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七十四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卷之一百七十四 (第1/3页)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七年。壬戌。九月。丁巳朔。谕大学士等。江南淮、徐、凤颍等处。今年被水甚重。民人困苦。朕宵旰忧劳。百端筹画。为养民裕食之计。查山东德州、临清两处。有截留漕米共十万石。原以备山东直隶缓急之用者。今两省秋成丰稔。无需米粮接济。若以之拨发下江淮徐等处。则顺流而下。一水可通于地方正有裨益。著江南督抚、知会山东巡抚。将如何运送。公同妥议。速行办理。毋得迟延至于江南赈济需米正多。据德沛、陈大受摺奏。已将江南各州县仓谷。拨运三十万石。并淮徐等处现存谷二十四万石。为平粜赈恤之用。又借浙江仓粮十万石。又从前上下江巡抚奏称发银十万两。前赴河南采买麦石。运江应用等语。朕又降旨。令将江南明年漕粮。应截留若干之处著该督抚定议具奏。并降旨将山东登州贮谷六万石由海运送江南。今又添运山东截留漕米十万石。不知江南被水地方。已足敷用否。著德沛、陈大受、张楷等通盘计算。现存有米若干。陆续运到若干。如何接济至明年春夏之交。共须米粮若干。始可敷用。一一具摺速奏。该部即遵谕行。

    ○又谕、出场马匹。原定以不拘八九月。惟看时令之燠寒再行解送。今秋天气尚热。值草秀之时。正宜牧放马匹。俾得肥壮。乃伊等即行解送。殊属过早。嗣后出青之马。务令饱饫丰草。俟实应解京之时。详报该部查核。俟覆准到日。再行解京。并交察哈尔左翼总管。于每年入场时。将天气之燠寒。霜降之早晚。随时报部。以便查核。

    ○吏部议覆、湖南巡抚许容疏称。湘潭县遗缺听部拣补。查有拣发之于文骏、汪度、冯运栋、李松等、俱系候补人员。应令该抚等、即于命往人员内、酌量委用题补。毋庸再行拣选。如拣发人员内、实无可题补之员。即声明具题。再行照例拣选。嗣后各省应调补之缺。如该督抚声明、无可调补题升之人。遇该省现有拣发人员。即照此例办理。如命往人员。尚未到省。该督抚题请拣发。臣部亦照此例办理。从之。

    ○左都御史管广东巡抚王安国疏报、乾隆六年分。雷州府属。垦复迁移税、二顷二十三亩有奇。广、惠、潮、肇、琼、连、六府州属。共报垦额外水田税、九十五顷六十亩有奇。又广、潮、惠、三府属。共报垦沙滩税、一百五十三顷七十七亩有奇。又广州府属。番禺、香山、二县。归并卫所屯田。共垦复迁移税、一十亩有奇。

    ○戊午。上御勤政殿听政。

    ○户部议准、云南巡抚张允随疏称。运铜船只。若用头号大船。尽量装载。未免转掉不灵。十损二三。查有夹<?舟秋>秃尾中船。较大船平稳。八分装载。可以无虞。应令各运官、会同地方官雇募。运官水手。不得夹带米石货物。从之。

    ○兵部议准、直隶总督高斌奏称。天津、沧州、二处。应添驻满兵一千二百名。所需加筑围墙。建造衙署营房。约估工费、不下五六万两。原存该营生息银。不敷动拨。请于司库地粮支用。于库项内拨银三万两。交运使转发商人营运一分起息以敷岁需恩赏弁备、新添满兵开赏之用。再添建各工。需帑数万。工程重大。该地方官未能谙练。并请简命内务府、或工部司员。会同天津道估计监造。得旨。依议不必简派司员。

    ○工部议准、直隶总督高斌疏称。宣化府西门里面瓮城墙一段。同东南西北四面城墙。累年被雨渗坏。边关重地。应动帑修理。从之。

    ○以太仆寺卿赵大鲸、为大理寺卿。

    ○己未。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大学士等。从来节烈之妇。祀于其乡。所以旌善端化树之风声也。刑以弼教。其致死本妇之犯。法无可贷。是以乾隆五年。福建秋审萧充一案。该抚拟以情实。九卿改为缓决。朕曾降旨申饬。盖以节妇之死。由于该犯之调戏。若将该犯轻入缓决。非所以重名教而端民俗也。今正值九卿秋审之时。其在萧充以前、定为缓决之案。俱系九卿集议。经朕览阅降旨者。此番毋庸改为情实。其在乾隆五年以后。此等案件。各省督抚多入于情实之列。九卿执法。自不得轻纵。但强奸未成。本妇因调戏而羞忿自尽者。其中情形不一朕办理勾到之时自有权衡。如果有一线可原。仍当免勾。既经一次免勾之后。下年即可改为缓决。如系停止勾到之年入情实者。下年不得即改缓决。将此传谕九卿知之。

    ○大学士鄂尔泰议奏。安徽巡抚张楷奏覆。凤、颍、泗、三属。从前虽常被灾歉。然每次不过数州县。且水旱兼有。独迩年合属、全被潦灾。内如阜阳县等。未尝不沟洫修治。支河通流。无如淮水一涨浮于平地数尺。即有沟洫支河。无救淹浸。臣广为访询。实因淮水下流、不能迅趋入海。洪泽湖每年开放之天然坝。闭塞不通。滚水闸又复加高。以致壅滞难消泛滥为害。此其积潦之由。不在安省而在下游。不在支河而在二渎。必使淮黄迅趋入海。洪湖坝闸。宣洩如旧。无停滞涨溢之患。然后开浚支河沟洫、以防雨水。庶民生得安等语。查治河必先筹下游。以去路无阻。而来路可通。此决川距海之说也。筹下游、亦必先筹上游。以来路有制。而后去路顺流。此浚浍距川之义也。就凤、颍、泗、而论。则以淮水为下游。就高宝、扬、而谕。又以淮水为上游。而由淮以注海。淮水则为黄水之上游。分黄以入淮。淮水又为黄水之下游。有分势。有合势。有相因之势。有相妨之势。臣按安属滨河州县。屡被水患者。由淮涨之故。淮涨之难消者。由洪泽湖底淤垫之故。洪泽湖底之淤垫者。由从前朱家海口决黄水横流。直灌数月之故。湖底既高则容纳数少。就下之水。不能进而自返。返则停滞。积渐溃溢。即沟洫支河。亦何能减洩。张楷谓因淮水下流不能迅趋入海。以致壅滞泛滥。此言是也。至谓洪泽湖每年开放之天然坝。闭塞不通。滚水闸又复加高。以为阜阳等处积淹之由。此安省人之私言。不独不为淮扬计。亦并不为淮黄计。诚使淮黄病。即以邻国为壑。终何利之有。臣按洪泽湖之天然坝。并无每年开放之例。三滚水坝、原以洩湖之有余。至滚水坝亦不及洩。然后不得已而开天然坝。盖下河既不能保。则不如保高家堰之为愈。缓急次第。固应如是。若谓开放湖坝。上游即可无水患。则古沟坝决后。洪湖水已大洩矣。上游之水。似可无停滞矣。而淹浸之患。至今未除者。抑又何故总之淮欲其常盛。黄欲其可抵。高家堰长堤。原以遏湖水之东注。使气不旁洩。以全力抵黄。设开坝导之东注。则气洩而力弱。不特下河州县将岁被淹没。而无以抵黄。黄水且倒行。既已倒行。能保其祗灌下游。绝不至壅阻上游乎。常开天然坝之说。故知为安省人之私言。非通论也。据臣愚见。现在情形。惟以治淮为急先。但使湖水深通。黄流迅速。专黄之力以刷沙聚淮之力以驱黄则上游赴淮之水。皆以海为归。而不至东溃下游车逻等坝、亦自不须开。凡入海入江之路。不过阻者通之窄者宽之。便可不至停滞。何由涨溢。伏祈敕下河臣完颜伟、与直督臣高斌、令速堵古沟坝。速浚裴家场等河。并将淮黄之来路去路。通盘计算务治、其本。毋徒治其标。或可补救。得旨依议速行。

    ○兵部议覆、镶红旗汉军都统和硕恒亲王等奏。八旗汉军情愿为民一案。除现任者均有额缺职守。其进士举贡生监、及捐纳职衔。未经出仕当差。应俟一年限满。汇奏请旨。至领过老圈地亩。并自置旗下、及抵买公产地亩。如移居外省。不在近京五百里内居住。并不倚赖为生者。俱彻出。入籍在近京、五百里之内。如情愿转售旗人者听不愿转卖者。仍听耕种。其抵买公产地亩价银。未经扣完。不愿接扣者。给还价银。彻出地亩。其有仍欲接扣者仍令按季交银。地亩、令其管业。至各旗兵丁官房。应行彻出。另给穷苦兵丁。若陪嫁公主人等既经内务府拨出。已隶公主属下。不便准其为民。应如所请。从之

    ○庚申。谕、朕车驾所至。鸿胪寺堂官有带领地方官接驾之例。从前查斯海随从时在途骚扰。甚不安静。有玷鸿胪之职。其人亦甚平常著解退。以旗员用。此次著德山随去。嗣后鸿胪寺官员派出随驾者。务须谨慎小心。不得需索生事。倘仍蹈前辙。经朕访闻。必严加处分。

    ○谕军机大臣等。朕闻今年湖河为患。皆由淮水下流不能迅趋入海。洪泽湖天然二坝。及高邮之南关、五里、车逻、等坝。永闭不开。水无宣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