○以满洲火器营印房参领拉布栋、为镶红旗满洲副都统。头等侍卫叶布肯、为镶黄旗蒙古副都统。

    ○甲辰。上御乾清门听政。

    ○遣官祭先医之神。

    ○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

    ○兵部议准监察御史熊学鹏奏、王贝勒贝子公、所属五品以上长史护卫典仪等官。系引见补授。如有斥革。应参奏、交部议。毋得据咨革退。又满、蒙汉、旗人。为绿旗武职。及八旗文员。遇军政大计。有年至六十以上。填注年老患病。及告病告休。应照在旗行走武职例。查明曾经出征打仗受伤及有无功牌。分别给俸。从之

    ○刑部奏、部中办案。犯该发遣官流徒役、及军流徒、折鞭枷等罪。倘百寻常经见之事。若犯罪人、文自生监以上。武自骁骑校以上。或现任大员子弟。犯该断决者。仍详叙供招汇题。科抄到日发落。以杜徇情作弊。至窃盗赌博斗殴等轻犯。人则无赖厮役。律则一定不移。应先行发落。以免淹禁。简叙数语汇题。以省案牍。得旨。所议甚善。依议。

    ○以太常寺少卿罗凤彩、为通政使司右通政。

    ○命工部尚书公哈达哈、仍兼管镶红旗满洲都统事务。

    ○予故甘肃提督瞻岱谥恭勤。

    ○奉天府府尹吴应枚疏报承德、辽阳、海城、盖平、铁岭、永吉、复州、锦县、广宁、宁远、义州、十一州县。乾隆四年、开垦旱地一万五千二百七十九亩有奇。

    ○乙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近见居官者家计多觉艰难。而旗员为甚。朕思百姓尚欲其盈宁。而况居官者乎。因欲措一久远利益之道。而先思其所以致此之由。细推其故。盖由于查办亏空时。其囊槖不足抵补。则将房产入官。以致资生无策。栖身无所。且不独本身为然。旁及弟兄亲戚。平日沾其余润者。亦皆牵带于中以补公项。而仕宦之家。遂多致贫乏矣。又思当日所以如此办理者。盖以其先。各省火耗听其自取。漫无稽查。而关税正额之外。赢余尽皆入己。以致官员纵欲败度。恣意奢靡。亲族分肥于一时。而不计后日之波累。若不加意整饬。则官箴不恤。国法渐弛。大为人心同俗之害。是以我皇考乾转坤。密筹默运。然后定有章程。世风丕变。虽满汉官员等。用度不能充余。然无甚贫甚富之别。且不贻后日身家之患。此我皇考仁至义尽之举。非言利也。若云言利。则未解火耗之前。地方一切公务。皆系官民承办。今则动用公项。公项犹前之火耗也。然以公项不足而请动正帑者。不知其凡几矣。众所共知。国家亦岂利此而为之乎。又如关差一项。从前司税之人。归之私囊者。后令报出。即为赢余耳。并非现徵之外。有所增加也。虽管关之人。贤愚不一。或有奉行不善。欲增课以见长。因而需索累民者。然此十之二三耳。较之未经澄清以前。已觉减少者盖多矣。朕临御以来。又复核减税课。不下数十万两。且不时严饬该客诸臣剔除诸弊。至再至三。今条奏关税者。尚属纷纷。如海望系皇考及朕简用之大臣。岂不知国体而但知。言利者比。其管理崇文门税务。不过尽收尽解。尽行报官。不似先前之入私槖。因而见其独多耳。朕即另派大臣管理。想亦如其数也。若如御史胡定所奏苛索种种。朕可以信共必无。何为加此过甚之词耶。崇文门税务。不必另议。至外省关榷。皆久经该督抚就近稽查。除现设口岸。报部有案者。照旧设立外。其有私行增添之口岸。逐一详查题报。应留者留应革者革。此番清查之后。司榷之员。若再有违例苛索者。胥役严处。官吏严参。该督抚不行查察。经朕访闻。必于该督抚是问。至浒墅北新二处。第江浙大关。尤为紧要。交与杨超曾、德沛、照此稽查办理。杨超曾德沛。皆系国家公忠大臣。必不肯徇庇管关之员、而贻累小民。亦断不肯似腐儒妄生议论。违道以干誉也。此番定议之后。各官风闻不实之言。不得再行渎陈。总之天下之事。盈虚消长。相为倚伏。从前官员。取盈以图快意。未几而有缺正帑。国法具在。清查著追。而家计荡然。不但取盈者不为已有。且并失其祖父所留之业。子孙并受其困。比比皆然。莫之或爽。近观臣工之意。颇有以现在所行之例为不便者。意欲将耗羡尽与本官。司榷悉从内遣。谓可多得养廉。食用丰裕。不知豪奢之习。起于有余。目下多获赀财。不过三数年间。俯仰从容。欣欣得意。未几而匮乏随之。且必致仍前之亏缺公帑、而清查著追之事随之。朕纵不能措之得当。使受目前之惠。又何忍纵之败度。以隐贻日后之忧乎。况古云王者之国富民。霸者之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如果百姓家给人足。即居官者不甚丰饶。犹不失轻重之权衡也。且言居官贫乏者。仍出于居官者之口。而入于朕耳。朕亦不过疑信各半。究之思所以富之之心。未如思所以富万民之心之切也。朕仰承皇考诒谋远略。一切章程。惟有守而不失。间或法久弊生。随时酌量调剂则可。若欲轻议更张。不独势有不可。亦朕之薄德。力有所不能。可将此晓谕内外大小臣工并八旗知之。

    ○又谕、满汉进士。原属一体。嗣后满洲进士。亦著照依甲第名次。选用知县。俾其渐悉民瘼。学习外任之事。

    ○又谕、本年行围。蒙古王等、既奏请俱各情愿随围。著喀喇沁出派一千名。翁牛特二百名。科尔沁一百名。敖汉五十名。共派一千三百五十名。随围人多。于行围通融。均有裨益。

    ○兵部奏、今年巡幸木兰。所有随围之官员兵丁。应早定人数。以便办给驼马。请行文各该处。令将应派人数。定议具奏、得旨。久未出口行围。若令各该处定数。转不画一。著该部会同领侍卫内大臣等。查旧例定议具奏、寻奏、查从前圣祖仁皇帝时。扈从之侍卫官员护军拜唐阿等。约计四千余名。或五千名。随往热河。进哨时、酌留十之一二。余尽随进哨。其应骑马人等。自京各给马一匹。至博罗河屯。照例全数给发。此次皇上奉皇太后巡幸木兰。若照前派人数。一切差务。必不敷用。请照皇上皇太后谒陵之例。共派六千余名。至应骑马人等。初次出口。非从前练习可比。若仍给马一匹。自京起身。未免竭蹶。请例得五六匹者。给与三匹。例得三四匹者。给与两匹。例得一二匹者。给与一匹。至博罗河屯。再令更换疲瘦。照数全给。除各部院衙门随往之章京笔帖式等。例不给马外。统计需马一万余匹。驼七八百只。应照数豫备。其余马匹。俱交马厂。俟定有起銮日期。令其赶赴所指之处。以备更换。至武备院、太仆寺、及各处所需驼只。京师所有如不敷用。或就近调太仆寺驼只。或调商都达布逊诺尔驼只之处。再行具奏、其应随往各员。由各处办理。应具奏者。即行奏派。应拣派者即行派出。咨总理行营事务王大臣处、定数。另行奏请分别赏赉。再从前进哨。特将汉军官兵等。每旗派章京一员。骁骑校二员。马甲二十名。令步行随往。学习行走。此项既无需用之处。此次应毋庸派往。又向用善猎之索伦、巴尔呼察哈尔、人等。及喀拉沁之哨鹿夥伴。由古北口至张三营、沿途捕鹿人等。应令何项人前来。及随往支给几日路费之处。另议具奏、得旨。知道了。

    ○建新设直隶临榆县石门寨巡检衙署。

    ○丙午。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谕曰天津总兵官傅清、现在患病。不能办事。著解任回京调理。俟病痊再行赴任。其总兵官印务。著该督于副将内、拣选胜任之员署理。

    ○又谕、荆州满洲城内官兵住房。被火焚毁甚多。朕深悯恻。著照京师旗人房屋被火焚毁之例。一体加恩。即就近动荆南道库内银两赏给。该部速行文该将军滚泰等。余著察议具奏。

    ○予故奉恩辅国公法尔善谥和悫。

    ○丁未。以举行仲春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

    ○上亲诣传心殿行礼。御文华殿。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九卿、詹事等。行二跪六叩礼。分班入殿内序立。直讲官四人。出就讲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复位。直讲官三泰、陈德华、进讲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讲毕上宣御论曰。经虽有九。而所以行之者则一。所谓一、乃贯始终。彻上下。无一、则九者不行。无九、则一者不现。故形而上者谓之道。一所以为九之本。形而下者谓之器。九所以为一之用。盖有天下国家之责者。皆不可不知九经之必不可离。而尤不可不知一之为至要也。知其为要。则所谓基命宥密。主一无适。必有以立乎大本大源。而燕好之私。不形乎动静。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于以措行九经。盖易易耳。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兴。讲官索柱、史贻直、进讲尚书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讲毕。上宣御论曰。舜之戒禹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者无过不及之谓也。而必其精一之至。人心尽泯。道心常存。然后措之施行。而无一之非中。盖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