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八十四

    卷之一百八十四 (第2/3页)

。修道之谓教。习相远也。此犹未指夫知诱物化之私而言。而其视性之近乎天命。为已远矣。故易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此即率性修道之谓也。诗曰。穆穆文王。纯亦不已。此即性即天命之谓也。而程子动箴。亦曰。习与性成。圣贤同归。诚能遏人心。即所以存道心。不远复。毋祇悔。又何远近之殊耶。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兴。直讲官索柱、蒋溥、进讲易经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二句。讲毕。上宣御论曰。天地养万物。而不能不藉后之裁成辅相。圣人养万民。而不能不赖贤之时亮天工。是以周公躬吐握之劳。故有圄空之隆。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寰区至广也。生民至众也。以一人之心志耳目御之。其敝精劳神而乞无成功。亦不待烛照数计而龟卜矣。自古圣王。劳于求贤。逸于得人。然得人始逸。而求贤则劳。毋论求之不以道。得之不以实。所得非其人。所求非其贤。而天下之万民。不可以一日而不养。为君难。盖诚乎其难矣。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大学士张廷玉等奏曰。皇上尽性达天。任人图治。抉精微之蕴。而允执厥中。极教养之方。而兆民允赖。圣训所示。天德王道。一以贯之。臣等不胜钦服。奏毕。诸臣出就拜位。行二跪六叩礼。礼成。上还宫。赐讲官及侍班官等宴于协和门。

    ○辛卯。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壬辰。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李绂、以病致仕归里。寻陛辞。上问有所欲陈否。绂以慎终如始对。赐诗嘉之。

    ○癸巳。谕大学士等。昨因考选御史。试以时务策。杭世骏策称。意见不可先设。畛域不可太分。满洲才贤虽多。较之汉人。仅什之三四天下巡抚。尚满汉参半。总督则汉人无一焉。何内满而外汉也。三江两浙。天下人才渊薮。边隅之士。间出者无几。今则果于用边省之人。不计其才。不计其操履。不计其资俸。而十年不调者。皆江浙之人。岂非有意见畛域等语。国家选举人才。量能器使。随时制宜。自古立贤无方。乃帝王用人之要道。满汉远迩。皆朕臣工联为一体。朕从无歧视。若如杭世骏之论。必分别满洲汉人。又于汉人之中。分别江浙边省。此乃设意见分畛域之甚者。何所见之悖谬至此。况以现在而论。汉大学士三缺。江南居其一。浙江居其二。汉尚书六缺。江南居其三。侍郎内之江浙人。则无部无之。此又岂朕存畛域之见。偏用江浙之人乎。至于用人之际。南人多而间用北人。北人多而又间用南人。督抚之中。有时满多于汉。或有时汉又多于满。惟其才。不惟其地。亦因其地。复量其才。此中裁成进退。权衡皆出自朕心。即左右大臣。亦不得参预。况微末无知之小臣乎。且国家教养百年。满洲人才辈出。何事不及汉人。杭世骏独非本朝臣子乎。而怀挟私心。敢于轻视若此。若稍知忠爱之义者。必不肯出此也。杭世骏、著交部严察议奏。寻议、杭世骏怀私妄奏。依溺职例革职。从之。

    ○户部议覆、两江总督宗室德沛疏称、海州、赣榆、二属漕粮。前任督臣庆复。以地系滨海。土性不宜米谷。小民苦于购纳。题请折徵解部。经部议。仍令民折官办。请嗣后于海州糟粮粳米。每石徵银一两二钱。赣榆粟米。每石徵银一两。遇时价过昂。另题请旨。或年丰价贱。徵有赢余。核抵下年徵额。耗米一项。亦应照数徵收等语。所奏纷繁。恐官吏捏报滋弊。应照议定江西泸溪县糟粮之例。各依时价采买。先动藩库银。及时购办兑运。随示谕里民如数归款。从之。

    ○命御史禄谦、在阿哥书房教习清书行走。

    ○引见中书胡宝瑔等十三员。得旨。胡宝瑔、涂逢震、葛德润、爱必达、六十七、吴达善、丁廷让、永世、高诚、吴日燝、俱著记名。归于现在记名人员内。以御史用。沈澜、著发往江南。交与该督抚酌量题补。

    ○甲午。遣官祭先医之神。

    ○谕、今年秋间。朕恭谒祖陵。所有内外本章。按日呈览。部院臣工摺奏。随本进呈。一切办理事宜。与朕在京无异。惟是外省督抚提镇等奏摺。向来俱系差人赍奏。此等赍摺之人。道途遥远。万一马骡疲乏。风雨阻行。未免稽迟时日。著自起銮之日为始。凡有外省奏摺。俱赍赴在京总理事务王大臣处加封。交内阁随本呈送行在。候朕批示。随本发回。仍于总理处。交付赍摺之人祗领。该部即传谕该督抚提镇等知之。

    ○吏部议处大学士鄂尔泰、将行止不端之己革副都御史仲永檀。滥行奏荐。于伊子己革詹事鄂容安不能严加管束。致向仲永檀商量密奏之事。应照例降调。得旨。鄂尔泰所有加级纪录。俱著销去。抵降二级。从宽留任。

    ○户部议准、两江总督宗室德沛奏称、江西吉、南、赣、三府。距淮扬道路窎远。滩险难行。兼之乾隆七年歉收。民食维艰。所有上年奉拨运济淮扬仓谷八万石。请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