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四十七

    卷之一百四十七 (第3/3页)

二府属被旱偏灾。请缓徵钱粮。放赈接济。得旨。是。虽属偏灾。被灾之人。岂有偏全之别乎。所当加意抚恤者也。谕曰。朕闻山东禹城、齐河、长清、历城、四县。自四月十五日得雨以后。至今三月有余。雨泽愆期。境内禾苗乾枯。间有并未栽种秋粮之地亩。高梁多长本而无实。粟谷多有穗而无粒。黑豆荞麦。有出土仅雨许至数寸者。地方情形如此。何以朱定元并未剀切陈奏、若以为一省之内。不过数县缺雨。系属偏灾。无足介意。夫以通省言之。被灾虽有偏全之别。而就一方言之。民既被灾。其受困岂有区别乎。其作何赈恤。著该抚悉心筹画。速行办理。毋使一民失所。

    ○是日、驻跸两间房。

    ○是月。大学士福敏奏、一、行围边外。内外奏章。按期驰送。较宫廷清穆。劳逸悬殊。尤宜朝乾夕惕。清明在躬。从容应之。一、留京百官。当随时警察。因人惩戒。不使偷惰者得行其私。一、巡行之日、言路不可不辟。然有大奸恶、大利害。方宜参奏、不当琐细渎陈。致伤政体。一、圣祖仁皇帝于猎地之平易险阻。莫不了然。故周旋中度。驰射如神。愿皇上筹度于驰射之先。一、弁兵布围。未必无参差。乞少加从容。使未习后生。得黾勉从事。一、弁兵从行日久。必至资斧不济。宜量加恩泽。得旨。览大学士所奏、具见老成忠恳。补衮陈善之意。朕皆嘉纳。

    ○总理三陵事务多罗贝勒允祜奏、雍正七年、世宗宪皇帝恩赏资生银两。八旗包衣佐领兵丁、及网户、鹰户、树户、红白事件。皆得支领。惟此处总管翼长侍卫文武官员包衣佐领等官。并无赏赉之例。遇有白事。称贷无门。往往不能办理者甚多。请照在京八旗例。赏借四个月俸银。由本处永济库资生银内动支。照例于下季坐扣。不加利息。分为两季扣完。又此处笔帖式等。亦请照在京笔帖式例。给与恩赏。停止借俸。如所请行。下部知之。

    ○镶黄等左翼察哈尔四旗总管关福等奏请、将印务暂交副总管署理。随往进哨效力。得旨。尔等四人内著一人来。嗣后轮班随往。

    ○管理山海关等处副都统敷赫奏、山海关向设总管时。每逢巡察永平、玉田、三河、顺义、等城。及进京叩贺元旦。例将总管关防。择本处防御中之能事者。报部署理。今总管一缺裁汰。奴才初任副都统。于旧属永平等四处外。又兼管喜峰、冷口、罗纹峪、三处。请于巡察该七处。及叩贺元旦时。照旧例报部。将印信委防御赫雅图署理。得旨。是。

    ○吏部右侍郎杨嗣璟奏、总理南河水利工程副都统德尔敏、大理寺卿汪漋、不谙地方情形。罔恤民间疾苦。或短发夫价。或任意放水。或将挑河之土。堆入民田。耗帑累民。请交督抚查核。得旨。摺内情由。著交与总督杨超曾、河道总督高斌、查明具奏。

    ○钦差大臣户部右侍郎周学健奏、沿途地方田禾雨水情形。得旨。如此据实陈奏、方副朕视民如伤之意也。

    ○吏部尚书署两江总督杨超曾遵旨奏明、通州启放唐家闸。居民罢市清形。得旨。现有杨嗣璟参奏汪漋等一摺。交卿与高斌查奏、卿将此奏归并彼案完结可也。再汪漋等在彼别有不妥之处否。

    ○原任苏州巡抚徐士林奏、患病情形。并交印尚未回籍缘由。得旨。所奏俱悉加意调摄。以慰朕轸念之意也。

    ○署江西巡抚包括奏报、雨水情形。得旨。二三寸之雨。恐不足以滋培晚禾也。切莫存讳饰之心。惟当尽务实之政。勉之慎之。

    ○又奏、江省向以七月开仓徵漕。为期太早。农事未息。已届完漕。难免追呼之扰。请改于八月初一日开徵。陆续运解。依限抵次。尽可从容办理。得旨。既经如此酌定。妥协为之可也。

    ○署福州将军策楞、以暂署闽浙总督。具摺射恩。并奏、总督任大责重。无久暂之殊。惟有凛遵圣训。不敢以欲速见长。为更张之举更不敢以暂行署理。萌推诿之心。得旨。若如所言。朕复何训汝之有。勉之。

    ○又奏报、雨水粮价情形。得旨。所奏俱悉。闽省被灾之处。加意抚恤。浙省被灾之处。德沛在彼。伊自有处置也。

    ○刑部尚书署湖广总督那苏图奏、敬陈镇臣司道官评。得旨。知道了。摺留览。不能知属员之贤否。何以知斯民之休戚。所当时刻留心者也。

    ○又奏报、两湖雨水沾足。晚稻丰收。现饬各属采买仓谷。得旨。览奏曷胜欣慰。至留意积贮。犹为当务之急也。

    ○河南巡抚雅尔图奏、律例者百年不易之成宪。条款愈多。则干犯者众。纷更靡已。则遵守为难。我朝律书。已经四次论定。现在律例馆汇集编纂。今已告成。汇众说而集大成。谅无遗义。近见诸臣仍有纷纷条奏律例者。夫定律之意。准乎天理。酌乎人情。或上刑而适轻。或下刑而适重。其中权量精严。非可意为更张。即定罪条款有数。而案情变幼靡常。有律无正条者。又得比附其罪。临时奏请。若必豫拟科条。终难该括。请敕下内外臣工。凡有献纳之责者。应于吏治官方民生国计之要。确切数陈。其条刑名律例之处。概行停止。得旨。所奏固是。但求言路之开。似此、又恐人以为闭言路也。

    ○又奏、详筹保甲条约内。有分别良莠一条。现在严饬地方官。督率村长。会同本人父兄族党。及该管乡保。管东化导。游惰类皆改图本计。安心守分。地方匪僻渐少。得旨。教民迁善改过。尤为政之本。不可徒为虚言也。

    ○又奏、臣于请定河工夫料等案内。两次备陈弊端。于拨夫办料时。稍有私弊。立即察究。又复时加训饬河员钻营奔竞之习。高而消河员。以不便营私。遂造为掣肘之说。播弄是非。惟欲臣无兼程河务之责。兹阅邸抄。见候补谕德嵇璜请专河臣责守一摺。查嵇璜与河臣白钟山素相交好。此摺显有指使之人。得旨。如此据实直奏、甚属可嘉也。

    ○山东巡抚朱定元奏覆、东省澲无关隘应修。亦无应添设防守之处。惟德州系省北门户。城垣久经颓缺。应饬确估兴修。报闻。

    ○又奏、现在衙门关防幕友。约束家人、情形。得旨。约束家人。莫若约束汝心也。

    ○又奏、感泣沥陈一摺。得旨。此奏非矣。所云约束汝心者。即惩愤窒欲克己体察之谓也。岂圣门收拾放心之功。于莅政临民有二致哉。以此而惶惑莫知所为。朕殊不解。且汝必不能屋漏不愧矣。

    ○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奏、河兵原为修防工程而设。捕獾乃保工要务。今于额设河兵内。改捕獾兵二名。令专司捕獾。获獾照旧给赏。报闻。

    ○川陕总督尹继善奏、起程会勘日期。得旨。查赈之事。卿自能秉公办理。无少瞻徇。至元展成解任会审之案。尤愿卿少存成见。秉公办理也。

    ○又奏报、三省禾苗雨泽情形。得旨。欣慰览之。其被灾之处。虽属偏灾。彼被灾之人。无偏全之分也。所当加意赈恤之。毋致失所也。

    ○又奏覆、将元展成款迹严查题参一摺。得旨。所见甚属可嘉。勉力为之。

    ○陕西巡抚张楷奏、钦奉圣训。时刻警心。谨凛遵奉。悉心访查。务期吏肃民安。得旨。兹新任亦应如是办理者也。

    ○安西提督永常等奏、洮赖川拏获脱出回子二名。一捏杂儿、系叶尔根人。一拜木喇特、系哈萨克人。皆。在为奴受苦。思沐天朝厚恩。相伴而来。所有讯取供词。缮摺奏闻。得旨。知道了。目今往藏熬茶之人。又称不得贸易。欲中路而回。此事虽在未定。彼若执意欲返。亦无留彼之理。当听其归耳。若至哈密。汝等当以失信大义责之。约束出境。毋令生事。不必似来时之款待。而彼出境之后。更宜小心防守。须过今冬再请旨可也。仍将夷使情形。备细奏闻。

    ○马兰口总兵副都统布兰泰奏、恭纂全志。以重陵寝。以昭尊崇。请旨进呈。得旨。知道了。然亦只可藏之汝衙门而已。

    ○四川巡抚硕色奏、蜀省都江、新金、江安、通济、等堰。并淘挖城河各工程。俱系按年估用公项修筑。而都江以上之石牛等堰工程。系崇庆州与灌县之民照亩捐派。每岁修淘。约共需银六百八十余两。贫富不同。难免拮据。请一并估支公项。得旨。著照所请行。

    ○左都御史署两广总督管广东巡抚王安国奏、广西迁江县聚匪谋逆。准提督谭行义咨称、已拨兵前往剿擒。又据迁江县报、拏获逆党殴起通。来宾县报、拏获黄老二、石法总。等。得旨。知道了。驻劄虽远。不过奏报稍迟耳。至督令缉获正犯。毋致捏名并案之弊。则督臣之专责也。

    ○又奏、上林县拏获逆匪李彩。志供即系迁江县为首之李五、一摺。得旨。知道了。外省多有捏名之弊。殊不足取信于朕也。

    ○又奏报、永安、归善、二县。被水赈恤情形。得旨。粤东今岁实属歉收。所有被灾之民。加意抚恤之。

    ○广东提督保祝奏、永安、归善、二县。被水情形。得旨。此奏甚是。知道了。地方官设有料理不妥。百姓不得守惠之处。据实奏闻。

    ○广东潮州镇总兵武绳谟奏、嘉应州棍徒拦阻采籴情形。得旨。所奏俱悉。庞屿办理或有徇庇不妥之处。据实奏闻。

    ○署广西巡抚杨锡绂、提督谭行义、奏、兴业县拏获奸匪谭焕禹等。以挖窖妖言。煽惑愚民。潜谋不轨。并供出首犯李国章。兹于北流县地方。将李国章拏获到案。讯供即系李梅。得旨。所奏俱悉。但外省颇有此捏名并案之弊。在寻常盗犯。尚然不可。况此等为逆之人。一有漏网。必致蔓延。汝等宜详查也。

    ○又奏、擒剿逆党罗天与情形。旋即拏获逆首李彩、及逆党韦贵凤等。现在分遣弁兵。搜捕党羽。得旨。若果如所奏办理。则亦可称妥协。但外省捏名讳实之弊多。须痛改之。

    ○又奏、粤西捐输社谷。听民自为经理。不涉官役之手。士民乐输。一县中有积谷至千石以上者。乾隆四年分。通省共捐输谷二万二千余石。乾隆五年分。通省又捐谷六千余石。或已建仓收贮。或存适中公所。或交与仓长。或暂寄县仓。俱已验明。委系实数。得旨。如此悉心妥办。要之以久。庶可为未雨之绸缪也。

    ○贵州总督张广泗、提督王无党、奏报、擒获首犯吴老四即戴老四。并续彻官兵日期。得旨。言虽如此。但党羽全获。根株净尽。未可易道也。勉之慎之。

    ○又遵旨议奏、妥酌黔省情形。共计可裁马步兵四千六百余名。马可改步兵三百九十余名。千把外委可裁五十余员。岁省俸饷马乾银八万七千余两。节省米一万六千七百余石。得旨。所奏俱悉。应具题候议者也。

    ○贵州提督韩勋奏、办理军务全竣再行酌彻官兵。得旨。所奏俱悉。但据三省奏报、石金元之擒获。或东或西。逆犯眷属。或多或少。看来亦未必的系石金元耳。汝等外省此病不除。所以苗疆屡多事故也。将此旨令张广泗看。

    ○又奏报、擒获首犯戴老四。并粤西迁江案内、渠魁就缚情形。得旨。知道了。虽云首犯已擒。尤不可生怠忽之念也。

    卷之一百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